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热温度对高速钢铸轧薄带中共晶碳化物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退火加热温度对高速钢双辊铸轧薄带中共晶碳化物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铸轧薄带中的网状共晶碳化物陆续熔断,粒状碳化物逐渐增多·当加热温度达到950℃后,铸轧薄带中的网状共晶碳化物基本上被粒状碳化物所取代·用汤普森弗瑞锥其(ThompsonFriedrich)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共晶碳化物层片间距的减小为高速钢铸轧薄带中的共晶碳化物的熔断和球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在1123K,392MPa下周期持久断裂过程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二种热处理工艺,得到二种不同的晶界状态:直晶和弯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晶界状态,晶界碳化物都有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过程。而弯晶处理的合金,首先发生由弯晶向平直晶界的转变,即尺寸较大且不规则状的晶界碳化物逐渐断裂成颗粒状排列的晶界碳化物,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就解释了弯晶合金比如直晶合金针状碳化物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双辊铸轧高速钢薄带退火时碳化物的球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实验室新建的水平式双辊铸轧机上进行了W9高速钢薄带的铸轧实验研究,得到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铸带显微组织分布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实验室条件下W9高速工具钢薄带铸轧工艺参数的最佳变化范围·研究了铸轧对高速钢薄带的组织及碳化物形态的影响,铸轧高速钢显微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共晶碳化物组成,不存在鱼骨状莱氏体组织,薄带内的残余奥氏体的质量分数仅为10%左右·碳化物以片层状M2C型为主,呈断续网状分布在晶界上,而M6C型的鱼骨状碳化物很少·铸轧高速钢薄带的退火组织主要为索氏体组织和碳化物·碳化物球化的机理在于铸轧改善了共晶碳化物球化的动力学条件,使碳化物层片明显细化,有利于碳化物的球化,同时铸轧有利...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基于材料微观组织(代表性体积单元)的数值模型,对铁素体-碳化物钢的单向拉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碳化物的含量及其带状分布对铁素体-碳化物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物含量越多,精冲用碳钢的整体耐变形能力越强;碳化物的带状分布降低了其塑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碳材料——碳化物衍生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碳化物衍生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碳化物衍生碳的制备方法、结构与组成、在摩擦学及能源领域的应用,预测了碳化物衍生碳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GH586合金的晶界碳化物高温强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H586合金在不同固溶处理温度下的金相组织观察、晶界碳化物萃取复型的透射电镜观察、定量相分析及850℃拉伸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晶界碳化物对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高温下合金晶界碳化物的强化作用,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晶界碳化物高温强化关系式.结果表明,该合金中均匀分布的细小晶界碳化物在高温下提高了合金强度;晶界碳化物对850℃屈服强度的贡献,用理论模型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含Hf和Ta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中碳化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Hf和Ta新型镍基高温合金FGH98Ⅰ等离子旋转电极(PREP)雾化原始和不同温度下预热处理粉末中的碳化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粉末中MC′型碳化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富Ti、Ta和Nb,另一类为含Ta、Hf和Zr.两类碳化物均含有一定量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和Ni及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和Mo,并以块状、粒状分布于枝晶或胞晶间;随着预热处理温度升高,粉末中富Ti、Ta和Nb的MC′型碳化物转变为MC型碳化物,且其所含Ti、Ta和Nb的总量增大;含Ta、Hf和Zr的MC′型碳化物发生分解和转变,析出稳定的M23C6、M6C和MC型碳化物,M23C6碳化物的析出和溶解温度为950℃和1150℃,M23C6和M6C碳化物共存温度为1000~1100℃.另外,粉末中微量元素Hf和Ta主要以碳化物和γ′相参与碳化物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T10,GCr15钢在熔融硼砂盐浴中先渗铬然后渗钒复合处理的工艺条件。观察和分析了铬钒复合碳化物层的组织和相结构。比较了复合碳化物层与单层碳化物的硬度和耐蚀性能。对复合碳化物层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高碳高锰钢液淬和变质处理的组织,分析了高锰钢中碳化物的形成及其形态,指出碳化物的形成、形态和分布与冷却速度和微量元素的分布有密切关系.Si-Ca变质可以改善碳化物形态和分布,其原因是变质剂的加入,降低了微量活性元素硫在碳化物及奥氏体晶界上的分布含量.同时St-Ca的变质也抑制了固态碳化物的针状脱溶析出,使碳化物保持了团粒状,提高了高锰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铬系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铬系白口铸铁在腐蚀介质中的相间腐蚀机理及铬系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电化学行为,配制了3种典型铬系白口铸铁,应用改进了的提取相表面富集法制备了碳化物试样,测定了共晶碳化物的腐蚀速度及其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铬系白口铸铁中共晶碳化物的极化曲线既没有活化区,也没有过钝化区,一直处于自钝化状态;M7C3型碳化物比M3C型碳化物更耐蚀,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工具钢碳化物自动评级的模糊可识模式空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模糊可识模式空间的框架结构,尝试构造了一个自动评定钢中碳化物级别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标准图谱对合金工具钢中共晶碳化物的不均匀度进行了实际检验,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多元模糊模式识别在钢碳化物评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Fuzzy集理论研究了如何用隶属函数来描述合金工具钢碳化物的不均匀性,提出一种评定碳化物级别的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检验。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Cr12MoV钢为例研究了高碳高铬模具钢的静弯断裂和含裂纹体条件下的开裂行为;探索了钢的强化和韧化机理。研究发现,此类钢裂纹的萌生一般起始于粗大碳化物的解理,而完成于解理裂纹向钢基体中的延伸。粗大碳化物的解理开裂发生于钢的弹性应变极限状态。基体塑性对其无明显影响,但是却强烈影响碳化物解理开裂后裂纹向钢基体中的延伸。钢中裂纹的扩展属于复杂准解理类型,它不仅与钢基体的塑性程度有关,而且还与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大小和间距以及裂纹面附近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发相变有关。研究认为,此类钢的强化受控于裂纹萌生的阻力,而钢的韧化则取决于裂纹的扩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
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熔炼过程中通过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普通白口铸铁和含铬白口铸铁试样及其在相同铸造条件下的变质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碳化物定量分析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形态、分布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铁铬含量较低时,碳化物类型为(Fe,Cr)3C或(Fe,Cr)3C (Cr,Fe)7C3,呈粗大网状结构;经复合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网状结构被消除;随着铬含量增加,碳化物全部转变为(Cr,Fe)7C3,共晶团中碳化物呈菊花状分布,并在共晶团心部附近出现近似六方形的块状(Cr,Fe)7C3碳化物;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变的细小分散、分布均匀,菊花状形态消失,但六方形(Cr,Fe)7C3碳化物仍然存在;白口铸铁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其洛氏(HRC)硬度比变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几种过渡族金属碳化物的价电子结构 ,发现碳化物的主要价电子结构参数主键键能与碳化物的熔点、硬度及生成焓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热处理工艺对经孕育变质处理的中铬白口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二阶段热处理可使碳化物进一步孤立,细化。明显提高了白口铁的韧性,但对硬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oxygen content and heat treatment on the evolution of carbides in a powder metallurgy (PM) Ni-base superalloy was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oxygen conten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ides inside the particles. However, under the consolidated state, stable Ti oxides on the particle surface act as nuclei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prior particle boundaries (PPB). Also, oxygen can diffuse internally along grain boundaries under compressive stress, which favors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ides inside the particles. Therefore, a higher amount of carbides will appear with more oxygen content in the case of consolidated alloys.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PPB can be disrupted into discontinuous particles at 1200℃, but this carbide network is hard to be eliminated completely. The combined MC-M23C6 morphology approves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carbid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