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已集聚在地球轨道上。这些被称为"太空杀手"的家伙,影响着舱外活动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甚至阻碍到人类太空探索的进程。日前,一款由清华大学工程师设计的"太空清扫器"成功问世。它不仅能够清除太空垃圾,还能将这些垃圾作为燃料使用。"太空清扫器"能使用网状装置捕获  相似文献   

2.
正大家好!我是即将飞赴太空的"天宫二号"。人们都说我和大哥"天宫一号"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没错,我们的确是孪生兄弟。一想到很快就能见到阔别多年的大哥,我就会好一阵激动。我大哥是我们"天宫家族"的骄傲,更是我崇拜的偶像。2011年11月,它与"神舟八号"飞船的成功对接,使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在随后的2年时间里,又有两批航天员驾驶"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前去造访,并开展了多项航天技术试验、对地遥感应  相似文献   

3.
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人类便开始进入太空。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在三个大的领域得到发展。这三个大的领域,第一个是应用卫星,第二个是深空探测,第三个是载人航天。所以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目前根据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在我们人类太空的活动领域,还主要是局限在近地轨道,也就是在离地面有300~500公里这样一个高度。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载人飞船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天地往返运输器。第三个阶段,是短期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  相似文献   

4.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纪元,于是,空间生命科学应运而生。空间生命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利用航天技术,在宇宙环境中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本身。  相似文献   

5.
正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嫦娥奔月,举世瞩目。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圆满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给2013年的中国科技探索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作为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的后来者和追赶者,中国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有所作为。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利"。中国探月,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机会,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高度,探月梦又一次点亮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史、概念及在航天中的作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各个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熔汇和交叉,不断地形成新的边缘科学。在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高技术性质的航天技术更是如此,航天技术或称为空间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更显示出了当代高技术的生命力,有人把人类进入太空这一创举称为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飞跃,因为地球  相似文献   

7.
<正>由复旦大学自主研发的"芯云"智能芯片首次随"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一同进入太空。研究团队利用原本的火箭末子级改造成极低成本的留轨智能应用平台。每一次火箭发射后,一、二级火箭及整流罩会脱落并返回地面,末子级火箭则会随着它的有效载荷一同进入轨道,成了目前体量最大的"太空垃圾"。而这次我国科学家让太空垃圾"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8.
到了1999年,一枚名副其实的太空"盗日者"——巨型的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环绕地球轨道运行,收集太阳能,并且把能量发射到美国纽约州北部的接收天线场,供应整个纽约市所需的电力。这枚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被安置在距地球约3.6万公里的轨道上,其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所以它能固定在一个太空的位置上。它的大型太阳能  相似文献   

9.
林风生 《自然杂志》2003,25(2):122-122
倘若有一个孤独的黑洞进入到我们星球运行的轨道上,在与它撞击之前,我们也许什么也不知道.要给太空中截面只有几公里宽,又完全呈黑色的物体定位,当该物离我们又有几十亿公里之遥时,实属一件很困难的事.然而,若我们能利用太阳作搜索光源,也许还会有点机会.  相似文献   

10.
月球争夺战     
<正>人类在20世纪的月球探测活动,实际上是一部美苏两国的太空竞争史。翻开这部竞争史,品读它的每一章节,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在这一时期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美苏开始登月竞赛。前苏联的火箭和航天技术一直领先于美国,曾创造了发射飞船最多的记录,夺得了世界航天界诸多的第一名。可为什么前苏联没有登上月球?老对手美国也感到莫  相似文献   

11.
何常 《世界科学》2001,(10):10-12
本文系《科学美国人》杂志约请从事航天技术的专家撰写的一组有关太空推进技术的文章 (共 6篇 ) ,分别介绍了美国太空推进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本刊先刊发其中的两篇 ,余文日后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2.
太空天梯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发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中遨游和进行科学实验,但都是依靠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轨道,这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每次运送的物资和人员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感到在地球与空间站或人造卫星之间,应建立一条空中通道。于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为建立“太空天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远航火星     
<正>火星,拥有难以抗拒的魅力,它像催眠大师一样吸引着我们。人类下一个可以漫游的星球是火星。不管你在火星上流浪的原因是什么,奇迹的大门正在打开……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21世纪20年代,将会是个太空探索的激情岁月。目前,人类太空探测  相似文献   

14.
关毅 《自然杂志》2014,36(1):69-78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嫦娥奔月,举世瞩目。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圆满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给2013年的中国科技探索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作为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的后来者和追赶者,中国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有所作为。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 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利”。中国探月,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机会,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 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高 度,探月梦又一次点亮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今后宇航员进入太空的机会将逐渐增多。日本、美国、瑞典的科学家们分别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新型太空服。以保证未来的宇航员能在太空更为安全和舒适地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16.
让科学家始料未及的是,把人送上太空容易,但是让宇航员在太空生存,准确地说是有质量地生存却困难重重。明摆着的,吃喝拉撒睡哪一项都令科学家们大伤脑筋——对于中国的航天技术研究来说,2011年11月真是个好月份,好消息不断。11月4日,中国志愿者王跃与其他国家的同伴结束了长达520天的"火星之旅",走出模拟飞船——位于莫斯科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院(RIBP)的一个与世隔绝的设施。  相似文献   

17.
太空环境危机四伏,那里的超高真空,强辐射、极端温度和微流星体,个个都如凶神恶煞一般杀人不见血。如何保障人在太空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大难关,为此,从20世纪4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对太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将动物和其他各种生物送进太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目前,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生命安全的生命保障系统虽还有待完善,但已能确保生命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200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就研发出一种仿壁虎机器人,它在吸附原理、运动形式及外形上都比较接近真实的壁虎,被称为"粘虫"。"粘虫"身手不凡,能"飞檐走壁"……茫茫太空垃圾泛滥成灾受壁虎能够在垂直光滑墙面自由爬行原理的启发,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了一款"壁虎漫步"机器人。实验证明,它能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轻松自如地抓放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2001:太空漫游》(2001:Space Odyssey,1968)上映50周年。这部影片给我们的最大教益之一,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影评"这种东西,至少到现在为止,还完全没有客观标准。《2001:太空漫游》如今已被尊奉为"无上经典",被公认为科幻影片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影片所展示的想象力被认为极度超前,直到今天仍然毫不过时;然而影片上映之初,却是恶评如潮。《纽约客》上的影评竟认为它"极度缺乏想象力",《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的影评在今天看来也只能沦为笑柄——影评认为故事"进入人类阶段就走向了失败",情节"含糊其辞、轻描淡写",甚至嘲讽它"好在两小时  相似文献   

20.
远离地球     
《科学之友》2005,(15):56
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大麦哲伦星云",在距离我们170 000光年的遥远地方.也就是说,它的光要经过170 000年才能到达地球.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这个星系是它在170 000年以前的样子.我们看到太空中的物体越远,它们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就越长.借助望远镜和探测卫星,我们甚至能看到宇宙诞生时的模样.当我们观察一个恒星系或太空中的其他物质时,就像坐在一部时间机器里一样.以下是各个天体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