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介绍了铸造车间砂处理机械化系统的布置、除尘系统的设计和噪声治理,以及良好的使用效果,着重介绍除尘系统的设计方法-静力平衡法,采取隔声与消声法综合治理噪声,最后检测的含尘排量为10.7mg/Nm^3、噪声为63dB(A),一次成功地达到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壁挂式空调除尘系统,采用压电陶瓷变压器升压,锯齿式电极等构成的新型空调除尘系统,具有吸尘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清新节能等特点,同时在理论上给出了设计锯齿电极的相关方程,为设计此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离心泵水动力学噪声参数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离心泵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水动力学噪声参数测控系统,介绍了离心泵的双传声器传递函数法噪声测试原理,并用该方法对低噪声离心泵进行了频谱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利用该系统能实现离心泵的水动力噪声测试.  相似文献   

4.
苏进德 《海峡科学》2008,(12):88-89
转炉除尘水具有高硬度、高悬浮物、高pH值等水质特点.循环使用过程中,如水中含有大量的结垢物质会给除尘设备造成严重的堵塞,影响炼钢厂正常生产.文章介绍了碳酸钠软化法及选择复合配方水质稳定剂处理转炉炼钢除尘水的运用效果.实践证明,此法能解决炼钢除尘水系统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文结合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介绍了SNCR、石灰浆.活性炭、布袋除尘、飞灰固化等烟气净化系统自动控制设计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EQS近似法,对高压除尘过程进行了定量描述,从而建立了尘粒荷电、收尘的数学模型以及除尘系统模型。提出了计算电晕区界面的方程式.突出了除尘的调控理论,为设计开环控制除尘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以单片机C8051F060为控制核心,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三相高压除尘电源系统,该控制系统提高了除尘电源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工程实践表明:该除尘电源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系统稳定、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衡钢大管坯项目90t超高功率电炉除尘系统的设计、工艺流程、自动化控制和使用除尘系统值得注意的关键技术包括除尘器过滤布袋滤料的材质、清灰技术和烟气温度.衡钢大管坯项目90t超高功率电炉除尘系统已投运6个多月,加料、冶炼熔化、强吹氧脱碳和出钢过程中,除尘效果良好,系统运行稳定.电炉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不需人工干预,完全实现自动控制,与一炼钢除尘系统相比优势十分明显.实践表明,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彻底改善了电炉炼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除尘系统在空调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壁挂式空调除尘系统,采用压电陶瓷变压器升压,锯齿式电极等构成的新型空调除尘系统,具有吸尘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清新节能等特点,同时在理论上给出了设计锯齿电极的相关方程,为设计此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壁挂式空调除尘系统,采用压电陶瓷变压器升压,锯齿式电极等构成的新型空调除尘系统,具有吸尘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清新节能等特点,同时在理论上给出了设计锯齿电极的相关方程,为设计此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铁路声屏障与轨边矮墙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声屏障的高昂成本往往是由不合理的设计参数造成的.基于铁路噪声预测模型和有限长声屏障设计方法,提出了声屏障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声屏障建造成本为目标函数,以降噪要求为声学约束,综合考虑设置位置、高度和长度等设计变量的影响.由列车噪声1/3倍频程频谱计算插入损失,通过修正车屏间反射作用,提高了优化过程中插入损失的计算精度.经过与目前设计方法比较,验证了优化方法在铁路声屏障和轻轨桥架声屏障设计中改善经济性能和降噪性能的优越性,并且对轨边矮墙的降噪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设计参数对成本和降噪性能的影响.结论对声屏障和轨边矮墙设计参数与形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飞行程序减噪设计的需要,研究了民机的航迹特征,选取了声暴露级(SEL)作为单个事件的飞机噪声评价指标,并在研究飞行程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飞机噪声性能(ANP)数据库和NPD噪声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基于航迹特征的离场飞行程序噪声预测方法。以某民用机场的离场程序为例,绘制出噪声等值线图,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量化预测飞行程序的噪声影响,规范了飞行程序噪声预测的方法,可以为减噪飞行程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大尺寸螺旋桨开展气动/噪声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升力面理论,开展了螺旋桨气动性能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基于Hanson频域远场噪声计算方法,开展了螺旋桨远场噪声评估;以螺旋桨桨叶沿展向分布的弦长、安装角、弯和掠为设计变量,在不改变螺旋桨桨叶数、半径和转速的情况下,以螺旋桨气动性能不降低和远场噪声降噪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开展螺旋桨的气动与噪声联合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结果与高精度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优化结果表明,在不降低螺旋桨气动性能的情况下,优化设计的螺旋桨在1阶离散分量处的远场气动噪声降低5 dB,2阶和3阶离散分量处也有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单级人字齿轮减速器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齿轮传动过程中的误差激励、啮合刚度激励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傅里叶级数法求解,得到了轴承动载荷时域历程与频谱。以轴承动载荷为激励,采用FEM/BEM方法计算了减速器辐射噪声,得到齿轮箱声场各场点的噪声谱。通过对箱体结构进行适当改进,计算了不同箱体结构下的辐射噪声。研究并讨论了箱体结构对辐射噪声的影响,得到了肋板对箱体辐射噪声的影响规律,为减速器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进气道减噪优化设计问题中涉及大量设计变量,使用常规的Kriging模型来求解时计算量巨大且计算效率低下。为了高效设计低噪声进气道,本文首次发展了用于管道声学问题的声传播方法、伴随方法、梯度增强Kriging方法的混合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声学伴随方法和梯度增强代理模型的高效优化设计框架。本文利用伴随方法高效求解设计变量的梯度信息,并加入Kriging代理模型中,显著提高了代理模型的精度,阐述了梯度增强Kriging方法和伴随混合方法在低噪声涡扇发动机进气道设计中的应用潜力。首先通过两个标准函数,测试了梯度增强的Kriging方法的寻优性能。最后,应用发展的混合方法进行了高达24个设计变量的典型进气道低噪声设计。结果表明,在额外的梯度信息下,混合方法可设计出满足气动性能约束的低噪声进气道,验证了设计框架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于现代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风扇机匣声衬(风扇前)与进气道声衬能显著降低风扇前传噪声。该两段声衬距离接近,所处的声场互相影响,有必要研究风扇机匣声衬(风扇前)与进气道声衬的联合设计方法。本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进展,对声衬优化设计方法、声传播计算模型、声源模型、声阻抗模型、代价函数等声衬设计的关键环节进行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形成一套完备的声衬设计体系与设计工具。同时,对航空发动机风扇机匣声衬(风扇前)与进气道声衬进行联合设计,得到单自由度与双自由度声衬两套方案,证明该工具的工程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对两种声衬方案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评估,包括BPF噪声降噪效果、宽频降噪效果等。评估表明,在该设计思路下,两方案在飞越、边线、进场前两阶BPF噪声都能得到很好的降噪效果,并且双自由度声衬能够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显示出降噪优势。但是,如果代价函数能够进一步囊括声衬的宽频吸声效果,双自由度声衬能够更优的宽频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Pipeline ADC噪声与电容的关系及减小噪声的方法,并以10位ADC为例通过噪声计算电容.ADC的主要噪声源是量化噪声和热噪声.量化噪声主要决定ADC的精度.热噪声限制了ADC的信噪比,是提高精度的主要瓶颈.可以通过增大电容来减小.  相似文献   

18.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用于传感器的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线路设计、器件版图设计和利用标准p-n结隔离工艺研制的结果.通过输入级最佳电流的设计及在线路设计和版图设计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该放大器具有低噪声、宽频带等特点。该放大器的平均等效输入噪声电压为2.9nV/Hz~(1/2),单位增益带宽为12MHz。  相似文献   

19.
邱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7):2914-2922
当今大型民机无一例外均采用降噪声衬来满足噪声控制要求.已有的航空发动机降噪工作主要是针对风扇前传噪声进行声衬优化设计且为二维轴对称声衬降噪设计.与风扇前传噪声相比,风扇后传噪声的准确预测是个挑战.基于抛物线近似技术和Kriging代理模型技术,提出了风扇后传噪声三维降噪声衬设计方法和流程.首先基于线化欧拉方程,推导了其...  相似文献   

20.
黄义定  李鉴  臧佳峰  石振岩 《科技信息》2007,(36):75-76,132
本文首先论述了版图设计的必要性,接着对分别介绍了Flash IP核中出现的大尺寸晶体管、电容、电阻、灵敏放大器、和减小噪声的版图设计技术。利用在Candece工具版图设计通过了DRC和LVS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