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因腹胀乏力7个月,加重10d,伴尿少、下肢浮肿入院.查体:颜面灰暗,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且脐上与脐下静脉血流均为由下向上流动.肝肋下2.0cm,质中等硬,边缘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33例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明确诊断.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术31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二期行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31例,22例术后随访6~8月(平均7月).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出院时所有患肢疗效良好.术后随访,所有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20例慢性下肢肿胀消失17例,轻度肿胀3例.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良好,对继发的大隐静脉曲张病变应作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5岁,工人,住院号66482。患者因间歇发热伴关节痛4年,加重伴咳嗽1个月,于1989年4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发热、关节痛验血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服强的松后缓解,以后渐出现蝶形红斑,颜面及双下肢浮肿。1988年5月曾因发热、关节痛在本院住院,当时体查头发稀疏、蝶形红斑,心肺无特殊,双下肢浮肿,ESR128mm/h,  相似文献   

4.
王辉  朱友墨 《甘肃科技》2009,25(12):157-158
总结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体会;2000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大隐静脉瓣膜成行术联合血管缩窄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共40例,均经过下肢静脉造影或下肢静脉彩超(CDFI)证实深静脉瓣膜功能小于Ⅲ级,采用大隐静脉瓣膜成行术联合血管缩窄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包扎,静脉应用活血化瘀药物;40条肢体术后随访未见复发,1例为局部复发。大隐静脉瓣膜成行术联合血管缩窄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简便易行、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30例(36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结果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月无复发。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式简单、创伤微小、安全、美观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男,43岁.住院号702032.因渐进性思睡、怕冷、反应迟钝8年,加重伴浮肿一月入院.患者于1998年渐出现思睡、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懒言少语、讲话言语不清等症状.曾被某医院诊为"贫血",未引起注意.近一年感上述症状加重,逐渐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体重增加等.爬楼后有明显的气促、乏力.2007年3月16日行B超检查发现有腹水、胸水.为明确诊断于2007年3月19日以"浮肿原因待查(甲减可能)"收住院.既往有"肾结石史".查体:体温37℃,脉搏72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40/100mmHg(1mmHg=0.133 3kPa).一般情况较差,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蜡黄,表情淡漠,讲话时言语含糊不清,语速慢.  相似文献   

7.
1 病例病例1男,16岁,因尿少浮肿7天于1984年7月1日入院。起病初有头痛发冷发热,两天后出现腰痛尿少及眼睑下肢浮肿。无肝肾病史。体检:神志清。眼睑明显浮肿,心肺正常,肝肋下及边,脾未触及,腹水征(-),肾区叩痛(+),下肢浮肿(+),无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8~10个/HP,白细胞8~10个/HP颗粒管型2~3个/HP。多次查肝功正常,HBsAg(-)。入院后按肾炎治疗,并输血两次共400ml。浮肿减轻,但尿蛋白仍++~++++,故给予强的松口服,每日60mg,一个月后因效果不好逐渐减量,减至20mg/日时,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出现黄疸。查ALT160U、TTT8U,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保留五大分支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0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指出了该疗法的优点及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 患者,女,70岁,因心悸、呼吸困难、下肢浮肿而入院.5 a前曾住院,诊断为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两肺可闻及湿罗音,胸骨左缘4,5肋间均可闻及Ⅲ~Ⅳ级粗糙、响亮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胸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管肿瘤、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女,51岁,因双下肢麻木伴左下肢运动障碍15个月,CT检查T_3—T_5退行性椎管狭窄,左侧关节突肥大压迫硬膜束。检查: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传导束性痛觉减退。临床诊断:退行性胸椎管狭窄,脊髓半离断。于1991年6月10日住院.6月15日在局麻下行T_3—T_5全椎减压黄韧带肥厚切除左侧肥大关节突切除,神经根松解减压,硬膜束恢复正常博动,两端导尿管可插入6cm,达到减压。术后第四天左下肢肌力Ⅲ级>,由于患者背部“抽痛”,考虑为神经根水肿,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当静滴终止时发生输液反应、次日又因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输入20%甘  相似文献   

11.
观察医用弹力袜和传统弹力绷带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或分段剥脱术的71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医用弹力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3d、10d患肢疼痛情况,观察2组患者术后10d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术后3d、10d观察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及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有明显降低,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压迫性疼痛、患肢肿胀、足背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较术前缩小值、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均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减轻术后患肢疼痛与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缩小患肢小腿周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处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由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点,隐匿性贫血发生率相对较高,当出现心慌、气短、乏力、下肢浮肿时,有的老人滥用心血管药物,症状得不到根本的改善,有的老人虽就治于社区基层医院,但部分医生因缺乏对老年人隐匿性贫血的足  相似文献   

13.
<正>皮肤变应性血管炎临床较为少见,其病情较重,临床表现复杂,我科在1996年诊治一例患者,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发病前一月双下肢无明显诱因起疹疼痛,继而双下肢肿胀,外院诊断为“双下肢静脉曲张”,经治疗后肿胀消退,但皮疹未消退,仍感双下肢踝关节处疼痛,行走不便,每日零点后剧痛难忍,持续2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我院皮肤科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收入院治疗,入院体检:T36.5℃,P82次/分,R21次/分,BP130/100mmHg,双下肢踝关节处疼痛不适,不能行走,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遍布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紫绀坏死.2 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盛小军  樊蓝蓝 《科技信息》2013,(20):475-475
临床护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与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临床护士工作繁忙,节奏紧张,工作时较长时间站立、行走,导致临床护士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本文以问卷方式调查某医院临床在职护士60人,针对职业特点分析其患病率、成因,并提出相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小腿溃疡,发生在内踝部或小腿下部,是一种慢性溃疡。常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引起。溃疡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水肿或因纤维疤痕组织增生而变硬,有时还伴有湿疹性皮炎。目前对多年不愈反复发作的小腿溃疡,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炎称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Bvirusassociatedglomer alonephritis,HBV -GN) ,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或肾衰。现将收治确诊的一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5岁 ,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2001年5月14日入院。患者于1月前因颜面浮肿 ,腰部隐痛 ,尿量减少 ,诊断为肾炎 ,曾用过青霉素及激素等治疗 ,效果不佳 ,为进一步诊治 ,住入我院。既往于1992年因皮肤黄染、恶心、呕吐、腹胀及双下肢水肿 ,诊为“乙型肝炎 ,腹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抽剥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11年1月对84例下肢静脉曲张,分别采用传统金属抽剥器抽剥45例,采用新型抽剥器抽剥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84例随访1—36月,平均13月,新型剥脱器组比传统金属剥脱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抽剥器较传统抽金属抽剥器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患者,女,69岁。双下肢麻木一年,加重并下肢不能活动两月余入院。体查:右下肢活动稍差,浅感觉稍差,肌力II级,左下肢不能活动,肌力0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胸椎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胸椎MR I矢状面(图1)及横断面(图2)显示T1-2水平面椎管内一大小约2·6 cm×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男性,54岁.主诉因胸闷,气促15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周入院.入院查体:T36.8℃,P87次/min,BP13.83/7.71kPa,R22次/分,SO293%(不吸氧).营养中等,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发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度均等,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少许湿性罗音,HR87次/min,房颤心律,P2>A2,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胸骨下段偏左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腹部稍膨隆,肝脾脏未触及,全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脊柱四肢活动度正常,双下肢中度浮肿.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病人于某,56岁,男性。病志号79821,因反复心悸,气短,浮肿10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风湿热病史30年,脑栓塞病史5年。查体: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脑底闻及湿罗音,心率102/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闻及收缩期Ⅲ级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大,双下肢重度浮肿。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心律失常-快速心房纤颤,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因心衰反复在我科住院治疗,每次入院后联合应用洋地黄、巯甲丙脯权、多巴酚丁胺、利尿剂治疗。2年来每次入院均出现癫痫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