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以鲜明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理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指导意义,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指引和重要遵循.本文主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视角,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保证国家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等三个新论断进行分析,阐述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核心位置。分析了中国现有创新理论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组织体系被边缘化、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和自主性等现状;指出了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起的科技战影响了全球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的安全,说明科技创新不仅事关新知识创造和新产品开发,还涉及后发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现有创新理论对此认识不足;提出了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发展中国创新战略学学科,对创新战略学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建议创新战略学聚焦“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重视学科交叉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建议在中国学科体系中新增一门一级学科“创新战略学”。  相似文献   

3.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果。长卷漫画《中国抗疫图鉴》以图像和文字记录了中国的抗疫历程,从医生、人民到国家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的抗疫精神和形象。本文以多模态隐喻和架构理论为基础,对《图鉴》中的隐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图鉴》中图文互补,共同激活了“战争”架构、“天气”架构和“春天”架构,构建了“疫情抗击是战争”“疫情是天气”“抗疫胜利是春天”的概念隐喻;上述表层架构进一步激活了深层架构,建构了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坚强勇敢的中国医生形象,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积极乐观的中国人民形象,领导有方、人民至上、不屈不挠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仅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光辉论述,谈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如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也曾经进行了一系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从民族文化中取出“道德”与“国粹”,把“排满”与倡德、“国粹”与新型国家重建对立统一起来。“排满”的过程是他用文化颠覆政治的过程,提倡“国粹”的过程则是他试图用文化重构新的政治秩序的过程。因此,他努力为转型期的中国民族文化进行理论构建和实施。他的这种民族文化思想体系虽然可以在批判中为颠覆一种制度发挥作用,却无法为转型期的中华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政治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疑虑和误解,一些势力则借机渲染所谓“国强必霸”理论。事实上,一个国家是否霸权主义国家,主要看它执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小不是构成一个国家是否实行霸权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中国将以自己的经历来证明:“国强必霸”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由“自然屏护一经济防御一社会抗逆”三道免疫防线、共计17个指标构成的“国家免疫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在45个样本国家中,加拿大等9个国家属于“盈余型”国家;俄罗斯等9个国家属于“达标型”国家;阿根廷等10个国家属于“亚健康型”国家;巴基斯坦等17个国家属于“透支型”国家。依据国家免疫系统健康指数增长率进行评价,尼日利亚等15个国家属于免疫“成长型”国家;泰国等18个国家属于免疫“均稳型”国家;法国等12个国家属于免疫“衰退型”国家。在45个样本国家中,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免疫系统健康指数排第3位,属于“盈余型”国家;从动态角度来看,中国免疫系统健康指数增长率为1.09%,居第18位,属于“均稳型”国家;综合“静态一动态”聚类,中国国家免疫系统健康状况较好,属于“盈余一均稳”型国家,这为中国抗击自然灾害,防范经济危机,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相似文献   

8.
略论章太炎的文化指归与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从民族化中取出“道德”与“国粹”,把“排满”与倡德、“国粹”与新型国家重建对立统一起来。“排满”的过程是他用化颠覆政治的过程,提倡“国粹”的过程则是他试图用化重构新的政治秩序的过程。因此,他努力为转型期的中国民族化进行理论构建和实施。他的这种民族化思想体系虽然可以在批判中为颠覆一种制度发挥作用,却无法为转型期的中华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政治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论国家统一观念的转变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国家统一观念。中国人统一观的这种巨大变化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结果。其创新价值就在于调整实现国家统一的标准,把实现国家统一的成本和代价降至最低,追求的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党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潘娜 《科技促进发展》2024,20(2):159-168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企业投资热情高涨,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对外投资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其在“一带一路”沿线与非沿线国家的投资动向有助于把握政策机遇和赋能产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商务部截至2015年的416条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对外投资事件,将其投资动机分为销售服务、生产研发和工程投资3类,并从“战略三脚架”的理论框架出发,对企业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看重的“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沿线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中国新能源企业更加看重东道国的政治制度稳定性和基础设施水平,如通讯设施和技术水平;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企业则更加看重东道国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1.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实质是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即走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此种政治发展观并不适用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而“广义政治论”的提出,既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理性与博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发展,通过实证材料,完全理性国家模型和收入博弈分析,探讨在非正式经济占据主要成分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本质与基本动因,本着科学发展观,提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修改为“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俊杰“东亚诠释学”建构目标,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为触点和重要理论来源,以日本、朝鲜等东亚其他国家的儒家经典诠释传统为开拓点,以西方诠释学理论为参照,以“经世”为目的,探讨如何在“全球化”或“超国家化”的趋势下,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儒家精神作为东亚文明的共同资产与世界文明进行对话。这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翟昆最近我在对越南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我们在搞“三个代表”,越南也在研究我们怎样搞“三个代表”,他们希望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理论指导。而与越南有特殊关系的老挝,又在注意越南的模式,所以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仍有着一些相通的东西,就像西方民主国家也有着其内在的联系一样。张琏瑰在近期去朝鲜访问时,我也发现朝鲜对中国的“三个代表”很感兴趣,他们认为中国目前的“三个代表”与他们的“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意思。马小军这里不妨再看看东欧国家。东欧国家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6.
《特区科技》2011,(7):76-87
一个时代会诞生一个伟大的理论,它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泰勒的工作方法,让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德鲁克的管理学,造就了一个物质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你,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中国企业家,掌握了特劳特和里斯提出的“定位理论”,将会使徘徊于低附加值山谷中的“中国制造”,变成更富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本期杂志对定位理论的介绍只是一些皮毛,希望以此唤起诸位对这一伟大理论的关注,开创一个伟大的中国时代。  相似文献   

17.
马恩在对东方社会特别是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把这一设想付诸俄国革命的实践,领导俄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对如何建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系统地、创造性地发展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丢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评析密特朗“法国式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兴衰原因及启示,并对邓小平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一步诠释。法国将可能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的第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20.
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要素,“人类世”让生存环境更加脆弱。国家先天资源禀赋决定了其自然屏护能力的高低。本文对国家自然屏护能力与国家免疫力的关系进行历史性考察,并对45个样本国家的国家自然屏护能力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其中,6个国家属于自然屏护能力“较强国家”,13个国家属于自然屏护能力“一般国家”,19个国家属于“较差国家”,7个国家属于自然屏护能力“脆弱国家”。中国在45个国家中排第38位,属于“较差国家”之列,与“脆弱国家”相邻。因此,投资“自然资本”建设,增强国家自然屏护能力,是提升我国免疫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