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利用气体吸收光谱及参数拟合测量真空紫外光谱仪杂散光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测量了N-11真空紫外光谱仪1650- 1750A的杂散光.  相似文献   

2.
杂散光仿真模型在光刻投影系统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杂散光对光刻掩模特征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成像有一定的影响,亟需一种恰当的杂散光成像模型。通过采用PSF_F函数杂散光拟合模型和Kirk杂散光模拟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考虑杂散光成像的光刻模型。利用改进的杂散光模型研究了在相同杂散光总量下,不同比例中程、远程杂散光对特征尺寸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总杂散光量相同时,仿真分析得出远程杂散光的影响大于中程杂散光,即远程杂散光的比例占的越大,显影后的特征尺寸比实际特征尺寸越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引起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原因,重点分析了以Ⅳ型凹面光栅单色仪为例的远波段杂散光产生的因素,并提出抑制杂散光的措施。最后分析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单色仪杂散光的测试结果及给出了改进后的单色仪在弱光谱实验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散光表自制模型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能够直接体现散光轴位的散光表应用于临床和教学,在借鉴国内外常用散光表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自行研制的散光表模型应用眼视光与配镜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通过2009级和2010级两个年级的应用比较,其评价体系显示验配散光轴位成功率明显优于用传统散光表的实验效果,散光表模型可以提高验配散光的轴位精度和效率,可以在眼视光与配镜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以及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可见分光光度计及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在制药行业中普遍使用,影响该仪器测量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杂散光是主要来源之一。现就杂散光这一项目对仪器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一对小半圆球或小三角块消除光弹散光法中出现的折射现象.小半圆球或小三角块是用与模型材料有相同折射率的材料制成的.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光在水中传输时受到水的吸收作用、悬浮颗粒散射作用而产生严重的衰减,导致水下光学图像对比度低、颜色失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透射率优化和颜色修正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采用最小信息量损失原理估计透射率,结合导向滤波提高透射率的估计精度,通过逆求解水下成像模型得到清晰化的水下图像。利用直方图均衡化进一步提高图像对比度,使用白平衡方法修正颜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由后向散射引起的模糊,提高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同时修正色彩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多先验形状模型变分水平集建筑物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针对城市遥感影像中建筑物目标分割的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在简化Mumford-Shah模型的水平集方法(Chan-Vese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建筑物先验形状模型信息,并引入标记函数来动态选择先验形状,最后通过推演新的模型更好地实现了多个建筑物目标的分割。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图像去雾算法采用局部先验理论求解的透射率精度不高、复原含雾图像能见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雾霾线求解透射率的二次优化方法。首先通过雾霾线先验理论对透射率进行粗估计;然后结合粗估计与最小通道求解的透射率,代入新的可靠性函数进行计算,修正数值较低的像素,完成一次优化,保留边缘信息的同时减少噪点数量;最后,利用纹理区域相对总变分正则项的输出差异,使模型自适应滤除纹理信息,进一步提升透射率估计精度,完成二次优化,有效改善含雾图像能见度。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主流去雾算法相比,所提方法提高了浓雾及景深突变区域的复原图像质量,在主观评价更加清晰的前提下,客观评价指标雾霾感知密度、平均梯度、信息熵和模糊系数分别平均提升了10%,10.16%,0.98%和22.93%。  相似文献   

10.
基于CCD图像处理方法自动定焦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荣杰  徐聪  雷韬  王强 《实验室科学》2010,13(1):150-152
实验室测透镜焦距的传统方法是由测量人员在光具座上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和计算结果,而用肉眼观察和判别往往容易产生差错。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CD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自动测量透镜焦距的新设计——自动定焦仪,自动聚焦系统利用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由单片机控制马达转动镜头至对焦清楚的位置,实现数字化测量。  相似文献   

11.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是反映地表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能对地表-大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描述。由于受到卫星热红外传感器成像条件的制约,获取的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存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难以兼顾的问题,导致反演的LST数据难以得到深入应用。采用LST降尺度算法可以解决此矛盾,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目前LST降尺度模型逐步由全局模型转向局部模型,但局部降尺度模型忽略了非线性关系。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局部非线性地理加权回归(non-linear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NL-GWR)的地表温度降尺度算法。选择合适的研究区域,并分别选取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up index, NDBI)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作为辅助参数进行LST降尺度,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从1 000 m提升到100 m,并将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与NL-GWR模型的降尺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关系的NL-GWR模型要优于GWR线性模型,能够获得较低的均方根误差(1.96 ℃)和平均绝对误差(1.63 ℃)。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球体模型的全自动图像拼接算法.本文首先采用SIFT算法提取图像特征点,然后采根据基于置信度的匹配算法对特征点进行匹配,最后采用相机球体拍摄模型来实现图像的自动拼接.通过对不同场景的序列图像进行拼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有效的提高了图像拼接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大大提升图像拼接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分布式系统缓存淘汰算法的缓存污染、抖动、命中率低等问题,综合考虑缓存对象最近的访问时间、访问频次、分片优先级和对象大小等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缓存对象未来最小价值(LFV)的淘汰算法。通过回归模型预测每个缓存对象的访问概率,利用分片优先级和对象大小计算每个缓存对象的未来价值,将LFV最小的对象进行淘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提高请求命中率,避免缓存污染,降低节点间网络开销,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Quickbird影像的阴影校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遥感原理为基础,运用传统阴影校正模型,针对Quickhird影像的具体特征,对模型的2个主要参数值:大气亮度DNa、照射强度Eλd/Eud进行了求解,并应用实验区的影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广大Quickbird影像用户提供了一种阴影校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标匹配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像素级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中检测精度严重依赖于图像配准、辐射校正和差异图像阈值选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匹配的目标级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直接作用于2幅未经配准和辐射校正的不同时相遥感图像,利用目标的区域不变矩与目标之间的角度关系对目标进行匹配,将不能匹配的目标作为变化目标,利用匹配目标对2幅图进行配准,以同时实现图像的配准与变化检测,并用配准结果对变化检测结果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定性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软件工程开发方法难以胜任知识型系统开发的难题,应用Com-monKADS技术来指导遥感图像的土地类型分类知识系统的开发,分别建立组织模型、任务模型、主体模型和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在处理图像后容易出现色彩失真、细节丢失、过度增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和引导滤波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通过Max-RGB模型获得初始光照分量,使用奇异值分解和引导滤波对初始光照分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光照分量.利用Retinex模型,将原低照度图与光照分量图逐点相除,得到增强图像,并...  相似文献   

18.
采用CDD模型的自适应图像修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DD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图像修复算法,引入在不同曲率选择不同修复模型的自适应系数q,使得在大曲率时使用CDD模型,其他时候使用TV模型,大大减少了CDD模型的修复时间;引入在不同变化程度选择不同扩散方式的自适应系数p,使得在破损区图像边缘较多,即大梯度时使用接近TV的模型,而在平坦区,即小梯度时使用接近热扩散的方程,使得修复效果更佳.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修复速度和修复效果上都要优于CDD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