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案例回放: 2007年,一家名为立康立全球国际有限公司的企业在香港成立。成立初期,也许是2007年月朗国际的飞速发展给了立康立公司以启示,在系统组建上,立康立采用了与月朗同样的方式——单一系统。立康立惟一的系统是E系统,它是由立康立公司副总裁赖政希创立,赖政希在系统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立康立时创立的K系统在大陆市场曾获得不错的业绩,同时也吸引到诸如易文革、陈武川、董德、郑柯和杨滨等直销名人的加入,一时间在行业炒得沸沸扬扬,引起众多行业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立管是开采水合物的关键通道,管内由于水合物分解形成多相内流会导致其受力变形更为复杂,在内外流综合作用下水合物开采立管易发生失效事故。为分析水合物开采立管的力学特性,考虑管内水合物的分解与流动,并将其引入立管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海洋环境与管内多相流共同作用下的水合物开采立管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模型进行离散求解,以固态流化试采工艺为例,分析了浆体密度、排量与出口回压对水合物开采立管力学响应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立管内水合物分解形成多相流使得立管系统质量减小,导致立管沿程截面张力增大,水合物开采立管的形变位移、弯矩与偏转角度均比纯液立管小;无浮力块配置的水合物开采立管最大位移出现立管中下段,最大弯矩与偏转角度出现在立管底端;水合物开采立管的弯曲位移、弯矩与偏转角度随着浆体密度、浆体排量和立管出口回压的增大而增大;适当增加水合物开采立管顶部张力或配置浮力块,减小浆体密度与排量,降低立管出口压力均有利于减小立管的弯曲变形。研究结果可以为水合物开采立管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大型矿渣立磨安装技术在沙钢集团新材料公司恒昌制粉厂矿渣立磨本体安装工程中得到应用。根据矿渣立磨机组各组成设备的组装步骤,优化矿渣立磨的施工工序,介绍立磨安装技术的关键要点,实现立磨上下交错倒装,提高人员、机械使用效率,大大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4.
运用ANSYS软件对气液两相流海洋立管进行了单、双向流固耦合振动分析,并将单、双向流固耦合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考虑了立管支承方式、流体边界条件对立管振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立管减振措施。结果表明:立管变形最大处发生在立管中间处,最大应力发生在立管的入口和出口处附件的上下部;双向耦合作用下立管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变形量均小于单向耦合;随着立管约束数量的增加,立管的变形量和等效应力变小;随气相速度增大时,立管位移减小,相反,随液相流速的增加,立管位移增大,随截面含气率的减小,立管位移增大。分析结果对海洋立管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正交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优化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和金属海洋立管进行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涡激振动模拟,探索不同材料的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特征;通过等效弹性模量法及层状结构法分别构建3种整体模型,通过System coupling模块与Fluent软件模拟所得的流场结果进行交互,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并对比不同建模方式及不同种类立管在涡激振动作用下立管位移和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建模方式所得的涡激振动特征相近;结构的构造不同使得优化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的位移及应力响应均大于正交式纤维复合材料海洋立管的;在涡激振动作用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的振动幅值大于金属海洋立管的,其应力幅值小于金属海洋立管的,并且二者的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也显著不同,与不同种类海洋立管的几何构造尺寸、弹性模量、顶张力、支撑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矿渣立磨是矿渣微粉生产线的关键设备,运行中由于料层厚度不稳定,经常出现振动过大和堵料等异常情况,而且立磨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响应慢的非线性系统,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提出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对立磨进行动态控制,设计了针对料层厚度和立磨压差的动态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及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矿渣立磨动态控制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立磨运行的平稳性和连续性,立磨运行异常的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案例回放: 2007年,一家名为立康立全球国际有限公司的企业在香港成立。成立初期,也许是2007年月朗国际的飞速发展给了立康立公司以启示,在系统组建上,立康立采用了与月朗同样的方式——单一系统。  相似文献   

8.
"坐、立二部伎"是唐代文化的产物,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坐、立部伎"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或一种音乐制度大约产生于隋代,完备于唐玄宗时期.唐代"坐、立部伎"属于"燕乐"乐种,到唐德宗时期,"坐、立部伎"走向衰退."坐、立部伎"与多部乐之间是并列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是逐步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很可能按乐种分布和按坐、立分布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古碑是先书刻后立石,还是先立石后书刻,前人有不同的观点。在宋代以前,碑可以先书刻后立石,也可以先立石后书刻,宋代以后,碑都是先书刻后立石。古碑书刻与立石次序的改变与书写方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氧化铝物料在立筒预热器内的运动特征和规律。探讨了影响氧化铝物料在立筒内沉降率的因素、停留时间,提供了立筒预热器的结构和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11.
非圆齿轮节曲线的曲率半径为变量,要求加工非圆齿轮时必须使刀具在切齿的同时,相对齿坯回转中心作特定规律的径向移动。在对数控滚切非圆齿轮所必需的4种控制运动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的非圆齿轮滚齿加工的联立数学模型,提出了在通用性较强的加工中心上滚切非圆齿轮的实施方案,为非圆齿轮的数控加工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齿轮副整体误差及其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动误差在研究和评价齿轮传动质量中的一些局限性,从我国首创的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入手,提出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概念.依据空间解析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数学模型,应用误差作用原理从微观角度推导了齿轮副整体误差与主、从动轮的齿轮整体误差的关系,定义了齿轮副整体误差曲线的基本组成单元,给出了理论单元齿轮副整体误差曲线的解析方程,在建立的接触面坐标系中推导了单元齿轮副整体误差曲线的基本算法;然后详细介绍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获得方法和具体计算过程,并在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CZ450的硬件基础上开发了齿轮副整体误差测量系统,给出了测量实例;最后在与传动误差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齿轮副整体误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使用QBASiC语言编制的适合各种普通车床挂轮计算的程序,解决了加工精密螺纹时人工计算挂轮齿数工作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变速比循环球式转向器齿条扇传动副的啮合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分析了变速比特性,啮合线,啮合面,啮合范围,变速比齿扇齿形,齿廓面,啮合特点及界限与干涉等,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非圆齿轮的时变速比特性,采用多段函数构造法实现了非圆齿轮副预设速比函数的再现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推导了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的基本参数与输出速比的影响规律。根据机械原理、齿轮啮合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采用SolidWorks和Adams等软件,建立了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的仿真模型,对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变非圆齿轮副间的相位差,该无级调速机构可以得到变化的输出速比,获得了该无级调速机构的输出速比与相位差的影响规律;搭建了非圆齿轮实验台,得到非圆齿轮副的实验速比与理论速比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实验误差6.8%,验证了无级调速机构和非圆齿轮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普通回轮式车床数控化改造中刀架改造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造方案.通过实验研究了凯恩帝车床数控系统的电子齿轮比,推导出电子齿轮比与交流伺服电机步距角的关系,解决了换刀和加工零件沟槽的编程问题,并在汽车制动泵体数控加工编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可靠性理论的双圆弧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圆弧齿轮设计是将齿轮的应力、强度都视为确定量进行设计与校核,但实际上应,强度都不是确定量,都是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变量,描述变量从完好状态到失效状态的中间过渡过程的隶属函数多达几十种,本文采用最常见的梯形分布隶属函数,给出了将应力及强度分别考虑为模糊变量时可靠度的一般计算式,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随机量的标准差,给出了计算圆弧齿轮应力及强度时各参数的变异系数,依据梯形分布的隶属函数,推导出了圆弧齿轮传动弯曲应力及接触应力的模糊可靠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示例表明,推导的可靠度计算公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用于平行轴间变传动比传动的新型齿轮副——非圆摆线针轮传动.建立非圆摆线针轮传动的啮合坐标系,阐述了非圆摆线针轮共轭齿廓的形成原理.建立非圆针轮齿廓方程,利用坐标变换和齿廓共轭原理,根据圆柱针轮刀具的齿廓方程,结合非圆齿轮加工走刀轨迹及啮合方程,推导出非圆摆线轮的齿廓方程.基于上述理论,运用Matlab软件的数值计算实现了非圆摆线针轮副的参数化设计,得到非圆摆线针轮副的设计实例,并实现SolidWorks环境下的实体建模.运用Adams软件分析该齿轮副实例的运动特性,通过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齿轮传动原理与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姚显霞 《科技信息》2007,(28):34-34,41
对管—管焊接设备中缺口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进行研究,探讨了缺口齿轮传动机构装配条件的一般表达式,提出四齿轮缺口齿轮传动机构的安装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铁列车减速器小齿轮齿根部受力情况及弯曲疲劳裂纹萌生的机理,通过建立齿轮副有限元模型,对齿轮啮合过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了齿轮啮合过程中齿根处的应力-时间历程进而对齿根弯曲疲劳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瞬态动力学分析表明,小齿轮齿根处在啮合过程中受到脉动循环载荷的作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齿轮啮合至分度圆时;且齿根处最大主应力的方向为沿齿根切线方向。齿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裂纹在齿根弧线的中间位置萌生,方向为齿根切线的垂直方向。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可发现,齿根处裂纹在最大拉应力幅值位置萌生,其扩展行为受最大拉应力的主导。为进一步优化齿轮的设计、制造工艺及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