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专栏刊登国内外新近出版的科学技术史书目信息,以飨读者。欢迎出版社或编著者提供新书信息及惠赠样书,以便存目;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撰写书评书介。本刊特约国内收藏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书目信息。本书目分为中国科技史与世界科技史两部分。中国科技史又分为古代科技史、近现代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三部分;世界科技史则分为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两部分。每部分大致按照科学史总论(包括博物学、科技考古)、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环境学)、生物科学(包括心理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顺序排次,以类相从。近现代科技史部分中,科学家传记单独列出。每类下按时代、地区排序;单行本居前,丛书居后。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12—14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组织的2010年中国古代科技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密云雾灵山庄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新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由中国科技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承办,云南省社科院和大理州科协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年8月10...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通力合作,联合国内外数十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科学技术史卷的编撰工作。2015年10月26日上午,科技史卷编撰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次编委会议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5.
维斯特图书馆曾是现代术语学的创始人欧根·维斯特的私人图书馆。这个专业性图书馆就其术语学方面的藏书而言,是世界上藏书量最大和最古老的图书馆。该馆对于国际术语情报中心(Infoterm)的咨询活动和研究工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个图书馆早已对广大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对术语学工作者开放。这里收藏的图书资料是术语学及其邻近学科的研究工作、教学工作、论文撰写和取得文凭考试的重要基础。这里的图书资料也完全适用于笔译和口译工作者的培训需要。维斯特图书馆的创建及其馆藏图书的收集是大学教授兼博士工程师殴根·维斯特的众所周知的巨大成就之一。在精心收集的图书资料中,大部分都拥有文献性质,几乎都不是通过书店或出版社这种正常途径取得的。该馆还藏有从世界各地寄来的不属于一般性交流的资料。维斯特长期以来分门别类收藏的关于术语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文献,其收藏标准是符合研究工作的需要的。1931年,殴根·维斯特为了接管其父亲经营的工厂,从柏林来到维瑟索堡。从这时起,他已开始收集他认为是重要的世界各地的出版物。起初,他主要收藏的是术语学、世界语学和工具学方面的图书。这些图书就是内容丰富的维斯特图书馆的藏书基础。当时,这个图书馆被安置在维斯特从事研究工作的一所别墅中。这个别墅叫“库诺别墅”,是根据维斯特父亲的人名“库诺”(Cuno)命名的。后来,维斯特把这所别墅用作了科研工作。这个位于别墅一楼的小型图书馆中的书架、书档等都是维斯特亲自设计的。书库也是他一手布置的。与维斯特长期合作的赫尔穆特·费尔伯就曾在这所别墅中工作过。维斯特的另一个合作者弗里德里希·朗格在谈到库诺别墅的这个图书馆时曾说:“如果把包括小册子、专业杂志、特刊、标准化刊物等馆中藏书连成一线的话,大约有500米长。该馆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十进制图书分类法……”这是朗格在维斯特60岁生日时说的话。那时正是维瑟尔堡术语学中心已经开始兴旺并已得到世界著名学者承认的时候。这个图书馆的知名度不断扩大,甚至不久就为全世界知晓。维斯特图书馆的创建是经历过千辛万苦的。这个图书馆所以能够保存下去,首先靠的是维斯特经营的那个工厂。维斯特曾对他那时的经济状况作过如下描述:“一系列冷酷无情的事件使得在建馆开始时取得的一些成绩几乎化为乌有。1937年以前,奥地利被长达数年的经济危机笼罩。从1938年起,我经营的那个工厂濒于倒闭。1943年,工厂又不得不停产。两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工厂曾被没收,因为战争开始时我拥有德国国籍。这个德国国籍是从已加入德国国籍的我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就是在经济十分困难时期,维斯特也未曾中断过收藏图书的努力。1981年,维斯特的遗产继承人与奥地利标准化学会就将图书馆中术语学方面的图书资料迁往维也纳一事签订了协议书。维斯特图书馆的新址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与奥地利标准化学会毗邻的国际术语情报中心的办公楼之中。这个图书馆现在仍然采用十进制图书分类法,馆藏图书分为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即最重要的部分是欧根·维斯特的著作。维斯特在其一生中围绕667个课题撰写过大量文章和书稿。在这一部分中还包括维斯特尚未完成和尚未发表的著作。维斯特著作都是按照撰写时间的先后予以编号和排列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奥地利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图书资料。维斯特曾于1936年参加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第37委员会(ISA37)的成立会。从那时起,他连续收藏了该委员会和其后继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委员会(ISO/TC37)的全部文献。在这一部分中还包括已经出版的各种标准化方面的术语词典。第三部分主要是专业词典和语言词典。此外还藏有关于专业词典的历史及其发展方面的图书资料。最后一部分主要是专业期刊和术语学及其邻近学科的理论文献。此外还有关于书写规则、图书馆学、文献学、排序学及标准化学方面的图书资料。维斯特图书馆是以欧根·维斯特的家姓命名的促进术语学发展的唯一机构。这个图书馆承担着纪念这位术语学奠基人的任务。他曾架起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并因此成为奥地利思想史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本文是根据W.内多比蒂(W.Nedobity)撰写的文章Die Wüster-Forschungsbibliothek编译的。——作者注  相似文献   

6.
旨在鼓励科技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从事有创意的专题研究而设立的“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已于2002年11月初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评审工作。 此次评选出的获奖论文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众多申报论文中经过认真审核、评议产生的,他们是:  相似文献   

7.
旨在鼓励科技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从事有创意的专题研究而设立的“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已于1999年2月9日顺利完成评审工作。本届评选出的两名一等奖、三名二等奖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众多申报论文中经过认真审核、评议产生的。评选结...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 2月 1 5— 1 8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 50多位科技史学者聚集在风景如画的桂林 ,召开了第四次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举办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青年学者科技史研究的创新和交流、繁荣科技史研究、鼓励青年人的优秀研究、检阅科技史的研究生教育。会议组委会从开始征集的 2 1篇青年学者的论文中 ,评选出 8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并全额资助他们与会报告。会议还通过资深学者对青年报告人现场评议的方式 ,使他们接受不同老师的教育 ,…  相似文献   

9.
1980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科技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1978年中国的政治变革、科技政策和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昌的影响,是筹备工作经历搁置后该所联合所外力量重新筹备而获得的成果。这次会议恢复了中断24年的全国综合性科技史学术交流活动,展现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状态;遵循严谨程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为日后国内和中国国际科技史交流活动的展开奠定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次会议是中国科技史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反映了1980年中国科技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科学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旨在鼓励科技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从事有创意的专题研究而设立的“大 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已于2001年4月初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评审工作。此次评选出的两名一等奖、四名二等奖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众多 申报论文中经过认真审核、评议产生的,他们是:A类:一等奖: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刘益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 学史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二等奖: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胡铁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9(3)];西周金文中纪时术语——初吉、 既…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学者的科技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走向职业化和建制化,并且开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60多年来,中国科技史学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和普及作品,为文化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然而,颇为遗憾的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科技史学者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及相关历史资料了解甚少,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主要以中文发表论著。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科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史学者重点研究本国知识传统和西学东渐,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为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不过,中国科技史学者们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对国际学界影响依然比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主要以中文发表论著。为了逐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科学出版社在2017年合作创办英文科技史期刊——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CAHST,中文名是《中国科学技术史》),邀请国外和国内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一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编纂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是中国科技史学者共同的心愿。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于1987年酝酿,后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八五"计划重点项目,截至2011年,共出版了26卷。这套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团结全国科技史研究力量,凝聚一百多位学者之心血共同撰写,是中国学界60多年来完成的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巨著。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学者致力科技史研究已有百年历程。距今一甲子前,1957年1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的建议和关怀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建制化的开端。2016年12月24日至26日,"中国科技史家的使命与实践——纪念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义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16.
“共商科技史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简况及部分发言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月的北京,霜染山林,金风送爽。1999年10月16~18日,在中国科学院政策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在北京香山别墅召开了“共商科技史发展战略”研讨会。此次会议的召开,适值新世纪即将来临和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的“知识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0月21—24日,首届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议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科技史学会的支持下,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所),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技史界、哲学史界、思想史界及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各个方面的学者共58人。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专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于1999年3月出版。因贯彻中国学术(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需要,我刊于1999年9月购书1册,目的是为了今后在我刊刊载文章的同时,对刊载的文章进行分类查询用。可是从书名来看,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对图书馆进行分类。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12月刊载的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的文章“论公分·公分·公分”。文章抨击了30年代初度量衡法中的混乱问题,一个公分可以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重量单位,一个名词包含三个不同的物理意义,使普通百姓不知所措,难以区分。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编制说明和使用手册前言中都提到书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改名而来,简称都为“中图法”。对其简称没有异议,也能理解。可现在出版的第4版,书名全称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却使人难以理解了。依笔者之见,书名或用以前的名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或改为“中国图书分类法”。关键是图书二字不能省略,因为书中的内容是图书分类,而非图书馆分类。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规划中三个重大突破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超越科技史研究中的"成就展示"范式,揭示科技知识创造与传播的过程与机制,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努力呈现知识全球化的图景。该项目拟出版专著14种,2018年已出版7种,2019年将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