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科学家中,现年84岁的阿诺·莫图尔斯基(Arno Motulsky)有“药物基因组学之父”之称。1957年,莫图尔斯基博士(当时他是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兼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报道了两个药物与某些人类基因产生的酶有负的相互作用,他同时也很想知道这种现象是否在其他药物中也存在。结果,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学术革命(莫图尔斯基是犹太人,在纳粹德国长大,二战时离开了欧洲来到美国)。  相似文献   

2.
彼得·图尔钦(Peter Turchin)是全球研究松甲虫的专家,或许也是一位研究人类的专家.2020年夏天,他不情愿地在康涅狄格大学斯托尔斯校区与我见面.与许多身处疫情的人一样,他更喜欢限制自己与外人的接触.他也不相信我俩的接触有多少价值,因为他的数学模型已经告知我需要了解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正>新年之际,《自然》杂志"职业生涯"版面助理编辑莫妮亚·贝克(Monya Baker)采访了12位知名度颇高的40岁以下的年轻科学家,询问他们的新年计划以及他们对科学未来的希望。找到科学前沿奥斯卡·费尔南德斯-卡佩蒂略(Oscar Fernández-Capetillo),40岁,想找到是什么导致了一种与癌症和衰老有关的DNA损伤类型。他是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一个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去年从一场严重的摩托车事故中死里逃生。他还  相似文献   

4.
郝炘 《科学》2005,57(5):51-53
2005年2月3日,迈尔(Ernst Walter Mayr)以100岁高龄逝世.迈尔有"20世纪达尔文"的誉称,在费希尔(R.A.Fisher)、霍尔丹(J.B.S.Halden)、赖特(S.Wright)于理论上阐述达尔文进化论与孟德尔遗传学不矛盾之后,迈尔与杜布赞斯基(T.Dobzhansky)、辛普森(G.G.Simpson)等人用实验和观察证实了遗传学和进化论的一致性,使进化论的现代综合学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得以建立.迈尔的后半生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在那里他转向生物学史和生物哲学的研究.迈尔曾获得7个国家的1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还得过33项奖,包括三项国际大奖:巴尔赞奖(Balzan Prize,1983年)、国际生物学奖(International Prize for Biology,1994年)和克拉福德奖(Crafoord Prize,1999年).  相似文献   

5.
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见图)是20世纪后半期最富于创造力、但也是最有争议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帮助解释了重元素的起源,而且取名为"大爆炸",以此嘲笑他激烈反对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弗雷德·霍伊尔不久前在他长期居住的英国伯恩穆思去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叶,美国进化遗传学家多布然斯基(T.Dobzhanskv)曾经这样评价过进化论,"只有从进化的角度才能解释生物学的事件".在纪念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Darwin)这位"进化之父"诞辰200周年之际,不妨依据此话,也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一看200年来科学家对生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洛夫乔伊(Thomas Lovejoy)是著名的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学家,也是"生物多样性"一词的创造者.2021年12月25日,洛夫乔伊因胰腺癌去世,享年80岁. "汤姆是生态和保护领域的一位巨人."《国家地理》探险家恩里克·萨拉(Enric Sala)在该组织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为保护亚马孙雨林而不懈奋斗.但...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2日,是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90诞辰.从2009年夏天开始,就有一批中国"阿迷"--自然也包括笔者本人,在酝酿给他"过生日"了.  相似文献   

9.
正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1966—2017),是推动代数几何与计算机检验革命性发展的数学家,以开拓了"主上同调理论"新领域而闻名。此外,他对计算机形式化检验以及数学知识库的建设也有重大影响。数几何是对多项式方程几何方面的研究,如x~2?+?y~2?=?1,在一个范围内,x和?y是真实的数字,当x和?y是更抽象的数字时具有拓扑性质。正因为对代数几何领域的革命性推动,沃沃斯基成为了和黎曼、格罗滕迪克一样伟代  相似文献   

10.
正马达加斯加是个毗邻非洲大陆的岛国,自然景观独特,风俗人情奇异。其中,地处岛西南的马鲁慕库特鲁山区散布着不少堪称奇观的山林瀑布。命丧峡谷,死因存疑2006年8月,新婚燕尔的图尔芒携妻子玛丽从法国第戎前往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度蜜月。8月14日清晨,图尔芒夫妇离开客店,去看一个峡谷瀑布群。直到夜晚,两人也未回客店。人们寻找了两天,终于在一个山坳里发现了摔断右腿的图尔芒。他告诉大家,自己不小心摔下山后,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作者艾利克斯·施瓦茨曼的设想中,未来某一天垃圾邮件过滤器拥有了智能,有了喜好和憎恶,会有怎样的表现……卡尔通过安全数据流看着会议室。四个摄像机视角显示乔·科瓦尔斯基走进会议室,冲着环坐在矩形办公桌四周的管理层点点头,伫立原地,身体重量不断从一只脚换到另一只脚上。卡尔觉得乔也许是不太舒服,但它也吃不准。人类情绪是如此难以理解。"坐下吧,科瓦尔斯基先生。"比尔·莫里森说道。他是安全主管,他的电子邮件不是格外有趣,全说的是  相似文献   

12.
法国医生让-米歇尔·杜伯纳德(Jean-M ichelDubernard)因进行世界上首例面部移植手术而被推到了一场伦理风暴的中心——现年64岁的杜伯纳德医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法国里昂市的一名外科医生,曾率先开创了胰腺及其他组织的移植技术,并在1998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二例前臂移植的国际手术小组(第一例是1964年在厄瓜多尔进行的,当时的药物和显微外科技术尚没有现在这样进步);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政治家,曾担任里昂市副市长,从1986年至今一直在法国议会任职。目前他是法国国民议会中最有影响力的议员之一。对一名严重毁容的38岁法国妇女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对31岁的李亦舟来说,可谓双喜临门。这位重庆大学药学院研究员迎来了自己与妻子的可爱宝贝,而另一个"宝贝"——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也于近日出炉。李亦舟团队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达里奥·内里(Dario Neri)教授实验室合作,采用DNA编码分子库技术,实现了"扫条码找新药",有望大幅缩短创新药物的研发周期。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这也是重庆大学科研人员首次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该杂志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14.
胡作玄 《科学》2003,55(6):39-42
冯·诺伊曼(J.von Neumann, 1903-1957)可能是20世纪最出名的数学家,这倒不是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工作(尽管那也十分了得),而是因为他有"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当然,他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开创性贡献,都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怪乎美国的<生活>杂志把他评为"千年100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这些显赫人物中,他几乎是唯一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5.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2,(11):15-15
在药物设计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了解细胞受体的三维结构,可以开发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药物。——布莱恩.K.科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两位美国科学家,分别是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69岁的罗伯特.J.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加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  相似文献   

16.
正"建造一座留存永世的桥。"这是徐恭义一直以来的愿望,也是他从业34年的动力。他总说,做桥梁工程,就应该有"留存永世"的信念。多年的辛勤耕耘让这位55岁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季:2018年10月8日他荣获2018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国际成就奖;6月12日他荣获2018年美国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这是国际桥梁界个人成就最高奖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俄国的伟大学者、苏联首批社会科学院院士康·艾·齐奥尔柯夫斯基是世界公认的垦际航空的首创者,因为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宇宙航行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的原理,并以图绘示出字宙飞船的形状及其喷气推进力产生的构想;也是他第一次提出了人造地球卫星的问题,并计算出把人造卫星送上宇宙空间必须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才能抵消地球引力突破大气层。这些构想都是100多年前,即1883年他26岁时在他写的一篇题为《自由空间》(即没有重力的空间)的论文中提出的。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物理和天体力学的定理,详尽地分析了在没有重力的宇宙空间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是只有当人到达那里时才有可能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18.
正虚拟化身技术挑战了我们对自己是谁和是什么的认知,请看《纽约客》编辑乔舒亚·罗思曼(Joshua Rothman)带来的报道。缘起托马斯·梅青格尔(ThomasMetzinger)19岁时,第一次有了"灵魂出窍体验"。那时,他在德国法兰克福自己家附近的韦斯特瓦尔德山区进行为期10个星期的禅修。经过漫长一天的瑜伽和冥想修炼后,他吃了一片蛋糕后入睡了。等他醒来时,感觉到后背发痒。他想挠痒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19.
哥尔斯基(1893~1975)是著名苏联地质学家。他为苏联的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学识渊博,科学活动的才华出众,从二十年代开始就独立进行活动。他对科学有着广泛兴趣,从不  相似文献   

20.
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投资家、慈善家约翰·邓普顿(John M.Templeton)爵士于2008年7月8日在他曾生活了数十年之久的巴哈马群岛的拿骚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在全球股市积聚了大量财富,先后出资数亿美元来培育人们对其提出的"精神实体"的理解.据邓普顿基金会发言人唐·莱尔(Don Lehr)称,他是因肺炎在拿骚的多克特思医院逝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