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市大气PM2.5的季节特征和空间趋势(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地区雾霾污染事件频发,大气PM2.5污染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利用北京市35个PM2.5监测站自2012年10月开始发布数据至2013年9月的小时观测数据,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5个站点的平均PM32.5浓度为88.6μg/m;(2)PM2.5浓度与风速等气象要素关系密切,低浓度通常出现在大风天或者大风过后的紧邻时段,重污染天通常风速小,相邻天的PM2.5浓度可相差几倍甚至十倍以上;(3)PM2.5浓度随季节变化较大,1月和6月份较高,4月、8月和11月相对较低;(4)PM2.5浓度随站点类型变化明显,交通环境站点的平均浓度高于城市环境评价站点(可超过10%);(5)北部PM2.5浓度低于东部和南部,而与河北交界的南部和西南地区浓度为全区最高;(6)PM2.5浓度由北到南整体上呈线性增加趋势,每向南10 km,PM2.5平均浓度升高4.6μg/m3(R2=0.89),南部PM2.5平均浓度接近北部2倍;(7)PM2.5平均浓度存在一定的局部变化,但相邻站点变化幅度一般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
根据《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试行)》判别标准,合肥市2013年PM10、PM2.5等浓度值及天气统计数据,分析了灰霾天气下,不同PM2.5浓度区间及不同PM2.5/PM10区间的气象特征。在非灰霾天气下,剖析了降水、无降水,能见度5km及无降水,能见度5km且相对湿度95%,主要是有雾或者雾霾混合的天气下的气象特征。得出如下结论:合肥市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月和12月,这个期间降水量低,轻微的降水沉降颗粒物效果不明显,风速明显低于非灰霾时期,不利于颗粒物扩散,气压呈增加趋势,增加了大气的温度性,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污染物浓度增加。PM2.5是导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大气污染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有关供暖期间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郑州市为例,分析郑州市供暖期间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并进行预测,对提高当地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6年郑州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SPSS相关分析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郑州市供暖期间PM2.5、PM10的超标情况、日变化特征,探究气象要素对PM2.5和PM10的影响,最后预测AQI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14年供暖期郑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PM2.5和PM10平均质量浓度超标率最高;2015年供暖期郑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PM2.5和PM10平均浓度变化幅度较大;2014-2016年供暖期间郑州市PM2.5和PM10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双峰型变化;2014-2016年供暖期郑州市PM2.5、PM10与日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与日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当供暖期郑州市主导风向为正西风时,污染天气出现频率较低;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2016年AQI的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5.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城区2012年夏季大气气溶胶进行PM2.5和PM10石英膜采样,利用热光反射法得到了有机碳(OC,organic carbon)和元素碳(EC,elemental carbon)的含量;应用Stelson方法,结合其质量浓度、元素含量可溶性离子含量对气溶胶质量浓度进行了质量重建与比对.日平均质量浓度结果显示,PM2.5中,OC浓度ρ(OC)为19.4μg·m-3,EC浓度ρ(EC)为3.8μg·m-3.PM10中,ρ(OC)为22.3μg·m-3,ρ(EC)为4.1μg·m-3.OC、EC相关性显著(PM2.5,R2=0.77;PM10,R2=0.91).PM10中有87%的OC和94%的EC集中在PM2.5中.PM2.5和PM10中OC/EC比值分别为5.1和5.7,明显大于2,说明存在二次有机碳.PM2.5和PM10重建值和称质量值相关性R2分别为0.95和0.94,重建值和称质量值比值分别为93%和97%.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PM2.5细粒子污染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利用2010年~2011年福州市PM2.5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州市细粒子污染的分布状况、主要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PM2.5年平均浓度接近新标准规定的35ug/m3,污染程度较轻;月平均浓度峰值出现在5月,谷值出现在7月;季节分布高低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污染最严重,一级超标率达72.7%,夏季最轻;日分布呈单峰型,中午前后浓度最高;PM2.5浓度月季分布特征明显,说明PM2.5浓度变化与天气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使用2013年冬季的1次雾霾持续过程的气象观测数据、L波段雷达观测数据和Grimm180颗粒物检测仪观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地区1月下旬PM10、PM2.5、PM1.0与风速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风速越大,颗粒物浓度越小;地面风向为E时,南昌出现霾的次数最多;PM10、PM2.5、PM1.0与能见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即气溶胶颗粒物的浓度增加时,能见度明显降低;在未降水日PM10、PM2.5、PM1.0与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当产生降水时,降水对PM10、PM2.5、PM1.0的清除作用显著,PM10、PM2.5、PM1.0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衡阳市夏秋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得到衡阳市区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本文根据衡阳城区特点及人员活动规律,以2013年8月25-27日和11月27-29日作为夏秋季代表日,在人员活动最为集中的交通主干道附近进行了定点实地测量,包括作为参照的南华大学共设6测点.结果表明,秋季PM2.5浓度明显高于夏季,数浓度前者为后者的2.27-3.13倍,质量浓度前者为后者的1.74-3.74倍.从整体特征而言,颗粒直径基本在5μm以下,其中PM2.5数量在PM10中占比达99.5左右,而PM1.0又约占到了PM2.5的97%;早8点和晚8点左右是人员户外活动高峰期,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时段,中午和午后水平较低,夏季PM2.5和PM10质量浓度均在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以内,秋季部分区域超出限值,同时对各测点进行了颗粒物污染程度排序.本文还通过实验发现,洒水对降低PM2.5和PM10的浓度都是有效的,有效时段为洒水后第11至24小时.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阳市中心城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着重调查研究了该城区2020年1月21日-3月25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对严格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此期间该城区除了1d重度、3d中度、11d轻度污染天气外,没有严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是2016年以来历年同时段最好的,疫情防控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改善显著;环境空气质量存在震荡性变化;空气污染多发生于多云、阴、小雨、风力≤2级并挟带颗粒污染物质的北或偏北风天气条件下,颗粒物特别是PM2.5为主要污染物质,O3潜在污染问题突出;疫情防控力度对空气质量变化影响明显,疫控较严时没有出现中、重度污染天气,但仍出现了轻度污染天气,提示未来该城区乃至我国类似城市地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能面临着颗粒物特别是PM2.5和O3控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庆沙坪坝气象站人工与自动能见度对比观测资料,分析了2种资料的一致性和差异,在1~10km能见度范围内,自动观测能见度值比人工观测能见度值偏低15%左右.按照人工能见度10km作为轻雾或霾的判别阈值,利用自动能见度观测值则应将轻雾和霾的判别阈值调整为8.5km.利用逐时自动能见度、相对湿度及PM2.5资料建立了重庆雾、霾天气判别指标,即:自动观测能见度≥1km且8.5km时,当相对湿度85%,判识为霾,当相对湿度≥85%且95%时,如果ρ(PM2.5)≥90μg/m3,判识为霾,如果ρ(PM2.5)90μg/m3,判识为轻雾;自动观测能见度1km时,当相对湿度≥95%判识为雾,反之应为雾、霾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典型城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长三角地区4个典型城市南京、上海、杭州、合肥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的PM2.5监测数据,以及同期MICAPS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达标率总体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的态势。4个城市中,上海全年总达标率最高,杭州其次,合肥最低。上海和杭州达标率月变化特征相近,南京和合肥相近;PM2.5逐小时浓度日变化曲线呈现两峰一谷型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早晨,最小值均出现在下午16~17时之间;月平均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浓度与风速呈现显著现负相关关系,受地面风向影响明显,污染物在主导风的作用下从上游污染源扩散至下风区域;与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从全年来看,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高湿度状态更有利于降水从而增加PM2.5湿清除;各个城市PM2.5浓度与气压相关性很弱,并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气压是影响PM2.5浓度变化的次要因素;降水对PM2.5清除作用明显。不同城市PM2.5的变化特征及其受气象要素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产业布局以及污染源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