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为解决RS232接口设备传输距离短、不便于组网等问题,根据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总线的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便于组网等特点,设计了基于CAN总线技术、串行通信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RS232-CAN协议转换器,给出了协议转换器的设计原理、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该转换器使信号的传输距离达到10 km,通信速率可调,可组成具有多达110个节点的多机使用网络,对RS232接口设备及RS232接口设备与CAN接口设备的联机使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RS-232标准的单端接口信号、抗干扰能力弱、速率低、通信距离短、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且没有自我检测功能等问题,提出一种支持多点远距离通信的RS-232串行总线系统.通过升级单端信号为差分信号,增加冲突检测电路、载波侦听电路与总线控制电路等,配合成熟的标准的冲突检测和回退算法,不仅解决了RS-232标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信号抗干扰能力和传送速率,增加了通信距离,而且实现了多个RS-232设备间的相互通信及总线的自我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RS232-CAN总线转换器实现多机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S232通讯距离短,而且只能进行点到点通讯,不能直接组建多点通讯网络。为了延长RS232的通讯距离,并将RS232节点组成通讯网络,目前广泛使用RS232/RS485信号转换器。但是,由于RS485通讯本身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不足。为此,可以将RS232通讯网络转换成CAN通讯网络,以更好地解决用户建立远程通讯网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彭元  孙卫宁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24(4):347-350,353
采用无中心拓扑结构构建WLAN环境,通过支持802.11协议的单片机设计实现嵌入式电子衡器数据传输系统.系统能够主动侦听并获取电子衡器串口(RS232)的称重数据,可以在同个网段使远程计算机与衡器设备进行联网并获取计量数据,可以通过在单片机发射端和客户机接受端都加装信号增益器和使用定向天线的方式实现在1300m的距离内有效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工业现场中,PROFIBUS-DP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级控制,通过PROFIBUS-DP可实现上位机控制。而许多传统控制现场多采用RS232通信。本文设计了一种PROFIBUS-DP转RS232的从站模块,可以使带RS232接口的控制现场接入DP网络当中,可通过西门子设备实现上位机控制。  相似文献   

6.
单片机与PC键盘接口部件的连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带有PC键盘接口的部件有PC键盘、条码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与计算机直接连接使用,单片机也可以与这些部件连接,其通讯协议在格式上与RS232相同,但需要时钟同步.本文介绍用8031与PC键盘连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速USB/RS-232通信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黎 《甘肃科技》2006,22(4):34-35,17
本文所设计的USB/RS-232通信控制器能够实现USB接口与RS-232接口之间的通信,是一种高效、可靠、低成本的具有设备与系统相互独立性的通信控制器。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RS232/RS485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缺点,介绍了一种利用CAN总线提高通信距离和抗干扰能力的有源CAN-232/485光隔裹超远程驱动器,井将其应用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该驱动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快.性价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真珠  舒嵘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470-3474
地面检测星载激光测距体制设备的性能时,需要提供稳定且随机可调的高精度仿真距离光脉冲,于是提出了动态距离模拟技术。设计了一套集激光接收、延迟控制、高精度信号延迟、激光器等单元于一体的动态距离模拟系统,模拟高精度的动态距离信息。实验证明,该系统的最小模拟距离达到15 m,模拟精度优于0.15 m,可以满足目前各种星载激光测距体制设备地面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IC收费卡系统为例,介绍传统的RS232接口设备向USB接口转换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一种方案。使传统的RS232接口转化为USB接口后直接通过USB总线接入PC,同时使IC卡收费设备增加了USB总线具有的热插拔、自动配置和智能电源管理等功能,着重剖析USB通信内核,探讨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Modbus协议是工业现场总线的一种通用语言,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通过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该文就应用方面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嵌入式网络接入系统的硬件结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在51微处理器P87C52上的移植过程和系统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一方面实现了通过TCP/IP网络协议接入Internet;另一方面提供了RS232与I2C等通信功能.这样,每个本地设备都可以通过此系统与Internet相连,而Internet中的其他主机也可以通过此系统对本地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并给出了系统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设备的性能退化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评估方法.基于C-SVM算法,研究了设备特征向量与支持向量机最优分类面之间的几何距离与设备性能退化程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设备性能退化程度的恶化,数据向量的几何距离逐渐增大,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设备性能退化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VB串行通信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VB编程与RS-232口进行串行通信,实现了对现场数据的自动采集,可以有效地对工业现场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该套系统在电动机的监测现场得到应用。实际运行表明,串行通信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利于监控等优点。因此,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普通单片机的炉膛温度控制模块的设计方案。炉膛温度控制模块是投入较低的测控网络接入方案,它可以将具有RS-232等接口的测控设备简单又直接地连接在局域网上,利用丰富现成的局域网资源,组成一系列局域网的分布式测控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实用测控网络分布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串口服务器在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产安防的数据采集系统有一种较为先进的联网技术,即通过串口联网服务器,使以前的RS-232/RS-485设备可以立即升级成为具有以太网接口的设备。在此给出一种采用串口服务器作为上下位机连接的桥梁来构建中小工程项目的解决方案。通过此方案,可以将在下位机采集的数据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监控中心和各个控制终端都可以通过以太网传输协议接收到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安全性,也能大大提高工厂的实时监控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探测器存在的数据存储不便、控制距离不远、数据显示不直观等问题,基于Qt(Qt是Qt Company开发的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设计探测器温控上位机软件.利用RS232串口采集探测器温度、电流等数据,通过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且将这些数据直观显示在终端上.测试结果表明:上位机软件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数据的接收、存储、动态显示及相关设备的控制.使用该上位机软件的探测器温控系统能降低人工成本,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USB总线的IC卡读卡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用USB接口来实现PC机与IC卡读卡器接口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固件程序及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对比分析了基于USB接口的IC卡读卡器与传统的基于RS232接口IC卡读卡器的不同点,表明USB总线接口传输速度比传统RS232接口快7~8倍.  相似文献   

19.
张忠民  谢霄 《应用科技》2011,38(3):50-54
针对CAN、RS-232接口的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问题,提出了以ARM为控制核心,采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将来自CAN或RS-232接口的上传数据进行相应的协议解析,再添加TCP/IP、以太网协议封装,将数据转发到以太网上;将来自RJ45接口的以太网下发数据进行以太网、TCP/IP协议解析,再进行CAN或RS-232协议封装,将数据下发至相应的接口上.采用ARM芯片LPC2292、网卡芯片DM9000等设计和制作了协议转换系统的硬件电路,并开发了相关软件.其中RS-232、CAN的传输速率可调,USB支持常用的12 Mbps全速设备,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 Mbps/100 Mbps自适应,转换时间小于20 ms.基于ARM的协议转换系统实时性强,转换速度快,使用范围广,工作可靠,性能良好,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史红彦 《科技信息》2008,(17):63-63
本文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RS-232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RS-485来提高串行通信距离,增强抗干扰能力的简单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