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制了一个面向钣金集中下料生产模式的优化排样及数控切割/冲孔机编程系统AutoCUT,该系统集成了钣金自动排样、交互排样、工艺设计、图形自动编程,以及下料零件库的建立与管理、下料计划的自动生成、下料信息管理等功能.详细说明了AutoCUT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运行流程,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和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2.
面向集中下料的钣金排样编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一个面向钣金集中下料生产模式的优化排样及数控切割/冲孔机编程系统AutoCUT,该系统集成了钣金自动排样,交互排样,工艺设计,图形自动编程,以及下料零件库的建立与管理,下料计划的自动生成,下料信息管理等功能,详细说明了AutoCAD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运行流程,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和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用锚索切割危险性高且效率低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可用于煤矿井下的防爆型双锚索自动下料机,详细介绍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切割系统采用磨料射流切割技术进行锚索下料,较好地解决了井下切割防爆的问题,且锚索的牵引、测量、下料和卸料自动完成,设备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工业机械生产领域中,板材下料是其加工生产作业环节中的重要关键程序,其板材下料直接关系到其生产环节效率、质量以及成本,因此工业行业领域关于机械加工板材下料研究广泛且深入,大多围绕着其板材套裁排样和数控切割优化上面.笔者结合个人经验,主要研究探讨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板材排样软件和DXF文件标准的条件环境下,提出板材数控加工生产过程中,代码自动生成和仿真加工生产的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使得AutoCAD软件及其图形信息资源得到更深层次和广泛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板材优化下料的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国内外已有的几种板材下料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某些模型可能导致一些较好的初始切割方式的漏选,有些模型单纯追求剩余面积最小的下料方式而使下料结果不适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修正过的下料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降维启发式法将二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其中初始切割方式的选取综合考虑了最小剩余面积、待求零件的相对面积大小、数量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的线性下料出发,利用整数规划模型,给出使企业浪费原料最少,同时兼顾企业生产能力的通用下料模型;关键的是还提出了改进的下料模型,改进的模型考虑到切割种类所带来的费用.这个模型的计算只需借助lingo软件,大大地减少了线性下料问题的复杂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目前,国内多数钢结构制造企业的下料生产流程分为进料、切割、分拣叠放和清废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在进料阶段,由专人操作进料行车吊装整块板材放置于下料平台;切割阶段,由工人启动数控切割机,切割机根据设计纸带进行自动切割;分拣叠放阶段,由起重工人操作电动葫芦吊逐一将各零件吊运至特定料斗或指定区域,根据零件编号进行叠放;清理废料阶段,大块废料由工人操作拣料行车吊运至特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数控切割加工钢板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能否直接下料成型满足需求或者为下一工序提供高质量的毛坯件,进而减少加工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我们的共识。那么,认真研究、实践和改进技术质量工艺无疑成为解决问题之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直接关系到数控切割机系统稳定运行,是数控等离子切割系统切割工件质量达到高效、快捷、质优的目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及数字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火焰切割技术也得以蓬勃发展,如何提高数控火焰切割技术的利用,并使得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文重在讨论如何使用数控切割机切割来进一步提高产品经济效益。首先应提高数控切割机切割操作工对操作系统的掌握程度,在合理的参数下进行切割操作;其次应加强切割操作中的过程控制,降低返修率;再次应选择合理规格的钢板提高钢材利用率;最后也应该重视提高切割效率的切割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CBN刀具的国内发展以及电镀的工艺过程,阐述了在电镀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从实验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改善刀具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分析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限元法(FEM)已经成为金属切削过程仿真的有效工具.本文着重介绍了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分析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系统地分析了二维金属切削过程、三维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分析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掘进机内伸缩截割机构中各零部件在加工、装配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掘进机纵轴式截割头和横轴式截割头在使用中各自存在的问题,使用比较的方法对掘进机纵横两种截割头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两种截割头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中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这种情况,对掘进机纵横两种截割头提出了一些改进,以此提高掘进机的性能,使得掘进机的工作效率更高,使用时更加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15.
平面端铣非线性切削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提出一个非线性切削过程模型,证实动态、静态切削力系数间存在联系,表明可以在切削稳定性研究中利用静态试验数据,论证了该模型的切合实际、普遍和衫性,讨论了国际切削动力学研究中的有关问题,推导了端铣平面时模型的具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超声振动切削是一种新型的特种切削加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地解决精密切削加工和难切削材料的切削加工问题。本文主要从超声振动切削的运动学入手,探讨了超声振动切削的切削机理。指出“分离”运动是超声振动切削加工的本质所在。发现了“切屑惯性效应”的存在对超声振动切削过程有一定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超声振动切削中,切液削有一定作用,但不可能在极短的分离时间内浸入刀—屑界面。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速切削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领域,着重讨论了高速切削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目前高速切削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An investigation of some problems such as chip formation and surface generation in nanometric cutting mechanism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 is presented.It shows that chip form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macro-scale cutting.The movement of some micro-disloc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formation of chip and surface.Surface generation is notably affected by very small cutting force vibration.The highest stress appears in tool cutting edge,and it may cause wear,so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MD model of tool wear.  相似文献   

19.
An investigation of some problems such as chip formation and surface generation in nanometric cutting mechanism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 is presented.It shows that chip form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macro-scale cutting.The movement of some micro-disloc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formation of chip and surface.Surface generation is notably affected by very small cutting force vibration.The highest stress appears in tool cutting edge,and it may cause wear,so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MD model of tool wear.  相似文献   

20.
切削加工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制造工艺,其中切屑成形是一种典型的大变形问题,它涉及到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边界非线性问题,还涉及到热力耦合问题.针对典型的正交切削工艺,采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MSC.Marc,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并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建立了考虑金属正交切削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切屑分离准则、自适应网格等切屑加工模拟的关键因素.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切屑成形、温度分布、切削力变化等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