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为两栖类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应用Wright染色法对双团棘胸蛙的血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双团棘胸蛙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核,长轴30.33μm,短轴17.43μm;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嗜中性粒细胞长轴27.08μm,短轴19.74μm,嗜酸性粒细胞长轴28.25μm,短轴25.24μm,嗜碱性粒细胞长轴19.55μm,短轴16.97μm,单核细胞长轴24.36μm,短轴23.04μm,小淋巴细胞长轴17.03μm,短轴14.33μm,大淋巴细胞长轴18.41μm,短轴17.00μm,淋巴细胞表面有绒毛状突起;血栓细胞呈长梭形,长轴31.12μm,短轴13.80μm;红细胞最多,血栓细胞最少.  相似文献   

2.
斑鳜肝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镜观察发现,斑鳜肝脏浆膜极薄,厚度为(1.91±0.89)μm,边缘肝细胞排列紧密,肝小叶极不明显,肝细胞聚集成团,不能分辨出肝细胞索,肝血窦特别丰富,相互交织成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胆小管非常发达,呈环状或交织成网.电镜观察发现,斑鳜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亮细胞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异染色质较少,胞质内粗面型内质网发达,有成层分布现象.暗细胞多角形或卵圆形,异染色质较多,胞质内脂滴特别丰富.两种细胞胞质内线粒体数量众多,可见内含结晶样物质的次级溶酶体,核糖体丰富,糖原分散或聚集成小颗粒状,高尔基复合体靠近狄氏间隙和胆小管区域分布,肝细胞近狄氏间隙和胆小管面由细胞质突起形成丰富微绒毛,说明肝细胞的物质代谢、吸收和分泌功能非常旺盛.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细胞染色空气干燥标本制片技术制片及直接涂片,观察100个虫体的200张滴片,20个虫体的40张涂片,发现肝片形吸虫精子发生的染色体动态是:1.精原细胞,分为A型和B型。A型胞核内染色质细粒状,着色较深。B型胞核内染色质颗粒多沿核膜分布,着色较浅。在精原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中,其染色体中期相2n=20。2.初级精母细胞,核内染色质呈颗粒团,随后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其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期细胞染色体形状、大小相异。3.次级精母细胞,核内有大小不等的染色质颗粒团或染色痕迹。4.精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n=10)胞核由圆形迎渐为椭圆形、钉子形、V形、S形、弯梭形,最后由弯梭形的细胞分化产生精于。5.精子,头颈部螺旋状锥形,尾细长。  相似文献   

4.
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简称NK细胞)是1975年发现存在于正常人体与动物体内的淋巴细胞亚群,这一亚群淋巴细胞不需预先致敏即可迅速识别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的免疫作用。NK细胞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呈椭圆形,直径8~12μm,核呈肾形,胞质内有1~12个以上嗜天青颗粒。日本科学家儿森修认为凡胞质含6个以上嗜天青颗粒的大颗粒淋巴细胞为NK细胞。为了了解老年人NK细胞含量与年龄增长的关系,进而推测老年人抗病能力与NK细胞的关系,我们  相似文献   

5.
蝮蛇外周血白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镜技术对蝮蛇外周血白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白细胞由嗜天青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栓细胞组成;嗜天青粒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具大量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嗜中性粒细胞在电镜下较少见,分化程度较高,具较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具未成熟型、成熟型两种,未成熟型细胞胞质中具若干小泡,成熟型细胞质具有颗粒,有的颗粒具斑块结构,提示前髓细胞阶段的嗜酸性粒细胞即进入外周血液,至后髓细胞阶段开始形成类晶体结构;单核细胞亦个未成熟型、成熟型两种类型,后者核质比例较低;嗜碱性粒细胞颗粒粗大;淋巴细胞核质比例极大;血栓细胞具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泥蚶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精母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呈极性分布,高尔基体结构典型,染色质多数团块状、少数颗粒状分布于核质中;精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数目较少,基质电子密度高,并逐渐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参于精于中段的形成,核内染色质从粗团块状→颗粒状均匀分布→高电子密度的均质体;初级精母细胞发育至后期精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及核的体积各期依次变小。  相似文献   

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第1时相,卵原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核仁1个,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组成;核内异染色质少,常染色质多;细胞质中有1~2个核仁样体,线粒体数量少,其基质电子密度低,嵴不发达.第2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仁数目增多,形态上出现大小区别.早期细胞质中核仁样体增多,靠近核膜,不被线粒体包围;光面内质网较多,糖原颗粒均匀分布;线粒体出现聚集现象;中期线粒体包围核仁样体.晚期核仁样体由大变小,逐渐消失,细胞膜边缘开始形成胞质突起.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形成大量突起,且越来越明显;中期放射带开始形成,滤泡细胞出现颗粒细胞和鞘膜细胞的分化,两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显著差异;晚期卵母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发达,呈束状,鞘膜细胞扁平状,卵母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讨论了圆口铜鱼早期卵子发生的特点,并与铜鱼的卵子发生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罗氏沼虾精子发生的全过程.观察表明:精原细胞较大,近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散布于核质中.次级精母细胞呈多边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双层,细胞质和核质问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精细胞近圆形或多边形,染色质较密集地均匀分布,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分布.精子分化早期,染色质向胞核的一侧移动,随着分化的进行,精细胞核逐渐拉长,变得弯曲.分化晚期,细胞质中出现许多膜片层结构,分泌一些碎细丝状物质,沿核的边缘向核凸起的一端推进,不断聚集、突起,最终形成具横纹精子的棘突.成熟的精子呈漏斗状,包括一个杯形的核和由其发出的一个横纹状棘突.  相似文献   

9.
报导发生在Wistar大鼠的一例自发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该瘤生长在一侧子宫,呈不规则的卵圆形,其大小为l·b·h,cm:8×6×3,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呈淡黄色鱼肉状,有的部位呈局灶状棕褐色。光镜下可见肿瘤由分化较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呈致密而均匀弥漫排列。胞核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瘤细胞核空泡变性。可见核分裂相,大约为10个/10个高倍视野。银染色瘤细胞呈网篮状排列。肿瘤向肌层浸润,呈蔓延生长。电镜下瘤细胞核肿大,且不规则,胞浆内的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器明显减少。此瘤来源于间胚叶的肿瘤。  相似文献   

10.
为搞清虎皮鹦鹅(Melopsittacus undulates)胃和十二指肠的结构特征,为动物学研究和生理学研究及比较解剖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对虎皮鹦鹅胃和十二指肠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虎皮鹦鹅的胃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腺胃内有发达的复管状腺和单管状腺,腺胃乳头内有发达的粘液腺,复管状腺密集于腺胃深层.肌胃粘膜内为单管状,胃腺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组成.主细胞胞质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多圆形酶原颗粒;壁细胞胞质内有大量的迂曲分支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十二指肠壁由粘膜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粘膜下层不明显,粘膜上皮和固有膜突出形成大量的长叶片状绒毛,绒毛内无中央乳糜管.固有膜中有管状肠腺。肠腺主要由吸收细胞、潘氏细胞组成.吸收细胞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表面密集微绒毛;盘氏细胞胞质顶部充满粗大的颗粒.表明虎皮鹦鹅胃和十二指肠的结构特征与其消化功能和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