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移植是法律近代化的有效途径,晚清旧法体制的困境与严重的滞后性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的必要性。晚清法律移植作为中国近代法律移植的开端,初步建立了中国法律近代体系与法律原则,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晚清法律移植也遭遇了法的"本土资源"——中国法律传统的有力抵制,从而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对中国法律近代化推动作用的有限性。近代法制的核心精神——法治,在近代中国并未能真正地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重要的应用型学科之一,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都开设了法律课程,法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使得以前的法律精英人才慢慢失去了社会的青睐,法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在论述了目前法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构建实践性法律教学机制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迪新 《科技资讯》2014,(33):197-19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随后,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明晰的要求和路径。法治中国的实现和法治理想的谋划是法律人与非法律人共同的事业。法律人的存在,特别是他们所拥有的专业性很强的法律知识,为法治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性和准备,这种知识无疑是法律人理性的体现。但法律存在的正当性,不仅在于法律人的理性,也在于法律是非法律人对于良善生活要求的反映。而且,法律效用与法律目的的实现,也离不开非法律人的认同与参与。法律的良性运行不仅仅要依靠法律人,还要依靠非法律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防立法速度不断加快,消防法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随之消防法律之间冲突的情况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消防法制的统一,也损害了消防法律主体的利益。文章从消防法律冲突的表现形式入手,阐述了消防法律冲突的原因,提出了消防法律冲突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时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法律为自身行为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在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探索了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并致力于找出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法律为自身行为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在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探索了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并致力于找出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高晶 《科技信息》2012,(25):453-453,475
法律漏洞的研究和补充是实现法律进步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文章首先对法律漏洞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文法律漏洞的概念;接着文章分析了法律漏洞形成的三种原因:法律制定者认知的限制、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法律条文的抽象性,列举了目前法律漏洞的几种类型:认知类漏洞和非认知类漏洞、开放型漏洞与隐藏型漏洞以及自始的法律漏洞和嗣后的法律漏洞,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漏洞的特点提出了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法律素质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提出了图书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形成了典型的草原法律文化.自蒙古汗国时期,蒙古族就不断与中原地区往来,元朝时,蒙古族的草原法律文化与中原法律文化进行了第一次融通,这次短暂而非全面的融通碰撞出一些火花.清朝时,在儒家民族观的影响下,蒙古族法律文化与中原法律文化全面融通,蒙古族法律文化受到中原法律文化中的刑罚方式、犯罪主观形态、伦理法律等影响,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形成了体现蒙汉法律文化的《理藩院则例》这一民族法规.  相似文献   

10.
通常仅讨论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而本文通过比较中英文法律条文,实例分析其语言特点,并得出了英汉法律语言之间的五大差异,这为从事法律翻译、法律工作的人员以及爱好法律的人士提供了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本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和基础,其创设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法律文本具有规范性和语用性的特点。法律文本这些特点决定了法律适用的前提和限度,决定了法律适用者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应保持着克制谦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方法(论)正在成为"显学",其中法律解释是法律方法的重要内容。法律解释是传统的法律方法,对其研究较为深入、系统,成果最为丰富的一种法律方法。本文阐述了法律解释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人格是任何法律实体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本保证,而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是该国际组织在国际上甚至在国内法上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首要条件。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问题,从国际法律人格的含义说起,对国际组织拥有国际法律人格及相对应地其拥有的国内法律人格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扩展性地论述,并对非成员与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的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法律秩序的概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凯尔逊纯粹法学的法律秩序概念的探讨,提出了“法律规范=法律秩序=国家”的理论。其次对马科斯·韦伯和庞德的法律秩序现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法和社会秩序及社会控制之间紧密结合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霍姆斯法律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姆斯最早揭示了法律实用主义的进路,经验论和法律预测论是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霍姆斯也十分重视逻辑对法律的重要性.其法律理论看起来有些矛盾,但是在法律实用主义的进路下,即坚持语境和工具性的法律思考,逻辑、经验论和法律预测论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人类给自己又创造了一个生存空间——虚拟空间。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也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到虚拟空间中,形成了虚拟社会。从而也就把利益纷争带到了虚拟社会,法律也只好随之介入这一虚拟社会,调整人们在这里的利益纠纷,从而维护虚拟社会秩序,以达到现实社会的稳定状态。由于法律的进入,在虚拟社会中形成了虚拟法律关系,也因此出现了虚拟法律关系的客体。由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虚拟法律关系区别于现实法律关系的唯一标志,因此就凸现了研究虚拟法律关系客体的重要意义;又由于虚拟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们在虚拟社会中利益纷争的焦点,所以,有必要专门研究虚拟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极强的民族性特征。其基本特点可以从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得到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主要有强调权威,皇权至上,追求和谐三个主要特点。在此法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法律在制度方面相应形成了礼入于法,法自君出,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特征。同时,行司合一,执法原情等特点贯穿中国传统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国际私法中法律冲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台湾与大陆的法律冲突,认为这种冲突属于区际法律冲突,并提出了有别于典型区际法律冲突的三个特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是台湾解决与大陆法律冲突的规范性文件,该条例将海峡两岸法律冲突定位于区际法律冲突是符合客观发展要求的,但仍存在保守性。  相似文献   

19.
韩丽紘 《科技信息》2008,(10):141-141
现代科技与法律及法律教育属于不同的领域,现代科技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法律与法律教育同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基础的稳固与发展。现代科技决定了法律及法律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过程,而法律与法律教育反过来也会巩固与促进现代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移植的讨论在我国始于80年代中期,并日渐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法律移植涵义的辨析,澄清了人们对其的误解。法律移植有风险因素的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分析、论证其对移植的阻力。文章论证了在我国经济立法中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认为法律移植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经济法律移植必须立足本国,洋为中用,学有发展,把移植的法律融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为经济建设服务并按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