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古代辩证法史被写成了朴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两军对战史。本文对这一体系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形而上学产生于近代,它与辩证法的关系不是对子对战结构,而是替代、复归的正反合结构。中国古代不具备产生形而上学的条件,也不具备形而上学的思维特征,那种认为孔子、孟子、董仲舒是古代形而上学代表人物的传统看法,是不能成立的。结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没有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形象塑造有多样艺术技巧。人物出场艺术即是其中之一。本文论述了古代小说四种人物出场艺术,即“先声夺人”、“画家三染”、“先声夺人”结合“画三染”、“详细介绍”。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出场艺术概貌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晚期杰作,广泛汲取和融化了远古神话的基本素材和精神资源,特别是将动物的形象气质、人的精神和神的超自然力结合起来,对人物神性铺张渲染,塑造出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空灵化倾向,也透露出古代神话中圣贤英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艺术生产是由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中国古代社会的那种田园式的生活方式,使中国人产生以以农为本,依恋土地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上追求自然宽松、飘逸流丽的服饰。我国古典学名《红楼梦》中的人物,穿着服饰虽依人物的地位、性格而异,但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服饰所具有的返朴归真、时装异性化、露而有度等特点,很值得当今时装设计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儒家“比德”观是一种以物观德的道德认知形式,“比德”观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人物时将“比德”观渗透进去,使整个作品产生了独特的美学韵味。从“比德”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的人物乃是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勇  张卓燕 《科技资讯》2006,(24):169-169
本文通过对两幅中国古代浮雕的技法特点分析,简述了民族浮雕的历史发展并结合现代写实浮雕的基本特点,对人物浮雕技法作了一些个人的基本思考和探索,以期能对初学者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王环 《科技信息》2009,(6):93-94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人物服饰及配饰的描写,这些古代服饰的翻译无疑是一大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杨译本翻译的分析来总结其采取的有效翻译方法,作为今后翻译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清代著名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及其文化内酒的重要素材。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人物上装的外在表现入手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揭示出《红楼梦》人物上装与清代等级制度、满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红楼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小说中,"妇女小丑"形象在他笔下常以配角身份出现,所占篇幅不是很大。此类形象的名称、作用、性格、语言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张恨水用娴熟的描写技法把她们刻画得生动、形象。福斯特关于"扁平人物"、"圆形人物"的阐述可以解析这类形象的形成。在塑造"妇女小丑"形象上,张恨水继承了古代小说中的传统,并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西域历史人物、古代国名、地名等在唐边塞诗中的运用入手,来探讨西域历史对唐边塞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在这种影响下,唐边塞诗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进一步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袁枚性灵说推动了清代文学的解放。具体表现为:1.诗人真性情的解放。它是对传统诗学“以礼制情”、“主理抑情”、“以政治功用代替抒情”的反拨。2.创造精神与个性的解放。它一反宋元以来规唐模宋的诗学思想,张扬个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内重外轻”的文化模式和表情达意的文学倾向中,文学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心灵素质一直受到关注。中明以后启蒙思潮的勃兴和个性意识的伸张,孕育、催生了一系列完整意义的创作主体说。综合而言。古代文学的创作主体论讨论得最多的是作家的“德”、“学”、“才”、“识”及其相互关系。它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本体强烈的表意特征对创作主体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最关键的是创新人格的确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学生人格的缺陷,探讨了创新人格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钧窑瓷器是我国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重要瓷器品种,其瓷器生产的工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代钧窑铜红釉与铜红彩的创制、分相釉的大量烧制、厚釉的施用等几项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创新,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且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影响巨大而又深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的父权家庭与权威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对中国传统社会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宗法制父权是塑造传统人格结构的主要文化制度形式。宗法制父权家庭塑造了传统社会基本人格结构———权威人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追求受教育者个人充分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五方面基本要素,而在个人身上的特定表现就是个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供优秀的思维训练、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丰富的个性及营造创新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大学应十分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贵族精神表现为对于个人人格和首创精神的推崇,这种精神的产生既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又具有哲学上的理论依托.尤其体现了对于"仁"的哲学理念的契合.正是这种贵族精神与中国判例法传统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中国的贵族精神虽然在战国以后整体上受到了重创,但它依然在士大夫乃至寻常百姓中以新的方式顽强地宣示着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创新型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和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和塑造其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都是大有裨益。高职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等特征,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临安遗恨》以其新颖的古筝音乐艺术和演奏技术开发奠定了它中国新时期筝乐代表的历史地位。它在筝乐历史发展中承前启后,在技术探索中传统而又现代,在艺术特色上个性突出,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具态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为高校班主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角色寻找定位,提出班主任应积极承担起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的功能,并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笔者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上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