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随着世界海洋石油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已从常规水深(小于500 m)向深水(500 m~1 500 m)和超深水(大于1 500 m)发展。我国深水海域面积广阔,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良好。南海海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约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深水区域,开发前景广阔。我国当前的油气勘探开发仍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因此,加强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相关基础理论、装备与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15年10月17—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地球科学部会同政策局联合召开了主题为"深水油气工程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的第147期双清论坛,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与会专家通过充分而深入的研讨,凝炼出深水油气工程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探讨了相关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9):57-57
国家863计划“中国大白菜DNA序列数据库构建和开发”课题(编号:2001AA231081),由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参加。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启动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大白菜的分子水平研究,目标是为芸薹属作物种质创新提供新的基因资源。经过3年的研究,建立了我国首个大白菜DNA序列数据库,容量为11000序列,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航运工程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获得三峡库区悬移质输移和深水码头嵌岩桩变形等规律,形成三峡水库航道演变数值模拟技术、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航道治理技术、深水码头嵌岩桩基础设计技术等创新技术,达到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488km航道设计水深保持4.5m,码头水工结构建设成本节约20%以上。在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杨胜发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本文开展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环保理念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结合的直接体现。课题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地区之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案例研究区域,开展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规划环评,探索了针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规划从决策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整套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示范和指导,丰富了规划环评的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海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超过50%的石油资源和超过40%的天然气资源均分布于深水海域.随着人类开发海洋的步伐逐渐迈向深海海域,深水立柱式生产平台(SPAR平台)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于深海的浮式平台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SPAR平台被应用于人类开发深海油气资源作业中.  相似文献   

6.
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正在由陆地和浅海走向大洋深水海域。表层导管钻井施工技术是深水钻井施工的关键环节,是挑战深水钻井一大技术难题。由于深水海域相比浅水具有更恶劣的环境、更深的水深、更低的海底温度,其海底土质更疏松、破裂压力更低等特点。这些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给深水钻井表层导管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于静  刘改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6):F0002-F0002
江西省遥感信息系统中心组建于1992年,为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是江西省从事“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技术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同时为山江湖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4):35-36
该课题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四家单位共同参与,主要研究内容为:充分运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前沿技术和成果,诸如传感器技术、数码照相技术、传声技术、精密仪器仪表、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进行适用于中医领域特殊应用的二次设计开发研究。开发适用于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教学、科研使用的中医四诊集成设备,包括脉诊、舌诊、问诊等诊断仪器的研发和中医四诊集成设备的研发。实现临床中医四诊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和集成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指导性的客观诊断及辅助诊断参考信息,建立中医四诊设备应用临床示范基地,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服务能力,为提升中医教学、科研的技术水平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本篇只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承担内容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3-14
陆地深层油气藏和海洋深水区的油气藏将成为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万米深井钻探装备"是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攻关重点之一. 钻井装备发展水平决定着钻井工艺先进程度,特深井钻井装备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钻井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特深层油气藏倍受关注,国内现有的钻井装备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复杂井、大位移井和海洋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受特深井钻井装备技术发展的严重制约,已对国家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顺利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长江流域建设开发了大量的大型梯级水电站,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电清洁能源。但是梯级水电站开发必然影响到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河流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改变,可能导致山洪灾害和面源污染等次生灾害。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正负面效应还有较大的争论,缺乏权威的数据支持和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来为我国公众甚至全球质疑人士以彻底的说服力,因此,需要借助于“3S”技术获取宝贵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模拟分析和实测研制,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建立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程度,客观、公正、科学的解决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争论,同时通过研究为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更好的减低甚至是消除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把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让水利工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7-27,29
该课题以降低鸟类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为目标,以我国粮食、水果等农产品生产中危害严重、爆发性强的鸟害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声学、仿生学、数字语音和数字电子等技术,研究动物危害信息系统、动物危害行为防护技术,开发鸟害行为声防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语音驱鸟产品,进行鸟类危害防护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实现对鸟害行为的防治,并在相关果园和受灾区域进行示范应用,以降低农业生产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20-21
1课题简介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广泛开展,深水钻井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深水油气开发的重要问题。钻井资料显示,浅水流是深水油气开发过程中破坏力强的一种地质灾害,如果钻井时钻遇海底浅层超压、未固结砂体,砂水流将会冲进井孔向上喷发,发生钻井事故;对于已钻好的井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42-42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多式联运条件下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课题从多式联运下物流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技术需求出发,以服务过程和信息的流程为主线,研究适合我国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多式联运条件下现代物流流程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和开发以现代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和运输优化为核一心的多式联运条件下智能运输管理和物流运输决策支持体系的关键技术和软件系统,研究开发基于统一WebGIS门户的多种运输方式下物流全程跟踪技术和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16-17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高气田钻完井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针对我国三高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从保护公众安全、促进安全生产角度,应用现代风险评价及应急管理技术,建立三高气田钻完井重大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解决三高气田安全开发领域的"短板"问题,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损毁了大面积土地,将采煤沉陷区开发为建筑用地是缓解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瓶颈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采煤塌陷区城镇建筑物建设过程涉及的老采空区探测-地表残余变形预测-采动地基稳定性评价-采空区地基加固-建筑物抗变形措施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为采煤塌陷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制冷与低温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事现代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研究和开发先进制冷技术来加速国防现代化和促进国民经济是我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徐烈教授正是邀游在低温科学领域的卓越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甘薯高效低能耗贮存技术与高效燃料乙醇转化技术研究”课题(2004BA411801),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攻关,课题取得了重大进展,于2006年7月通过了验收。课题通过对甘薯腐烂的原因的研究,开发出了高效低能耗的甘薯淀粉储藏技术,减少甘薯的腐烂,为燃料乙醇原料的经济稳定供给提供技术保证;通过对已有的酵母菌株的选育与改造,获得高浓度乙醇发酵酵母菌株,并通过代谢控制研究开发出高浓度乙醇发酵技术。课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4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60-60
广东省作为我国的鹅生产和消费大省之一,年出栏约4000万只商品肉鹅。然而与产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养鸡业和养鸭业相比,养鹅业仍然非常落后。造成这一问题的一大原因是鹅的繁殖性状。为了促进养鹅业的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鹅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课题组,决定研究广东省饲养的代表性鹅种——马岗鹅的繁殖活动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发调控繁殖活动的生产技术,并应用于指导养鹅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20.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新型煤气高温净化技术研究开发”的研究工作,已按计划于2005年底完成。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开发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高温净化新工艺及配套的脱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