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与直接序列扩频的方案相比,基于多频带0FDM的UWB系统能更有效地捕获多径能量。关于传统窄带0FDM信道估计的研究很多,但UWB系统与窄带系统的信道特性有很大不同。通过分析MB—OFDM UWB无线通信的体系结构、信号和信道模型,对UWB信道条件下采用前导训练序列和导频子载波的LS估计和MMSE估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并讨论了估计误差随SNR变化的特性,从而给出了适用于室内短距离UWB无线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UWBOFDM系统后,分析了IEEE802.15.3a标准信道SV模型,指出了其局限性,并基于抽样理论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改进方案,使该模型能应用于UWBOFDM系统,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统计特征和信道样本,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改进方法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有SV模型的信道特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快速跳频的超宽带无线接入多址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宽带技术是近年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民用的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了DSUWB和THUWB 2种单载波超宽带系统,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在多径衰落和多用户信道中,给出了一种旨在解决多用户干扰的基于正交Costas序列快跳频的UWBOFDM系统。  相似文献   

4.
超宽带技术是近年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民用的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了DS-UWB和TH—UWB2种单载波超宽带系统,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在多径衰落和多用户信道中,给出了一种旨在解决多用户干扰的基于正交Costas序列快跳频的UWB—OFDM系统。  相似文献   

5.
针对MB—OFDM UWB系统的性能特征,基于理论分析系统的成对错误概率,获知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空时频编码方案的设计准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化结构的空时频编码方案,并分析基于空时频编码的系统传输性能,为提高MB—OFDM UWB系统的性能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未编码的SISO—MB—OFDM UWB系统,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而与8阶正交空时频编码方案相比,该编码方案结构简单,编解码复杂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鉴于超宽带(UWB)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和载波抖动对多带正交频分复用UWB(MB-OFDM-UWB)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滤波器组技术实现OFDM系统中快速Fourier变换(FFT)的方案,并对滤波器的实现结构、原型滤波器的算法进行优化,降低了系统实现的复杂性.结果表明,采用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组的高效实现结构和FIR滤波器的最优等波纹设计法,系统实现复杂性可降低2个数量级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802.15.3a工作组为UWB WLAN提出的多频带OFDM-UWB系统在MATLAB环境下用IEEE信道发布的UWB信道模型进行了仿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频带Pulsed-OFDM系统(POFDM UWB)。对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通过采用合并技术减少了误码率,提高了系统的性能;采用跳时技术解决了系统多用户接入和系统参数的选取。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误码率小于10-5、误分组率小于8%的情况下可以工作在9.6 m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基于Chirp-BOK调制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正向和反向线性调频脉冲良好的自相关性以及匹配滤波后尖锐的时域特性,将线性调频脉冲扩频技术用于高速的超宽带无线通信,设计了Chirp-BOK调制的超宽带通信系统。系统可以采用声表面波器件实现,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等特点。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Chirp-BOK UWB和TH-PPM UWB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说明:在AWGN信道下,Chirp-BOK UWB系统与TH-PPM UWB系统有着相同的可靠性;在IEEE 802.15SG3a建议的CM1、CM3信道模型下,采用Rake接收的Chirp-BOK UWB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能力,但符号间干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周冉  刘金铸  王鹏 《科技资讯》2007,(16):124-125
多带时频交织OFDM(MB-TFI-OFDM)是对传统的OFDM技术的改进应用,是目前较新的一种UWB通信实现方式,它划分多频带,采用时频交织,增加循环前缀和保护间隔等关键技术。文章阐述了MB-TFI-OFDM相关原理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并对MB-TFI-OFDM超宽带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OFDM在超宽带系统的改进应用,使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MB-TFI-OFDM方案有希望成为UWB物理层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TH-PPM UWB系统中,利用信道的稀疏簇特性,提出一种新的UWB(ultra wide-band)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始信道进行信道缩短,有效地克服了信道过长给估计精度带来的影响,然后基于缩短后的复合信道,利用UWB信道的稀疏性,对原始UWB信道进行估计,避免了无谓的零值抽头估计,改善了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信道长度大于符号长度时,新算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TH-PPM UWB系统中,利用信道的稀疏簇特性,提出一种新的UWB(ultra wide-band)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始信道进行信道缩短,有效地克服了信道过长给估计精度带来的影响,然后基于缩短后的复合信道,利用UWB信道的稀疏性,对原始UWB信道进行估计,避免了无谓的零值抽头估计,改善了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信道长度大于符号长度时,新算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2.
超宽带技术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并被视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UWB无线通信可以分成两种:无载波UWB、载波调制UWB.载波调制UWB有多种实现方案,主要有DS-CDMA UWB和MB-OFDM UWB.MB-OFDM作为UWB的一个重要候选方案,在频谱利用率、与其他窄带系统共存、抗干扰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而信道估计是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进行相关检测、解调、均衡的基础.文中在介绍MB-OFDM系统的构成、MB-OFDM系统信号结构以及超宽带信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导训练系列的信道估计算法,对UWB信道条件下采用前导训练序列的LS估计和MMSE估计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最后给出了相关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前导训练系列的信道估计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OFDM和MIMO系统模型和技术原理,引出了MIMO-OFDM技术的必要性。并着重介绍了MIMO-OFDM系统模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空时信号处理技术、同步、信道估计、信道纠错编码和自适应技术。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DS-BPSK UWB通信系统的模型;随后研究了在UWB多径信道环境下,存在AWGN以及由多径效应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时,DS-BPSK UWB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最后分析了不同扩频码序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空时编码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辅助信道估计的方法.在采用Nt个发送天线的系统中,通过假设信道在连续Nt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内不变,并选择适当的导频符号值可消除不同发射天线之间的干扰,从而每对收发天线之间的信道可利用单输入单输出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进行独立估计.该方法尤其适用于空时分组编码OFDM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无线信道的OFDM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理解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学习OFDM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研究OFDM技术在新一代无线通信中的应用与实现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把二维DCT变换引入传统的LS信道估计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DCT2/IDCT2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通过对具有瑞利衰落信道的典型OFDM系统仿真,该算法性能比传统的LS算法有明显提高,尤其在低信噪比时该方法对系统性能提升更为突出,并研究了该算法性能受插值方法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琦  刘钧雷 《科技资讯》2005,2(24):10-10
信道估计技术是实现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OFDM系统中基于DFT的时域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3种时域信道估计器的性能和复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UWB室内小尺度参考信道模型存在局限性.在考虑信道时变性和多普勒效应的情况下,探测分析UWB室内信道瞬时与空间的变化特性.针对信道的平均功率时延剖面特性,采用裁减算法给出UWB室内时空信道离散部分和弥散部分数学建模的方法、参数和模型.时空信道模型的初步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吻合信道探测特性和已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崔学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621-6625,6642
Ultra-Wideband(UWB)技术被认为是最适合进行室内无线定位的技术。为了实现对基于UWB的物联网中节点的位置进行定位及对算法进行仿真,采用Matlab仿真了PPM-TH-UWB(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Time Hopping UWB)信号在IEEE802.15.4a信道下的发射、延时、衰减、信道冲击响应、加噪声、相关接收、节点定位。该方法解决了在没有UWB信号发送、接收装置时对无线定位算法的仿真、测试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