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夏沙棘油为您生命助燃辽宁兴利沙棘产品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张彦文(阜新市123000)我公司是辽宁省水利厅、阜新市水利局共同兴办的全民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华夏牌沙棘油、沙棘黄酮粉及制剂、沙棘汁、沙棘系列饮料、沙棘系列化妆品、沙棘系列保健药品等,年产值达1...  相似文献   

2.
S564.909.9玉米皮编织技术0008[刊]/老艾农村科学试验.-1994,(3).38~39文章指出发展玉米皮编织工艺品的加工生产能增收创汇,提出应特别注意加工前的选料、贮料、玉米皮的加工准备。介绍了小辫编织法、平编编织法、缠扣编织法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TS236.5杂豆粉丝的加工技术0012[刊]/薛平(山西永济市栲栳保纯厂)河北农业科技.-1994,(6).32本文除讲到用绿豆为原料加工粉丝外,重点介绍了用豌豆、胡豆邮作原料,加工杂豆粉丝的四个步骤:原料浸泡和清杂、淀粉分离及处理、粉丝制作、后处...  相似文献   

4.
TS255.54泡菜精加工技术要点0002[刊]/郭爱明…(江西省樟树农校食品力工室)蔬菜.-1994,(5).36泡菜加工的原理是通过食盐的高渗压抑制有害菌,并在缺O_2条件下促使乳酸茵进行乳酸发醇的结果。指出了技术关键:1.创造缺氧环境,2.控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蛋白质结合法研究了沙棘汁和沙棘油的抗癌机理。结果显示:沙棘汁对L_(7712)白血病、S_(180)肉瘤、腹水型肝癌等细胞的DNA、蛋白质合成均无抑制作用。沙棘油浓度在0.005~1.0mg/L时对L_(7712)白血病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且此时抑制率与浓度呈负相关。沙棘汁ip注射剂量为1/5LD_(50)时,沙棘汁对小鼠血浆cAMP含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1995年推出的系列文集《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及加速器》的第3辑,汇集了现代物理学家J.S.Bell关于量子力学基础的23篇论文。J.S.Bell长期在日内瓦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CERN)从事研究工作,于1990年去世。文集所收论文均按最初发表的原件影印(取自刊物或论文集),大体上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跨度为1964—1992年。  相似文献   

7.
TS255.5速冻蔬菜的加工技术0011[刊]/张懋平(厦门外贸冷冻厂)食品工业科技.-1994,(6).55~57概述了我国出口速冻蔬菜的有利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分析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出口速冻蔬菜的数量、品种等,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及运...  相似文献   

8.
王静 《科技资讯》2009,(29):168-168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以下简称茶叶加工)专业则是茶学大专业下的分支,对现代制茶产业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茶叶加工专业为例,着重对其职业特点、岗位职责、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以明确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甘南合作和肃南马蹄中国沙棘群落的基础上,将两地中国沙棘群落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分析了中国沙棘群落的区系组成、生活型、外貌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群落是一种温性落时灌丛,是森林-草原(草甸)过渡带的成员.探讨了中国沙棘群落密度和果产量之间的关系,指出人工营造沙棘林时其雌雄比应以10:1~5:1为宜,并应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确定不同的沙棘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据分析,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精细加工发展精细化工大有可为,以下四大类产品开发前景看好。(1)从茶叶中提取此茶素抗氧化剂。茶叶富含较多的抗氧活性茶素类化合物,通常新茶中地茶素类化合物含量为15%-18%。从茶叶中提取的抗氧化剂一般都是儿茶素类混合物,其抗氧化活性比维素E高10-20倍。目前.几条索抗氧化剂高效、无毒.一些国家正式用它替代人工会成抗氧化剂。我国茶叶资源丰富,对低档茶叶以及茶叶未。茶叶粉综合利用,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从低档烟叶中提取烟碱。烟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和医药原料,又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杀…  相似文献   

11.
棱果沙棘物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解剖性状、种子蛋白质谱带、核型分析、地理分布、开花授粉、大小孢子发育、胚胎发育和种子萌发等方面,对棱果沙棘(Hippophaegoniocarpa)及近缘类群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其种子蛋白质谱带迁移率的比较、种间染色体数目相同(2n=24)和结构差异的存在、类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特点以及雌雄花发育进程和其细胞学特征等,都表明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方式系地理式物种形成式样,即异地形成模式.其祖种最大可能是中国沙棘或云南沙棘,而且是分布于较低纬度地区(川滇藏接触地区,即康滇古陆区)的较高海拔地带(2600~3500m)的特化的边缘居群.从遗传角度而言,其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倒位或兼而有之)和分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殖隔离的形成,可能与许多雌雄异株植物的遗传机制相一致,即其边缘居群中的“建立者”通过正选型交配而获得.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论证了棱果沙棘起源于较温暖的生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的(Ba0.2Sr0.8)1-1.15yGdyTil-0.5xZnxO3(x=0.03864,y=0,0.04,0.05,O.06)系列陶瓷样品的物相、结构和晶粒尺寸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当Gd3’含量y〈0.04时,(Ba0.2Sr0.8)1-1.15yGdyTil-0.5xZnxO3的晶体结构分别属于空间群P432(207)、P23(195)的立方晶系,晶胞体积随y增加而略有减小(-0.6%);(2)当v=0.05,0.06时,晶体结构变为属于空间群P4/n(85)、P41(76)的四方晶系,晶胞体积减小量较大(-2.7%);(3)该系列样品主要是由尺寸在441-1222A晶粒堆砌而成的晶相单一的陶瓷.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沙棘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SOD活性能高于正常水平,P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大幅上升,重度干旱下二者均能在胁迫初期缓慢上升,表明干旱胁迫时沙棘酶促防御系统活性高,能有效清除体内活性氧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沙棘幼叶SOD同工酶谱带有五条,轻度及中度胁迫下SODⅢ、SODⅣ两区带酶活力明显增加,但胁迫未导致新的谱带产生.  相似文献   

14.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胡颓字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具备典型的旱生植物特点,由于播种获得的苗木变异大,不能保证优良的种性,且沙棘种苗雌雄异株,又难以分辨,不适宜种植园的经济林的建设,为此才用扦插育苗。文章阐述了沙棘扦插育苗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项投资11.6亿的长江中上游生态系统工程——沙棘生态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将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种植沙棘生态经济林108万亩.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固沙4400万吨、固氮2400万公斤,减少土壤侵蚀126万吨.进行产业开发后,年产值达到30.02亿,并为当地提供3000至5000个就业岗位,农民年人均增收2500元.  相似文献   

16.
TS255.5蕃茄脯的真空加工法0009[刊]/张延安食品研究与开发.-1994,(1).18本法免除了传统常压加工番前脯的硬化和监制工艺。重点介绍了二次真空糖液浸渍工序的要求。TS255.5蕃茄脯的真空加工法0009@张延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青海湖固沙区人工沙棘的光合特性,以青海湖典型的固沙植物沙棘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蒸腾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棘的光合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光合作用速率P。在12:00左右出现峰值,为21.28μmol/(m^2·s)(文中均以CO2固定量为准),日平均值为13.23μmol/(m^2·s),具有“光午休”现象.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日变化动态也呈双峰型,光合作用有效辐射(Rpa)、空气温度丁日及水汽压强差(Pvd)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空气湿度(Hr)变化规律则相反;沙棘的Pn,Tr与Rpa,Ta,Gs及pvd呈显著相关,其中,Tr和Pvd影响最为显著;沙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Ewu)的光响应曲线表明,光合有效辐射达到400μmol/(m^2·s)时,Ewu最大.对青海湖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0.5〔XNa2O-(1—X)Li2O〕-0.5P2O5系列玻璃的电导率随Na2O和Li2O含量的多少有显著变化,且在X=0.5左右时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对于这一特殊现象,笔者采用正规溶模型导出了此系列玻璃电导率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茶叶饮料中EGCG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饮料中EGCG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⒇李楠,张建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大连116012)(大连医科大学制药厂,大连116027)关键词茶叶;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分类号O625.31;O652.63茶叶作为传统饮料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pH6.30、37℃条件下,采用离心超过滤技术测定了11种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8A)的专一性结合常数K_s和非专一性结合常数K_(ns)观察到K_s随稀土系列原子序数(Z_(RE))的变化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和"钆断现象",而K_(ns)~Z_(RE)类似于一元羧酸-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变化规律。求出Tb(Ⅲ)-BSA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ΔH_s=44.5±0.8kJ/mol,ΔS_s=243.2±2.4Jmol·K,ΔH_(ns)=19.9±1.1KJ/mol,ΔS_(ns)=141.4±3.2J/mol·K。根据不同pH下测得的Tb(Ⅲ)与BsA结合的K_s和K_(ns)拟合出BSA分子中参与稀土配位的基团的质子解离常数pK=4.60,进而确定出这些基团主要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侧链中的β、γ-COO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