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施农业中害虫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设施农业中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棚室常见害虫及其危害特征 ,并对设施农业中害虫的生态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这些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防治、信息素防治、植物源保护剂和杀虫剂防治、天敌昆虫及蜘蛛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设施农业中害虫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设施农业中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棚室常见害虫及其危害特征,并对设施农业中害虫的生态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这些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防治、信息素防治、植物源保护剂和杀虫剂防治、天敌昆虫及蜘蛛防治等。  相似文献   

3.
陆建生 《科技资讯》2014,(14):121-122
本文主要简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及对动植物和人的危害机理,分别从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几方面介绍进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对这些修复技术的原理,实例和优缺点进行阐述和对比,以求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行为控制法治理害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昆虫与环境保持着信息联系,昆虫依据信号物作出以行为为主(包括生理上)的调整,以保持对环境的适应。信号物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其中前占绝大多数,利用信号物控制昆虫行为可有效地保护资源。笔从应用角度将化学信号物分为引诱剂、驱避剂、刺激剂和抑制剂;连同物理信号举例综述了它们应用于治理害虫原理、方法、效果的概况,最后阐述了从信息联系的新角度治理害虫的前景、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植物提取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使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而利用植物修复的效果较为明显,易于操作。对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超富集植物、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状态及添加螯合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植物提取作用,最后简述了植物提取在矿区的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武夷科学》2019,(2):73-79
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控等,但其各有利弊,当因势选择,适时防控。超声波技术因其无公害、可减轻抗性、避免残留、经济高效和操作安全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分析超声波防控虫害的基本原理,阐述用于控制害虫的超声波装置的研制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利用超声波技术控制害虫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害虫防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3类主要方法,分析了害虫防治的现状、措施和防治效果,并对未来害虫防治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害虫防治的发展趋势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壤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一门新兴科学,主要研究生态作用和生态过程中能量平衡及碳、氮、磷等多重化学元素的平衡,有机统一了生物学不同层次(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以及全球尺度)的研究理论。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和植物的碳、氮、磷比例关系可以表征生态系统的养分限制状况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及其对土壤肥力的潜在贡献等。主要综述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起源及研究简史,重点概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为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与植物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从害虫防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3类主要方法,分析了害虫防治的现状、措施和防治效果,并对未来害虫防治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害虫防治的发展趋势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由于其不合理的处置和相对持久性特征,使其成为地下水和土壤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污染物之一。因其具有挥发性、毒性和致癌性,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污染现状,述评了修复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包括曝气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和化学还原法等,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同时对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纳米双金属颗粒技术和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加强这三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寄生蜂在寻找寄主寄生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因子所起的作用。其中化学因子可分为:植物源利它素、昆虫源利它素和寄主源利它素;物理因子包括:生境因子、寄主性状和寄生蜂本身的行为可塑性3个方面。同时讨论了影响寄生蜂寻找寄主的化学和物理因子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探究森林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能够深化对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深刻认识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的协同变化规律。梳理了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计量特征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计量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其他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趋势。未来在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变化的驱动机制方面有待深化,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深入研究:1)研究土壤质量对微生物计量特征的调控效应;2)阐明微生物计量与矿质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内在关联;3)揭示微生物计量对植物叶片、植物内源激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3.
现代土壤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面对现代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总结、描述,主要包括电动修复、稳定/固化、透水反应墙、淋洗/浸提、挖掘、热处理、玻璃化技术等,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修复技术,并结合以上技术对土壤修复的前景进行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量文献及科研成果的归纳,认为米草作为潮间带先锋植物,可以促淤造陆,消浪护堤,降低盐碱土地含盐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并为周边生态系统提供大量有机碎屑,增加了动植物密度,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米草还能够净化有机污水、去除某些重金属污染.但作为外来种,米草的引入也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结构,对贝类和藻类的养殖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针对米草的蔓延,指出应尽快探索物理干扰、化学除草等方法对米草进行控制,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尾矿库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铜矿尾矿库区实际情况,采用Tessier形态分析方法,对所采集的1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赋存形态和总量分析,并对优势植物盐肤木、狼尾蒿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化学有效态以及土壤和植物的种类特性有关,并且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植物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同时,通过植物实验分析为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外最新的渗沥液控制理念是通过覆盖层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来调节降水入渗,最大限度地降低渗沥液排放量,达到控制污染的效果.综述国内外有关腾发覆盖理论的研究现状,对其入渗作用机理、水量平衡模型、数值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腾发覆盖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该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是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源与汇,也是抗性基因发生水平转移的重要热区。综述了土壤环境中抗性基因的主要来源及驱动因子,阐述了抗性基因在土壤-植物、土壤-动物及土壤-水体等不同系统中的传播过程,总结了抗性基因在土壤中的传播扩散机制,表明水平基因转移是抗性基因在环境中传播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土壤-植物系统是抗性基因从环境向人类传播扩散的一个重要途经,是环境抗性基因人群暴露的主要来源;不是所有的抗性基因都具有严重的健康威胁,鉴定高风险的抗性基因对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源头控制是控制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Cd污染也日益严重,为了减轻Cd污染带来的危害,众多研究人员进行了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并提出工程修复措施、化学治理措施、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和生物修复措施等技术,本文比较了各种修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发现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环保、经济等特点备受推崇.并重点阐述了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植物精油提取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鹏  刘文文 《甘肃科技》2007,23(5):139-140,132
植物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组成较为复杂。本文论述了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提取方法和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植物精油的应用比较广泛。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加强,其杀虫、抗菌方面的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为我国桑因为害严重的害虫种类之一。本文概述了桑粉虱在国内分布、寄主种类、发生与危害等,探讨了近年来不同防治方法在控制桑粉虱危害中的作用,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以期为桑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