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英国ICI公司率先生产出第一批活性染料(pocion)后,活性染料即反应性染料的生产、在棉及其混纺材料的染色中应用迅速发展,我国是生产该染料较早的国家之一.活性染料不但具有优良的色牢度和匀染性能,而且色泽鲜艳、使用方便、色谙齐全、成本低廉.近年来,又合成了许多新型基团的活性染料,对其性能和应用工艺也有了很大改进,成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染料.  相似文献   

2.
活性染料新型染色碱SN代替纯碱是染料助剂的一个革命性变革,生产实践证明,SN具有易扩散渗透、匀染性好、色牢度提高、易水洗、操作方便、无粉尘污染、绿色环保等多项优势,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环保型助剂.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佛山信诚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化工企业,该公司1994年创办,目前已拥有数十个深受客户信赖的产品,销售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其自主开发的活性染料新型染色碱SN(以下简称:染色碱SN)和塑料稳定剂都属于前沿高端的新产品.其中的染色碱SN被专家(粤科鉴字[2005]第211号)一致认定:该项目技术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已代替纯碱成为染整加工中最主要的化工原料之一,深受用户欢迎,近期产品订单翻了一番.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能够在短短10年有这样的飞跃,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并顺利占领市场,很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纺织染整中,纯碱一直是传统活性染料染色工艺中的固色碱剂,是纺织染整的最主要化工原料.我国染整行业每年消耗纯碱约300万吨,且纯碱染后水洗耗水多,粉尘量大,同时,每年有近百万吨纯碱倾入大江湖海,污染严重.因此,国内外染整业及相关化工企业都在致力于对节能降耗、优质环保的纺织染料助剂产品的研发,渴望开发出代替纯碱的新型纺织染料助剂.  相似文献   

5.
1.各类染料进口数量及耗汇金额 详见表1. 从各类染料进口情况分析(见表1),进口数量和耗汇金额与1999年比明显增长,分别增长了20%、20.3%.其中活性染料从1992年进口3262.37吨,到1999年一直是高速增长.2000年进口量继续高速增长为17394.8吨,逾1999年同比增长达40.7%,耗汇金额增长达30.7%,增长幅度和进口数量占各类染料之首.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21,(13):18-24
纺织品染色过程中水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污水排放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近20年来,各国在节水、节能、高速高效、生态环保的清洁染色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为代表的非水介质染色因其突出的节水减排优势,受到最多的关注.但是,现有的非水介质染色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大面积工业化应用,有些...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学院承担的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吸附菌回收废水中染料的工艺和设备研究”(2005C33046),经过三年多的试验研究与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于2008年11月通过了浙江省相关管理机构的验收。项目组从印染厂废水生化处理池中筛选出四株对直接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具有高效吸附作用的真菌,研究了开放体系下这四株菌对直接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探讨了吸附菌吸附回收废水中染料的作用机理及吸附在菌体中染料的回收机理,开发出了吸附菌吸附回收废水中染料的工艺及关键设备,并通过高密度发酵技术及低温干燥技术开发出含染料废水脱色菌剂的产品。发表相关科研论文6篇。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1999,(2):34-35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研究完成了以苏木染液的提取、贮存,对真丝绸的染色工艺、助剂的选择、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全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聚烯烃纤维是世界聚合物中产量最大的产品,1930年英国第一次制得低密度聚乙烯应用于单丝生产,1954~1955年齐格勒与纳塔发现了新催化剂,为聚烯烃纤维生产奠定了原料基础.1959年正式工业化生产,60年代得到高速发展,70年代由于耐老化和染色问题一度停滞.70年代中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才进入一个高度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至今仍占合纤各品种之首.在21世纪有可能成为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品种,其产量将超过锦纶和腈纶之和.  相似文献   

10.
宋代以山矾染色之史实和工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染色史上,山矾作为染色原材料被广为利用,只出现在宋代这一时期,该文阐述了山矾名称的由来以及宋代山矾用量较大的原因,并指出宋代流行的黝色实为紫黑色,山矾在染色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媒染剂,探讨了山矾作为媒染剂参与的染黄和染黝工艺。对历史上山矾几个容易引起混乱的别名也作了一些澄清。  相似文献   

11.
科学界对于蛇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它可能由陆生蜥蜴、穴居蜥蜴或海洋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从解剖学上看,蛇以前应该是长腿的.不仅蛇化石证明了这一点,现存少数蟒蛇中依然可以找到髋骨和后腿的痕迹.那么,蛇腿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骨骼染色技术,对不同爬行动物的胚胎展开研究,并对其家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爬行动物进化过程中,骨骼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这在蛇的胚胎中体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据《环境国际》杂志近日报道,意大利科学家首次在孕妇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罗马菲特贝尼弗雷特里医院的研究小组在妇女生完孩子后捐赠的6个胎盘中的4个中发现了12个微塑料碎片.每个胎盘中只有3%的组织被采样,这表明微塑料碎片的总数可能更高.研究论文指出,所有的塑料都已被染色.有3种确定为被污染的热塑性聚合物聚丙烯,而其他...  相似文献   

13.
400多年来,光学显微镜经历了不断的革新,它们以更高的分辨率与成像质量成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受强度(振幅)探测的传统光学显微成像机理的限制,对于无色透明物体(如细胞)依赖于染色或荧光标记等侵入式手段进行成像观测,而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更为迫切的无标记、长时程动态过程(如活细胞的生理活动)的显微成像技术一直...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3,(6):2-3
2011年,格雷格·邓恩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神经学博士学位,现在他是一位居住在费城的全职艺术家。在科学研究生涯中,经过不同方法染色之后的神经元给他提供了无数的灵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使邓恩想起那些整洁优雅的竹制卷轴画,以及其他亚洲艺术形式。他开始以类似的方式描绘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古之茶染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方法,探讨古代茶叶染色的用途、色相及原理。从五代开始,茶叶用于染纸、染棉纱、染布匹;可染得暗黄色(陈纸之色)、棕色(紫棉之色)、砖褐、莲子褐,以及黑色(皂、青);清、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用野茶"茶条"染皂,得色"极青"。茶叶染色主要是利用茶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的氧化聚合性以及络合反应性。茶多酚可与棉布的纤维素分子、丝绸的蛋白质分子结合,故可染布、染帛。而不同品种茶叶的茶多酚含量以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色素成分的含量不同,再加上染色工艺的差异,故而可染出不同的颜色。茶染棕色主要是利用茶多酚的氧化性;染皂主要是因茶多酚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显黑色;染褐色也同样是利用茶多酚与铁媒染显黑色,再与茶叶中的其他色素成分或其他染材中的色素复合,最终将布染成不同的褐色。  相似文献   

16.
埃利希(1854-1915),科学史上罕见的奇才,他不可能只属于某一学科,他是有机化学家、组织学家、免疫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组织和细胞的化学染色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是白喉抗毒素标准化的权威,提出了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因此,190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埃利希是化学疗法的先驱,他发明的驱梅特效药“606”及其改进剂“914),为千千万万的梅毒患者除了痛苦,他被看成医学的救星,1912年和1913年两度获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本文对埃利希的生平和平常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科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由于在结核病研究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荣获了19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1881年8月着手结核病研究到1882年3月首次发表研究成果,科赫只用了不到8个月就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结核病病因问题。通过对科赫先前工作的梳理,本文认为科赫首次发表炭疽病研究时就已经形成对细菌致病说的信念,之后关于外伤感染、显微照相术、染色、纯净培养物、灭菌等的研究都是为了证明这一信念。实际上,在从事结核病研究之前,科赫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细菌学范式。科赫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现结核病病因,是因为结核病研究是其在细菌学范式下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1):53-53
近几年来,蛋白质组学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衔接二向电泳和下游质谱分析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2):16-16,18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衔接二向电泳和下游质谱分析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1999,(12):53-54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目采用化学药剂除去种仁表皮和天然植物适度染色等新工艺,制做出的糖水板栗罐头色泽鲜亮、罐液澄清、风味优良,制罐工艺和产品质量均属国际先进水平,盐酸蚀皮技术防止褐变为国际首创.该项目通过对加工品种的筛选,认为板栗制罐品种应选择含糖量高,单宁、淀粉、蛋白质含量少的,同时颗粒在7克以上者适宜制罐,适合的品种有红光、泰安薄壳、徐家一号、九家种、郯城大油等.通过板栗种仁切片显微观察,发现种仁的单宁细胞多集中在栗仁表皮的一层细胞以及表皮内的1~2层薄壁细胞,这两层厚度约为0.2~0.25毫米,单宁含量内层为600~840ppm;外层为1110~1600ppm,约为内层的两倍.制罐之后板栗都会变褐,因此制罐前一定要除去含单宁多的种仁表层细胞,才能防止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