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腐烂病菌对不同抗性荷花品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6,(12):1997-2001
以不同抗病品种的荷花为试材,研究接种腐烂病菌后,荷花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腐烂病菌后,抗、感病品种的荷花幼苗POD、PAL、PPO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抗病品种提高程度均强于感病品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OD、PAL、PPO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抗、感病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活性氧及相关酶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接种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后两种抗性水平不同的杨树(Populus spp.)树皮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与杨树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接种时间的延长,两种杨树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有上升趋势,抗病杨树毛白杨(P. tomentosa Carr.)出现了较明显的"氧化爆发",感病杨树北京杨(P. beijingensis Hsu)则不明显;POD活性持续上升,毛白杨的上升幅度大于北京杨的;SOD、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北京杨两种酶活性在后期受到的抑制更明显;APX活性则在两种杨树中变化较大,毛白杨的变幅明显比北京杨的大;MDA含量增加,表明"氧化爆发"启动了膜脂过氧化,北京杨在接种后期MDA含量大幅上升,并且MDA含量与O2.-产生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烟草品种罹黑胫病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就黑胫病表现不同抗性的两烟草品种接种黑胫病菌后,对其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也高于对照,但接种后抗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前期增加速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另外,接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与各自对照相比皆未出现新的酶带,只是几个酶带的强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抗性玉米接种矮花叶病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抗感病品种沈137和Mo17,以未接种植株为对照,接种矮花叶病毒后,对144 h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接病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或有上升而感病品种则下降;丙二醛含量在抗感玉米中均变化不大;抗病玉米中H2O2含量下降,而感病玉米中无太大变化.接病后的玉米叶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抗病品种的CAT活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感病品种变化不大;抗病品种的POD活性高于对照,感病品种则以下降为主;SOD活性在感病玉米中呈升高,抗病品种中变化不大;PAL酶活的变化是抗病品种表现为先升高随后下降,而感病玉米则相反.用干燥和冷冻保存后的病叶接病,玉米的发病情况是冷冻保存的叶片比干燥保存的叶片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杨盘二孢菌激发子粗提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盘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的菌丝和培养滤液中提取激发子物质,得到两种粗提物,用这两种粗提物分别处理烟草、茄子和辣椒叶片,发现均可在烟草上产生过敏性坏死斑,但不能使茄子和辣椒产生过敏性反应。用这两种粗提物分别处理抗病和感病杨树,均可以使抗病杨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但感病杨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不明显。说明这两种粗提物中均含有激发子活性物质,且均为专化性激发子。  相似文献   

6.
杨树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对水泡型溃疡病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12个杨树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愈伤组织抗病性与植株水平的抗病性基本一致。来自感病无性系的愈伤组织表现感病;来自抗病无性系的愈伤组织也表现抗病。愈伤组织抗病性表达受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及比例、病原菌的接种量和接种温度影响较大;而接种方法、愈伤组织继代数对之影响较小。采用2,4-D浓度为0.5mg/1和KT浓度为0.2mg/1的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用1mm带菌牙签进行无伤接种控制接种量,接种温度在28℃时,愈伤组织能较好地表达植株水平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从松针组织结构和松脂含量等方面研究了湿地松对松针褐斑病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湿地松的抗病性与针叶的气孔密度、气孔口大小、气孔结构以及叶肉细胞大小、排列和密度等方面无明显相关,抗病湿地松与感病湿地松在内皮层、维管束和转输组织等方面也无明显不同。但抗病株的叶肉组织厚度、树脂道数量和松脂含量都明显高于感病湿地松。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8.
玉米对MDMV的抗性与PO和SOD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抗性玉米人工接种DMDV后1周内的PO和S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组成。结果表明:玉米感染MDMV后,PO活性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是抗、感品种PO活性比对照多有提高。但抗、感器种之间、接毒与对照之间比较,夏、秋两季采样测定结果不尽相同,尚难发现明显的特征性差异。抗、感品种、接毒与对照之间PO酶谱有差异,抗病品种的健康叶片带纹多、颜色重,而感病品种带纹少、颜色浅;抗病品种的接毒叶片比对照酶带加重或增添新酶带。抗病品种SOD活性的本底水平高于感病品种,接毒后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但不明显,而感病品种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明显,且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与甜瓜抗枯萎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哈密瓜枯萎病性不同的品系受枯萎病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与甜瓜品系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接种后,PAL和PPOD活性高不论抗感病品系均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抗病品系的PAL活性高于感病的品系,PPOD活性也高于感病的品系,并且抗病品系酶活性下降速度较感病品系慢  相似文献   

10.
从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及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等几方面,对菜豆锈病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侵染与菜豆生理代谢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appendiculatus侵染可导致被侵染菜豆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在抗感程度不同的品种中出现的早晚和程度不同; 抗感品种在接种后呼吸强度都增加,但不同品种呼吸强度升高的时间和程度有异;U.appendiculatus对寄主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叶绿体含量的降低及光合产物(糖和淀粉)的异常积累;接种前后菜豆叶片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但个别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抗病品种中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松针过氧化物酶及其对松针褐斑病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用扫描电镜观察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12.
额济纳旗柽柳气体交换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柽柳的若干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用LI-640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对内蒙古额济纳旗七道桥"天然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状态下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的净光合速率、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柽柳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时分.根据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两个标准,柽柳从11:00开始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14:00之后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即主要由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降低造成.  相似文献   

13.
对自河北省宁晋县获得的一个特殊毛白杨无性系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为一嵌合体。该嵌合体苗木的主要性状与毛白杨相似,但叶片略小,叶尖较尖;皮色为灰绿色,表皮可纵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平滑,另一部分有纵棱;皮孔分布均匀,菱形。该嵌合体扦插成活率远高于毛白杨(38.2%),达96.4%。扦插成苗后发生分离,其中88%为类似毛白杨,2.6%为杂杨,9.4%仍为嵌合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嵌合体及由此萌生的类似毛白杨的叶片和皮层,酶谱更接近于毛白杨;而由嵌合体分离出的杂杨酶谱与小叶杨类似。  相似文献   

14.
利用芽管萌发技术(GTBM)对杨树黑斑病菌Marssonina brunnea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了观察,M.brunnea的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时期:前期染色质逐渐浓缩变短,中期可清楚观察得到染色体,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分别向两极移动,末期则可见子核的形成。另外,利用DAPI、DAPI/PI和Giemsa 3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染色体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Giemsa染色法最适用于M.brunnea;在M.brunnea有丝分裂中期可清楚观察到3条染色体。结合3种染色法,比较分析染色体的绝对值大小和相对值大小,其中相对值大小更加清晰和稳定地描述不同染色体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 探讨在喀斯特生境下树种气孔对蒸腾需求的响应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了解类似气候条件下相似物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基本调节策略,为喀斯特地区森林的保护和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地区,以常绿树种胀果树参(Dendropanax inflatus)和落叶树种瓜木(Alangium platanifolium)为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TDP)对树干液流进行了野外监测,同步记录小气候数据,采集两树种叶片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做气孔结构分析。【结果】 ①常绿和落叶树种树干的液流速率(FS)日变化规律相似,整体来看,观察期落叶树种瓜木的FS[(585.25±53.46) g/h]高于常绿树种胀果树参的[(384.83±39.12) g/h],说明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的蒸腾作用强。②落叶树种瓜木的气孔密度(SD)[(1 005.08±80.99) 个/mm2]显著大于常绿树种胀果树参的[(237.16±21.67) 个/mm2](P<0.05,df=48,F=7.08),但两树种的气孔开度(SO)、气孔长度(SC)以及气孔器大小(SAS)均无显著差异(P>0.05,df=48,F=2.65);同时SD与SO、SC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df=9,F=14.00;P<0.05,df=9,F=17.12),相比较低气孔密度的常绿树种胀果树参气孔较长,开度较大。③两树种的SD与F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df=48,F=16.03;P<0.01,df=48,F=32.10),说明两树种蒸腾与气孔密度小有关;同时两树种气孔密度与太阳辐射强度(Rn)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df=48,F=7.66;P<0.01,df=48,F=47.18),落叶树种瓜木的SC与Rn呈显著正相关(P<0.05,df=48,F=13.06),常绿树种胀果树参的SD还与大气温度(Ta)呈显著正相关(P<0.05,df=48,F=5.02), SC与Ta呈显著正相关(P<0.05,df=48,F=6.32),SO与TaR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df=48,F=17.20;P<0.01,df=48,F=14.81),说明Rn是影响两树种气孔形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 环境因子和气孔形态变化均在调节树木蒸腾中起作用,以气孔密度较低的常绿树种胀果树参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更强,从蒸腾调节的角度来看,气孔密度大小以及环境因子影响叶片气孔形态的差异是导致树木蒸腾强弱差异的关键所在,类似落叶树种瓜木有高气孔密度的物种更适合在复杂的喀斯特生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16.
棉酚夺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抑制效应,随棉酚浓度增大,处理时间的延长,植物种子萌发率降低,玉米幼革蒸腾率,叶面积,相对叶片扩展率均下降。在处理开始几天呼吸强度增加,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17.
傅瑞树 《武夷科学》2001,17(1):44-50
采用干旱胁迫及人工模拟冷冻试验 ,进行苏铁耐旱、抗寒及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苏铁的耐旱性、抗寒性及光合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随苏铁叶龄增加 ,苏铁叶片水势、冻害敏感指数和 NR活力下降 ,蒸腾速率、自然饱和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 ,苏铁耐旱及抗寒性增强 ;苏铁水分及光合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 ,随干旱胁迫加剧 ,苏铁叶片水势、蒸腾速率、叶绿素、NR活力及净光合速率下降 ,而自然饱和亏增大 ,以适应胁迫环境 ,使苏铁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根部的拒Na~+作用与叶片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0 0mmol/LNaCl条件下 ,伽蓝菜、碱蓬、白刺、滨藜、沙枣等 5种不同类型植物根部木质部液中Na+ 浓度都低于外界培养液中Na+ 浓度 ,说明 5种植物根部都有一定的拒Na+ 作用 ;但是叶片Na+ 含量与根部的拒Na+ 作用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与植物的相对蒸腾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