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美冬青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北美冬青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了北美冬青叶片光合作用及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郑州地区引种的北美冬青,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在11:00和15:00达到峰值,13:00达到最小值,光合作用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蒸腾速率为"单峰"型,而胞间CO_2浓度呈U型曲线.北美冬青光合作用的各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显著负相关,对净光合速率起决定作用;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对光合作用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与净光合速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荫蔽条件对春砂仁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是春砂仁的主要生态因子.在50—60%荫蔽以及温、水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植株具有中生植物的生理和形态特征,种群结构比较合理,产量较高.相反,随着萌蔽程度的减少或增多,植株向旱生或湿生植物类型方向发展,种群结构不良,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校园内夏橡单株作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自然条件下秋季夏橡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过程,并通过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其Pn与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夏橡Pn日变化呈"Λ"型的单峰曲线,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温度(Tl)、空气温度(Ta)和叶片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大气CO_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和胞间CO_2浓度(Ci)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递减;Pn与各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Pn=-4.660+3.102Tr+0.099RH+11.320Ls(R=0.997);影响秋季夏橡Pn的决定生理生态因子为Tr和Ls,其中Tr为主要决定因子,而RH为限制因子。研究发现,秋季时节夏橡仍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探究秋季夏橡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为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植被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几种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林冠层下面存在73%—81%的荫蔽度,温差低,形成一个较为阴湿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这几种植物的蒸腾强度在中午出现一个高峰值,叶绿素b的含量增高。太阳辐射是山杨、榛和藜芦的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自然生境下西鄂尔多斯强旱生小灌木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通过对绵刺休眠期和生长期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响应曲线、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绵刺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休眠期绵刺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午休"现象,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影响.Pn与光照有效辐射(PAR)、胞间CO_2浓度(Ci)存在二次曲线关系,与相对湿度(RH)存在线性关系,与叶片温度(T_(leaf))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生长期绵刺Pn日变化呈典型"单峰"曲线,Pn与PAR、Ci、T_(leaf)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与RH呈线性关系.(2)除类胡萝卜素外,处于生长期绵刺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高于休眠期绵刺叶片色素含量.绵刺的光合特性与生理生态因子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温室生菜的光合作用与温室小气候之间的量化关系,以实验为基础,研究春、夏季玻璃温室条件下生菜的光合特性,分析温度、光照、CO2浓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初步建立了生菜的光合生产函数,从而可对环境因子进行优化组合以合理利用和调控气象资源测定和优化结果表明:生菜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有一定的极限;夏季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启用风机+湿帘降温系统的情况下无午休现象;夏季较合理的调控参数为:温度33℃,光强35000lx,相对湿度75%  相似文献   

7.
火炬松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11年生不同间伐处理火炬松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离体测定,并应用DPS系统对主要生理生态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蒸腾速率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湿度和温度因子,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建立的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的光合-光响应及CO2 响应数据;同时测定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参数,对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由改进指数模型拟合得出紫茉莉的光合生理参数,其表明紫茉莉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及净化空气的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及空气相对湿度(RH)和生理因子中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是影响紫茉莉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栽培种植时,应采取遮阴或雾灌方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蚯蚓处理污泥的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食料、不同含水质量分数、不同温度条件下蚯蚓处理生物膜污泥的生理生态状态变化,并分析了影响蚯蚓处理污泥的因素.结果表明,蚯蚓对生态滤池生物膜污泥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实验室条件下在生物膜污泥中日增重平均值为0.025 1~0.039 1倍.含水质量分数为12%~18%、温度为15~25 ℃的石英砂为介质的生物膜污泥为蚯蚓的理想生存条件.蚯蚓呼吸率的变化趋势与日增长倍数趋势基本吻合,温度是影响蚯蚓呼吸率的重要因子,当食料充足时,25 ℃条件下蚯蚓的呼吸率高于15 ℃条件下的呼吸率,温度过低(5 ℃)或者过高(35 ℃)蚯蚓都不能正常呼吸.  相似文献   

10.
美国椴光合蒸腾的生理生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美国C1301-PS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仪对美国椴(Tilia america)的光合蒸腾的生理生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所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美国椴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了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美国椴引种驯化提供了生理生态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温室生菜的光合特性及环境参数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探明温室生菜的光合作用与温室小气候之间的量化关系,以实验为基础,研究春、夏季玻璃温室条件下生菜的光合特性,分析温度、光照、CO2浓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初步建立了生菜的光合生产函数,从而可对环境因子进行优化组合以合理利用和调控气象资料,测定和优化结果表明,生菜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中,但有一定的极限;夏季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启用风机+湿帘  相似文献   

12.
范航清  郑杏雯 《广西科学》2007,14(2):180-185,192
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水中的单子叶植物海草,在生理生态方面对海洋沉水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其光合作用受到光照、温度、无机碳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光照和无机碳常常成为限制因子。为了适应低无机碳的海洋环境,海草具有利用HCO-3能力,并在光合代谢上形成一定的适应性。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到海草床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2007”新品系具有耐高温、生长快、琼胶含量高等特点,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方海域进行栽培推广,研究温度对龙须菜“2007”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在不同温度(15℃,20℃,25℃,30℃)培养条件下龙须菜“2007”新品系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光合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在15~25℃温度范围内,龙须菜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 )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30℃时(P<0.05)。在15~30℃范围内,饱和光强(Ik)却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显著的下降,两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递增,Q10(反映硝酸还原活性与温度关系)显著下降(P<0.05),到达30℃高温时,Q10已经下降到1.13,说明30℃高温对龙须菜“2007”的生理活性有一定的损伤,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最适合龙须菜“2007”生长的温度为20℃,此时,龙须菜“2007”RGR最大,叶绿素(Chl a)和藻胆蛋白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比较研究生长在两个典型生境中的伞花胡颓子成熟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两生境中伞花胡颓子光合作用日进程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因生境和水分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开阔地植株光合“午休”出现在12:00左右,林缘植株推迟一小时出现.(2)蒸腾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在林缘的植株呈单峰曲线,开阔地的植株呈双峰曲线;林缘生境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开阔地低,说明该植物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表现出弹性的水分适应现象.(3)通过对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伞花胡颓子的Pn的主要因子是PAR、Gs,此外,Ci也是影响Pn的重要因子.分析得出伞花胡颓子光合“午休”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舒适度的8种园林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舒适度的温湿度变幅条件下,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北京市居住区绿地中常见的国槐、银杏、垂柳等8优势树种进行了光合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温湿度的变化对8种园林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光合特性各指标对温湿度变化的适应性各不相同:在湿度一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其四种特征值的最高峰值大多出现在温度25℃,湿度在60%~80%左右的组合水平条件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随着湿度的升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可以看出湿度在60%~80%水平对大多数树种来说四种光合特征值均影响较大。经温度与湿度的双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树种在温度25℃,60%~80%的湿度水平下时光合特征值显著高于其它几个水平值,且超过60%以上的树种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研究4个林龄(2、3、5、7 a)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光合特性,为深入揭示不同林龄胡杨光合生理特征及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新复壮提供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胡杨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等生理因子及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等生态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林龄胡杨在速生期(6—8月)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和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龄胡杨净光合速率在速生期均为单峰曲线,没有明显"午休"现象,7年生胡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显著高于其它3个林龄(P0.05);速生期胡杨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光合有效辐射的直接作用和决定系数较大,气孔导度的直接作用大于其他因子的间接作用,决定系数仅次于PAR,其它因子也对净光合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林龄胡杨对各生态因子和生理因子的响应有所不同,6月份温度为7年生胡杨净光合速率限制变量,8月份叶温(T_l)为2年生和7年生胡杨净光合速率限制变量,7月份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均起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速生期不同林龄胡杨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的影响,但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是众多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随着林龄的增加,胡杨的光合性能较好,生产力高.  相似文献   

17.
花楸幼苗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生态因子对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Hedl.)二年生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楸幼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且峰值(18.7μmol/(m2.s))出现在12:00,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是由非气孔因素决定的;花楸光合作用受多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单一因子,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正常大气条件下,花楸幼苗叶片光饱和点为1 268.4μmol/(m2.s)、补偿点为31.9μmol/(m2.s),CO2饱和点为998.82μmol/mol、CO2补偿点为51.87μmol/mol.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森林植被群落生理生态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单叶化叶片的光合特征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CO2体积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模拟,得出如下结果:七月份的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分别为4.96μmolCO2、22和1250μmolphoton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体积分数720μmol mol-1 CO2时达到8.7μmolCO2m-2s-1;单叶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上升,在25℃时达到了最大值为5.825±0.912μmolCO2m-2s-1,在温度为30时则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9.
北固山湿地芦苇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镇江北固山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光合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芦苇的光合作用与环境的相关关系,旨在为修复该湿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春夏季晴天芦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即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多云天芦苇的净光合速率Pn主要受光强制约,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而变化,芦苇的Pn与PAR尺、气孔导度Gs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细胞间隙CO2浓度Ci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试验温度在25~35℃、大气湿度65%~90%的环境条件下,芦苇的光合作用受大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小,统计上未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发菜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温度对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et Flah)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叶绿素α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发菜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35℃.风干状态的发菜经各种温度(-15~45℃)处理后,对生理活性不产生显著影响,115℃致死.吸胀后的发菜其生理活性较易受温度的影响:用低温(-15℃)处理吸胀后的发菜,再在25℃下测定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比未做处理者分别提高43%、26%和34%,高温(35℃以上)处理则导致生理活性的下降和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