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新年伊始,激动人心的喜讯频频从北京飞入合肥,飞向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该校侯建国、杨金龙教授和朱清时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单分子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观察分子内部结构”先后获得了三项殊荣——2001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其中最后一个奖项因为由566位两院院士投票产生而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来实现特定需求的"小分子机器",一直是众多科学家追求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与合作者在纳米尺度上设计、构造和调控了多种小分子机器,为单分子马达及纳米信息存储等的构造组装与应用奠定了基础,并由此获得了陈嘉庚科学奖。本刊对高鸿钧院士进行了专访,请他为读者介绍小分子机器研究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生物单分子行为研究是指在单分子水平对重要生命现象进行的实时动态研究,需要以生命科学问题为核心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合作进行研究,国际上有关该领域的研究也开始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启动的由北京大学韩启德院士主持的重大交叉项目“生命科学中的单分子行为研究”(项目批准号30490170)经过4年多的研究和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日前已通过结题验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院士主持的“单分子和分子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研究”创新群体基金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群体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ECSTM),成功地实现了对固/液界面手性分子构型的识别、对固体表面手性分子改性剂吸附模式的判定以及高度有序的杯芳烃/C60络合物点阵的构筑.这些工作不仅为有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技术,而且在选择性异相催化、手性药物合成及功能性纳米结构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2届杭州国际分子影像研讨会暨首届小动物分子影像研讨会于2006年9月16-17日在杭州举行。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主办,由浙江大学医学PET中心、浙江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中科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协办。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巴德年院士、唐孝威院士、陈宜张院士、  相似文献   

6.
现代光学探测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大信息量、无损伤、可实现活体探测等优点,因而成为实现单分子探测的首选方法.针对单分子探测中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要求建立并发展了多种光学成像和光谱探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活细胞内单个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活细胞内单个蛋白分子动力学、液体环境中单个分子的拉曼光谱等3个方面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这些工作为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细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的折叠与相互作用是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关注的基本问题.力生物学的前沿研究表明,一系列对力敏感的蛋白质在机械力作用下的去折叠与复折叠动力学及相互作用调控,是实现其力感知的物理机制.前沿单分子操纵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单分子水平定量探究蛋白质的折叠与细胞力学传感的分子机制成为可能.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蛋白质折叠与力学传感的单分子磁镊操纵研究进展,包括单结构域蛋白质的折叠-去折叠动力学、自由能曲面的构造,及细胞黏着斑与胞间连接的力敏感蛋白行使生物功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9):14-14
成功将三聚氰胺小分子转变为双功能单分子器件随着电子器件不断小型化,科学家期望利用单个分子构建电子元件。对已有电子学功能分子进行改造、实现单分子期间多功能化是构建单分子器件的重要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组织的学科交叉重大项目“生命科学中的单分子行为研究”的研究进展及学术交流会于2005年1月21日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院士全程参加了项目交流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研究员就该项目的立项、组织、实施和本次交流会的目的及要求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齐放军研究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植病室,国家863项目管理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植物病原物分子互作及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项目1项。2005年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组成员,调研山东省区域农业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朱清时,四川成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员(Fellow of IUPAC)暨物化部理事、东亚地区研究型大学校长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副理事长、海外华人物理协会 亚洲成就奖"评议委员会成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院士作为国际知名的化学物理学家,在分子局域模振动、单分子化学等国际科学前沿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集成电路和芯片的快速发展,电子器件小型化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将导致其工艺和研发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会产生热耗散、量子隧穿效应、强电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构筑单分子电子器件,是未来集成电路器件小型化进程中重要的潜在选项之一.2020年5月30日,洪文晶教授课题组、杨扬副教授课题组和欧洲科学院柯林·兰伯特院士课题组于Science Advances期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1],报道了单分子二维范德华异质结器件的构筑及其电输运性质.文中基于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和有机分子的优  相似文献   

1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28(3):235-235
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实现了用激光捕获单原子,其机制是利用激光光子反向碰撞单原子,使其渐渐“刹车”直到接近静止状态。但是这种机制无法用来捕捉分子,因为单分子吸收了反向光子后也不会“刹车”。德国的研究人员想到了用周期电势阱来抓住单分子。为此他们构造了一个由1240条金箔电极等间距排列而成的微芯片,并使微芯片上方形成间隔为100μm的圆柱形周期电势阱。  相似文献   

14.
<正>纳米尺度上的化学识别对于微观结构设计与功能调控至关重要,而实现相邻不同分子的化学识别则代表着识别技术的一种极限挑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科学团队董振超研究小组继2013年成功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光谱成像  相似文献   

15.
根据渣油热裂解反应的规律及单事件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延迟焦化为背景,将2,5—二甲基—壬烷作为模型化合物,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布尔邻接矩阵和辅助向量来表示分子结构及分子的热裂解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结果表明:单事件方法在计算机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是快速而有效的,进而为建立分子尺度的延迟焦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技术通过在纳米孔道中捕获分子穿过时产生的离子流变化信号来研究单个分子的信息.然而,由于纳米孔道对不同分子的捕获率不同,因此采集到的单分子数据集不平衡,进而影响分子识别的准确率.本文基于编码DNA分子的阻断事件,构建以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DCGAN)为基本框架的模型,实现少数类样本的扩充,从而达到纳...  相似文献   

17.
超分子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研究StudyontheMolecularEngineeringfortheFunctionalSystemofSupramolecule¥//游效曾(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210093)80年代...  相似文献   

18.
第3届杭州国际分子影像研讨会于2007年9月21~22日在杭州召开,由浙江大学医学PET中心、浙江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中科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协办。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巴德年院士、唐孝威院士、陈宜张院士及陈子元院士担任会议顾问。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浙医二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教授担任论坛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PET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宏教授担任论坛执行副主席。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22,31(4):46-47
[院士介绍] 叶玉如:神经生物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副校长,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叶玉如院士运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方法,探讨不同蛋白与神经元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20.
超分子科学——21世纪新概念与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分子科学──21世纪新概念与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SupermolecularScience¥//沈家骢(吉林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130023)张希(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一、超分子科学的由来经过35亿年的生物进化,地球上有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