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精神的灵魂是创新,它体现在思想观念的创新,“科学”与“民主”口号的提出,道德革新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本以思想解放为切入点,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深远影响;并结合实例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传统的内涵与外延,历史与现实意义,作了简明扼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注入新的内涵。当代青年人要弘扬“五四”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做一个新时期优秀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创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使青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迈出了社会化的脚步,酝酿出全新的人格特质,打破了传统的保守、依附、工具型人格模式,促成了青年民主、进取型人格模式的形成及发展,这一人格转型直接影响了数代青年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叶青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9-32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入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对其现代治学眼光、自由宽容教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深刻体现在其执掌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的学术研究、系务规划以及诗文创作中,构成"五四"精神在战后台湾的一种流脉。  相似文献   

8.
自清中叶开始,中国社会和文化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多种文化互相激荡,新的文化逐渐生成。当时的东西方文化之争作为特有的文化历史现象,昭示着中国历史巨变所蕴涵的现代意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论争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前提下讨论东方文化能否继续存在。当然,这样的一场争论,其政治意义超过了文化意义,所谓的文化中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前后,一些激进知识分子对中国人口素质相对低下的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着改良社会、强壮种族的愿望,他们向民众介绍西方的优生学理论,认为优生是重要的方面,优育是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为了推广优生学知识,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他们认为人们应该了解男女两性的生理特点,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了解性的卫生等知识。因此,他们特别提出开展科学的性教育以及普及性知识的问题。"五四"运动前后优生学的传播对于人们的观念进步和中国的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对“五四”时期青年作家的创作观念影响很大。个性意识、女性意识、性爱意识纷纷萌芽、苏醒,开始深入作家的思想、灵魂,最终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他们的婚恋小说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由于当时作家大半和社会处于矛盾对立,其作品一般富于感伤忧郁的情调;在表现现实上,多运用幻想夸张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形式上,多采用自传自述的形式,与作家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以来 ,中国文学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文学的接受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影响不仅使“五四”文学发现了“人” ,注入了“爱的精神” ,带来了现代文体的革命 ,而且也确立了现代文学的基本走向。本文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五四”文学的关系 ,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对“五四”精神向来就有不同的阐释和评价。胡适喜欢用“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来形容“五四”;殷海光则用“启蒙运动”一词来表达“五四”;中国共产党人更强调的是“五四”的革命性。这些不同的阐释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现在,我们也应该从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出发去理解“五四”,接过“五四”的大旗,用理性和科学充实我们的头脑,创建中国型的民主。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在欧洲几经演变的“莎乐美”的形象基础上成功地创作了悲剧《莎乐美》,成为了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对《莎乐美》译介、接受的热潮,从而对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善美  张春梅 《科技信息》2007,(35):151-151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了"五四"女作家对母亲角色的审视,并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教育工作创造性提出了富有科学性、系统性的青年思想论述。2013年到2022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中蕴含着诸多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政元素,为高校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提供路径指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善用关键时间节点和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美国文艺理论家阿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理论中得到启发,概括出理论批评家观照文学的多种不同相位,并根据这不同的相位,分析了“五四”新文学观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精神、反抗叛逆及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它是作家独具特色的个人郁结与时代郁结的交汇,展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使青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迈出了社会化的脚步,酝酿出全新的人格特质,打破了传统的保守、依附、工具型人格模式,促成了青年民主、进取型人格模式的形成及发展,这一人格转型直接影响了数代青年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文学书写事实上已非关乎文学本身,而成为各政治派别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阐释自己的政治意愿的媒介。在1931年重返文坛的瞿秋白看来,文学问题也同样是政治问题。要解决“左联”内部存在的问题,要实现左翼作家的真正团结,必须实现思想的清理。从文艺的阶级性和政治化视角出发,瞿秋白初步确立了“五四”认知模式中的革命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