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唐皇室后裔,才华横溢,其诗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南朝乐府弦歌的传统,形成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独待风格。不幸,他英年早逝。或说他活了二十四岁,见李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生二十四年”)、《旧唐书·李贺传》(“卒时年二十四”);或说他二十七岁死,见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新唐书·李贺传》(“年二十七”)。沈亚之为李贺好友,所说当为可信。且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之四诗有“二十未有二十余”之句,窥其意,亦可证明他超了二十四岁。《旧唐书》误袭《李长吉小传》之说,而至《新唐书》时已订正。关于李贺之死,《李长吉小传》有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2.
从李贺诗集中《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四十兄》《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等诗,我们得知李贺曾经有潞州之行。朱自清先生《李贺年谱》、王礼锡先生《李长吉评传》、周阆风先生《诗人李贺》等著作以及今人的许多著述,均以为是“至潞州依张彻”。这种说法是十分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知道韩愈在《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誌铭》一文中说张彻“家贫,妻子常有饥色”。大家都知道,张彻到潞州是为人作幕僚;作幕  相似文献   

3.
《昌谷集》里描绘的世界多有阴柔诡谲之色彩。"诗鬼"李长吉的想象驰骋无碍,他目之所及闺阁之女子、深宫之思妇,乃至自然界一草一木,他在写她们的颦颦笑语上往往笼罩一层幽森的阴郁。现拟从《昌谷集》之"笑"出发,分析其歌诗作品中女性的"鬼笑"与"艳笑",重点分析其诡异叙事与香艳描写,探索李长吉的精神世界。最后,追本溯源,发现李长吉作品特点与密教经典描写的相仿之处,展开论述密教曼荼罗绘画对李长吉诗歌作品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移居南村,其事见于陶集《与殷晋安别并序》和《移居》诗第一首。但对其移居的时间,则众说不一。综观宋代以来诸注家谱家意见,大体有以下四种:一、移居在义熙六年。此说出元人李公焕。李笺本《陶渊明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后题云:“靖节旧宅,居于柴桑县之柴桑里,至是属回禄之变,越后年,徙居南里之南村。戊申岁是义熙四年,“越后年”,即义熙六年。李笺本是最早的陶集注释本,故后人论陶渊明移居南村,多从此说。按李氏此说盖来源于南宋吴仁杰的《陶靖节先生年谱》。吴《谱》  相似文献   

5.
一、愁吟诗出身于唐皇宗室郑王之后,“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的李贺,二十七年短暂生平在封建社会名利场中沉浮挣扎,郁郁不得志,死时“位不过奉礼太常”(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真可谓“不霑一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洪迈《容斋三笔》引韦庄奏折语),怪不得在他的《昌谷集》中,愁吟诗占有如此可观的篇幅。纵观这部分愁吟诗,同同类诗题的诗比较,可以发现如下两个特色:第一,因为李贺少年胸怀大志锐意于功  相似文献   

6.
顷读中华书局出版万曼遗著《唐集叙录》,其中对《李贺歌诗》的版本源流,作了一番考证,指出:“宋代所传李贺诗集,据记载有五种版本: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或称上党本,大观戊子[1108)冬刊)。……宋元间五本通行,独碣石赵衍本,因刻于北方,不为当时人所知”;而在谈到这五种宋代版本流传的结果时,则说“所云五本,除鲍本外,皆不见。……这五个本子,正集四卷都是二百一十九首,后集一卷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本《读史编年诗》的内容与作者陶敏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窃去的敦煌卷子中,有一卷《读史编年诗》(S.0619)。就其名称而言,似乎应当是中晚唐诸多咏史诗集中的一种,但考其内容则不尽然。今就笔者所见北图藏缩微胶片,对此卷诗的内容与作者稍加考订,供研...  相似文献   

9.
论郑樵     
郑樵(1104-1162).号渔促,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北宋之交的学者。他是宋代反传统学者中最大胆的一位,他研究《诗经》时,认为《诗序)是"村野妄人"所作.彻底把(诗序)的说法加以推拥,对汉代的(毛传}、(郑实),则作彻底的剧创。郑标的说法,在南来时代起了革命性的影响。首先朱子接受他的观点,把以前进从传序)而作的(诗集传》全部废弃.另作反《诗序)的(诗集传}和《诗序辨说),形成来人的反《诗序)运动。郑檐的说法为朱子派学者所吸收,但他的地位并没有相对地提高。他的…  相似文献   

10.
《林景熙集校注》(下称校注本)出版了,这是陈增杰先生一部力作。林景熙生前手定的诗集《白石樵唱》,赖章祖程往很完整地保存下来。章祖程和林景熙是同乡同时代人,年辈稍晚,或说是景熙的门人。他为《樵唱》作注(下称章注)有其优势,质量亦高,但太简。陈先生既很好地利用、丰富章注,而补写的条目,更不可胜数。林景熙生前手定的文集《白石稿》,身后散失了,明吕洪辑得二卷,一向太注。陈先生为其校注,尤布本路蓝缕之功。书后附录六个部分资料,更见搜辑之勤。我手头有一本]959年中华书局卜海编辑所出版的《林弄山集》,那是根据…  相似文献   

11.
李义山,晚唐文坛卓然大家,对李义山之研究代有成果;进入新时期以来,研究义山几成热点。以评传、专著而论,吴调公、杨柳、刘学锴、余恕诚、董乃斌、郁贤皓、朱易安、钟铭钧诸家,宏篇钜制,成就煌煌然;诗集注释则各地出版社无下十数种,叶葱奇《疏注》,王汝弼、聂石樵《诗醇》,刘学锴、余恕诚《集解》,黄世中《无题诗校注笺评》,周振甫《选集》等更见功力深厚;至若论文数足五百以上,不胜枚举矣。然义山生平行止,因史书记载未详,至今诸家考订亦时有歧见,  相似文献   

12.
以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李善注中所残存的130条"再见从省"注例为据,参鉴比勘北宋监本、尤刻本、奎章阁本、明州本等宋刻本,对《文选》李善注"再见从省"义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究,指出诸宋刻本李善注例中"然同卷再见者,并云‘已见上文’,务从省也"之"卷"字当为"篇"字之误。并分析论证诸宋刻本李善注"再见从省"义例的讹误之处,多为后人臆改,或为旁注所阑入,从而对诸宋刻本《文选》李善注"再见从省"注例中所存在的抵牾矛盾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孔子论《诗》、子夏《诗序》和郑笺在诠释“风雅颂”之“颂”时,均立足于盛德;《诗序》以“美盛德之形容”释之,郑玄径释之为“容”,并将其意义界定为德行广大崇高,至于“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无不覆焘,无不持载”。后代的学者愈来愈倾向于离开盛德这一基本点,把《诗序》、郑笺所说的“形容”或“容”理解为舞容,严重误解了先儒的本意,模糊了先秦至汉代《诗经》学对帝王德行的高标准、高要求,也模糊了这一时期《诗经》学的特质。“风雅颂”再加“赋比兴”被称为六义,为历代《诗经》学的核心范畴。今人在诠释赋比兴时,喜欢称引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但往往以为朱熹把比解释为修辞学中的比喻。实际上,朱熹《诗经》学中比并非修辞层面上的比喻,而是更高一层的“作诗之法度”;被人们称为比喻的篇章,《诗集传》往往释之为赋。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熟的诗人,必然拥有一个稳定的诗艺领地,一本优秀的诗集,也必然营造着罗辑性的诗绪世界,唐是和他的诗集《遐思——诗与美》就是如此。诗集收录了诗人在1965年至1985年间所写的84首十四行诗,“内容丰富、广阔,有怀今故友、抒发对生活的感慨,或是  相似文献   

15.
邵谒是晚唐岭南著名诗人,“与曲江公岿然并存,其诗当不下人矣”(明代香山学者黄佐语)。学界对邵谒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有《邵谒传校笺》。其中有二点不准确之处,故予以纠正,并作二点补充。  相似文献   

16.
《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在宋代疑古风气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反映了朱熹尊儒尚理的观念,另一方面体现了朱熹新的解《诗》方法,即"以诗解诗"。在尊儒传统、疑古风气以及朱熹自身读诗体会的影响下,《诗集传》对爱情诗的解读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是与《毛诗序》相同,解为文王后妃之德或美刺诗;二是从诗本身出发,体味诗意,但又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把男女爱情诗解为"淫奔之诗";三是还原诗本意,肯定男女情思,不做过多的理学阐释。朱熹对爱情诗多变的态度也反映了朱熹本人思想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长吉诗非“无理”、“少理”、“无补于用”,实乃辞理兼胜、理在言外,长吉处元和新、旧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之时,绝去翰墨畦径,呕心不经人道语,骨劲而神秀,奇不入诞,丽不入纤。然初读长吉诗,每喜其才,而感其涩,盖未谙长吉诗之艺术创新:一用字用词多以生语替代习熟之辞;二多以冷僻奇诡之意象入诗;三诗句之间或离合跌宕,或翻转透跃,脉络婉曲;四立意谋篇多比兴暗示,诗义多重旨复意。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诗人梁上泉先生即将出版的第27本诗集《不老草》,几乎兼有诗人以前全部诗集的所有新诗体式,首次入选诗集的有246首微型诗,语言形式的技巧玩味,诗歌思想的深度开掘与诗美表现的创新品位等等,是《不老草》关注的艺术目标,但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与保存形式,才是诗人当下兴趣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李贺,唐代诗人,世称“诗鬼”,创“长吉”体歌行,是中唐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流星”,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为构思上有所独创,形成了奇思遐想,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思,具体表现为:化平凡为奇崛,化腐朽为神奇;立意新奇,独辟瑶径;想象丰富,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20.
李贺写诗歌,很喜欢运用神话传说。通行本的李贺诗集连补编、附录在内,现存诗歌240余首,其中80余首引用了神话传说,约占李诗的三分之一。这里所说的“引用”,即包括《帝子歌》、《湘妃》、《贝宫夫人》、《兰香神女庙》等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是以神话传说为内容的诗歌,也包括《李凭箜篌引》、《梦天》、《天上谣》、《秦王饮酒》、《浩歌》等运用多个神话传说编织而成的神话气味颇浓的诗篇,还包括诗歌中的某个词语偶尔涉及到神话传说的篇章。比如写剑,他在《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诗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