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贾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17):181-181
现代城市中建筑物与硬化路面密集,使热岛现象加剧,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绿化用地的减少,能见缝插绿,将绿化布置从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发展。垂直绿化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而且可以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术效果,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寒地区,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耗的50%。文中结合青海实际,探讨适合本地区的建筑节能措施,以促进对节能建筑和建筑节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长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8(2):194-198
奥克曾用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城市热岛.但该方程忽略了植物光能富集和分解在城市热岛形成中的作用,本文弥补了此一不足.提出了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潜能.城市燃烧干物质将潜能转化为热能.这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8.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正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这样,我们不得不芷视我国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的事实。因此,对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外部绿色资源的利用、建筑的整体设计和个体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但是传统能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要开发新能源。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太阳能资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建筑节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作者在济南市进行了三次太阳辐射强度和气温的流动观测.结果表明:城市混浊岛效应强烈;太阳辐射强度的空间变化形式与市区功能区布局密切相关;在市区下风向,混浊岛的范围至少可延伸17~10km的地方;城市混浊岛的范围大于城市热岛的范围。晴日白天,城市下风向郊区一定范围内的温度不但低于市区,而且低于上风向郊区. 相似文献
12.
合肥城市热岛强度及绿化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合肥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发现合肥全年存在热岛效应 ,热岛强度 (ΔTu-r)年变化表现为 6、7月份最强 ,1 2、1月份最弱 ;ΔTu-r日变化出现两个峰值 ,与市中心人流、车流高峰一致 ;合肥城市热岛中心位置随季节变化 ,合肥热岛强度(ΔTu-r)随人口增长而逐年增强 ,1 998年最高值达 5.9℃。根据灰色预测 ,到 2 1世纪初随着人口增长ΔTu-r可能达 9.2℃ ;绿化效应的研究为城市规划、绿化建设选择有利于减弱夏季热岛强度的绿地类型及树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筑节能将成为中国的节能重点之一,采用可再生能源是建筑节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与分布。 相似文献
14.
15.
建筑节能与节能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3):147-148
介绍了国外建筑节能概况与我国建筑能耗概况,探讨了建筑节能的主要内容——住宅建筑节能,阐述了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分析了欧洲和我国的建筑节能状况,并针对降低建筑采暖能耗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对策,不仅要确定良好的建筑朝向,选择合理的建筑形体,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标准,还要效法欧洲各国将墙体改革与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向着零污染、零消耗的目标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7.
18.
武汉城市热岛的主要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航空、航天热红外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地物和不同地区的实地观测以及不同物体温度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模拟,分析了武汉城市热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的突出现象之一,由于观测手段差异和数据代表性的不同,对城市热岛存在多种定义,其中冠层城市热岛和地表城市热岛的应用最广泛,但是目前两者之间的比较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城市效应”是指由于城市的出现对一个地区气候的影响,城市热岛本质上属于城市效应的表征之一.分离“城市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城乡差异”和“城市化前后对比”两种,二者分别从观测资料的空间和时间差异着手计算,目前对两种方法结论的一致性分析尤为欠缺.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气象站和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和地表温度、冠层热岛和地表热岛的数值与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分离“城市增温效应”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结果表明:(1)2009-2017年北京地区五种热岛指标均值比较为:由卫星遥感反演得到的日间地表热岛最大,其次为地面观测得到的最低气温冠层热岛和卫星遥感反演得到的夜间地表热岛,二者数值相近,地面观测得到的平均气温冠层热岛再次,而地面观测得到的最高气温冠层热岛远小于其他四类;(2)以通州站为例,1980-2017年用以分离“城市增温效应”的城市化前后差异和城乡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分别为0.65℃/(10...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过程中的同时性修订问题,克服流动观测方法获取数据非同时性的不足,在分析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同时性修订,提出1个计算流动观测时段内任一时刻热岛强度的数学模型。结合重庆市热岛效应的流动观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解释,并将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不同时刻热岛强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解决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过程中的同时性修订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