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通过对《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的比较分析,揭示宗教与自然、社会与人性、灵与肉的激烈冲突,并探讨其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认为,人生是苦闷的,脱离苦海的途径便是艺术和宗教。从实用的角度看,艺术是无用的。然而,丰子恺主张艺术的人生化和人生的艺术化,认为艺术能美化人生,且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这是艺术的"大用"。丰子恺自称是儿童崇拜者,认为"童心"与艺术心、宗教心、"赤子之心"三位一体,艺术能长养"童心",永葆成人的艺术心、宗教心和"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蛇"和"仙女"是苏童小说《黄雀记》中的两个重要意象,阐释了处于"人生曲线"低谷中的底层小人物的凌乱人生和无爱的精神荒漠,刻画了他们需要承受的人生苦难和纯粹悲剧。《黄雀记》中一切都指向丢失的魂魄,苏童也尝试着通过宗教、回忆和捆绑的方式找魂,然而都不能解救那些失了魂的人,更不能救赎堕落失散了的人心。人们剩下的唯一出路便是逃避,但在逃避的道路上依然有许多如影随形难以摆脱的因素,这是曹禺式的宿命论和悲剧观。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认为疯子是最正常的人,祖父以疯子的形象住进了井亭医院,反而更能看透现实和历史,在阐释荒诞的同时也揭示了最纯粹、最接近人性本质的内涵,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5.
约翰.厄普代克以其细腻而略带嘲讽的风格著书立说,作品多围绕他终生迷恋的三大秘密:性爱、宗教和艺术三大主题展开。本文以他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兔子,跑吧》为蓝本,试析约翰.厄普代克怎样怀着巨大的悲惘之心刻画人性的悲剧,在"被掏空了意义"的现代生活里,小人物如何左冲右突,企图逃离困境,实现自我,追寻人生的意义,却始终陷于困顿之中,郁郁而终的悲剧现状。  相似文献   

6.
“净化”最早源于宗教,文艺悲剧的“净化”说实质是指人的情感的净化作用。追溯“净化”概念的由来,剖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考察并阐述“净化”说在当下审美化生活中的艺术观照功用和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悲剧“净化”说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情感现象,它涉及到人的身心情感的过滤与净化功能。对当下忙于生计、焦虑不安和忘却自我灵魂的人如何保持净化的心境、走向审美人生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人民圣殿教"是由美国人吉姆·琼斯在20世纪中期创建的一个邪教组织,他利用民众的宗教热情从事不法活动,最终以"琼斯镇"悲剧收场。着重从20世纪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来探讨"琼斯镇"悲剧发生的原因。主要通过对美国的种族问题、美国的选举制度、20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的较量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悲剧精神"作为文学艺术的真正精神,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悲剧精神"的挖掘,一定程度上塑造出文学作品少有的美质,攀越到了一般文学作品难以达到的至高境界。这在回族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建立在作家对回族文化深层的挖掘,展示了虔诚的信仰与世俗人欲间难以调和下的悲剧人生,彰显出了文艺作品的真正精神,使得作品中拥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据美学的一般理论,悲剧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西方悲剧作品中,常常表现为人生的悲剧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坚贞不屈、悲壮的行为,为正义和真理而死,令人鼓舞奋起,上升到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快。与西方的悲剧不同,中国的悲剧大部分都是具有大团圆或是光明的结局,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几乎无事的悲剧"。所谓"无事的悲剧"指的是,"极为平常的悲剧,是人物的性格悲剧,是灵魂毁灭的悲剧"①。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像西方的悲剧那样具有强烈的外部冲突和强烈的痛感,也不像西方的悲剧那样具有刚强的性格和外倾向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相似文献   

11.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肯定宗教信仰在人生活中的地位,并以“天人合一”的方式理解宗教,从而消解了神或超自然世界对人的制约,突出了宗教对人的生命存在所具有的超越意义,体现了他对人的一种终极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最突出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是以对生命的独特沉思入诗。冯至诗歌的沉思是主动积极地对有限生命的反思,是寻求意义、指向意义的活动。冯至非常关注个体存在,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宗教被他用来探讨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使得冯至的十四行诗成为沉思的诗的典范,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不容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不少大学生还非常缺乏对创新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创新削断标准、创新精神等基础知识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他一生的思想与活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70年来,马相伯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笔者在回顾与分析马相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马相伯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1376年至1650年近280年问,靖江藩王在桂林过着骄淫奢侈、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然而在客观上他们在这种饮酒作乐,听曲赏舞,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的"清闲快乐"的生活中,在宗教、戏剧、诗词等方面对桂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靖江藩王对桂林戏剧的影响作粗略的论述,以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乌台诗案"后,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苏轼被贬黄州。精神的困顿,生活的贫穷,心灵的抑郁,使他转向了宗教,渴求在禅宗里安顿心灵,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接受禅宗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五蕴皆空","心无所住","人生如梦"等义理,并将它们与儒道两家融合一体,"浩然不见其涯也"。在黄州,在赤壁,苏轼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三篇赤壁词赋,深刻体现了他对禅宗的认知和体悟。  相似文献   

18.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富有特色的一篇小说。通过哈里在现实与过去的时空变化,展现了作者人生探索的心路历程,哈里迷惑于不堪回首的往事是其探索的一个阶段,而寄希望于为哈里从宗教中寻找解脱之路却使自己陷入新的困惑是其探索的另一阶段,无疑海明威并未找到解决之道,但其可贵之处在于不断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徐洁 《科技信息》2014,(9):136-137
In"The Diary of Adam and Eve",Mark Twain shows the life of the first human couple partly according to the Biblical story.But his writing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with the original record of the Bible.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that account for Twain’s treatment of the Bible story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ce and religion.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坛上的“奇才”许地山,以他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成为“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上不可复得的化石”。浪漫主义风度下写实、写实主义色彩下浪漫的风格,一直贯穿于许地山创作的始终,保持着前后期风格的内在统一性,创造了中国小说史上罕见的奇特的现象;许地山扛着浪漫传奇的艺术旗帜,行进在人生派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