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D- 半乳糖对不同动物学习与记忆障碍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为训练模型,分别给小鼠、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50mg/kg.d),观察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D-半乳糖对不同动物的学习记忆均产生抑制作用,但对小鼠的抑制作用似乎明显,表明D-半乳对不同的动物所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有差异,为筛选不同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副溶血弧菌毒力评价的动物模型,研究通过混合正交试验,用不同浓度和致病性的副溶血弧菌采取腹腔注射和灌胃的方式感染4周龄的小鼠,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并计算一段时间内小鼠的死亡率,分析不同因素对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强弱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小鼠死亡率的因素顺序为:感染途径菌液浓度菌株毒力;采用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浓度为7.5×107cfu/m L的菌液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小鼠精神状态最差,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障复明滴眼液对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半乳糖诱发大鼠白内障,研究障复明滴眼液对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测定了晶体内的可溶性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谷胱甘肽)和MDA(丙二醛)水平,结果表明,障复明滴眼液具有保护晶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功能,能延缓和控制白内障的形成,对早期白内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空白组和D-氨基半乳糖组大鼠血清中15种脂肪酸的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生物标识物。结果表明,D-氨基半乳糖组大鼠血清中4种游离脂肪酸和10种酯化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降低,且脂肪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正常水平;硬脂酸、花生四烯酸和顺式-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表征D-氨基半乳糖肝毒性具有重要贡献,且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呈良好的负相关性,被鉴定为D-氨基半乳糖肝毒性的潜在生物标识物。本研究为化学肝损伤的评价和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鼠侧脑室注射云芝糖肽的镇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K+透入法测定大鼠的甩尾阈,观察侧脑室注射云芝糖肽对大鼠甩尾阈的影响并与腹腔注射云芝糖肽的作用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400μg或200μg云芝糖肽都能极显著地提高大鼠的甩尾阈,量效关系显著.侧脑室注射10μg吗啡的镇痛作用显著高于200μg云芝糖肽的作用,但与400μg云芝糖肽的作用相近.腹腔注射100mg/kg云芝糖肽也能极显著地提高大鼠的甩尾阈,但其镇痛作用远较侧脑室注射400μg云芝糖肽和腹腔注射4mg/kg吗啡的作用弱.  相似文献   

6.
以D-半乳糖胺(500mg·kg~(-1))给予小鼠腹腔注射24~48h后,导致实验性肝病变,观察可见肝细胞组织酶反应减弱,超微结构严重受损。如先给动物胃饲12d唐古特酒,再以半乳糖胺中毒,则动物肝细胞组织酶反应与超微结构仍正常。提示唐古特酒对肝细胞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5~7周龄SD和Wistar大鼠主要脏器系数及体尺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5~7周龄SD和Wistar大鼠体重、脏器、肠道及体尺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动物禁食12 h,称量动物体重后,采用45 mg/kg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处死动物。首先用直尺测量动物的头长、体长、尾长,然后对动物进行解剖,称量各组织脏器的重量,并对小肠、盲肠、回肠、直肠及全长进行测量。结果对于SD大鼠而言,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脑、睾丸及卵巢脏器系数表现为第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于Wistar大鼠而言,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及脑脏器系数表现为第6、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雄性Wistar大鼠的小肠、盲肠、结肠、直肠表现为第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SD大鼠头长和体长表现为第6、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Wistar大鼠的头长、体长及尾长都表现为第6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5~7周龄SD和Wistar大鼠的脏器系数、消化道长度及体尺在不同周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的品系、不同性别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用半乳糖诱发大鼠白内障,研究障复明滴眼液对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测定了晶体内的可溶性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谷胱甘肽)和MDA(丙二醛)水平.结果表明,障复明滴眼液具有保护晶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功能,能延缓和控制白内障的形成,对早期白内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障明目胶囊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使用D-半乳糖制作大白鼠眼白内障模型,裂隙灯观察白内障情况,检测晶体SOD、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服用消障明目胶囊能有效地延缓受试大鼠白内障的进展,降低晶体混浊度,生化指标显示该药能降低MDA的含量,增加SOD和GSH-Px水平。结论消障明目胶囊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推迟发生和减轻白内障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选取3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90只大鼠腹腔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干预组及高剂量干预组,每组30只.低剂量干预组和高剂量干预组分别给予120 mg/kg...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面内场作用下枝状畴形成的第2类哑铃畴(II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VBL)链的解体过程.发现存在一个与材料参量有关的临界面内场范围[H(0)ip对应II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ip,H(1)ip],其中H(0)线链保持稳定的最大临界面内场,H(1)ip对应II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链完全解体的最小临界面内场.此外,实验发现不同低直流偏场下产生的枝状畴在面内场作用下的软化过程相同,且在这个临界面内场范围内畴壁中的VBL是逐步丢失的.同时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枝状畴畴壁中VBL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退离休人员中白内障患病率,以此了解白内障的患病状况。方法:423退离休人员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包括应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了解白内障混浊程度。结果:423例受检查者≥60岁白内障患病率17.17%,≥70岁白内障患病率27.55%,讨论:白内障是高龄者致盲的眼闰,加强预防及治疗,可延缓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直流偏场和面内场联合作用下,液相外延石榴石磁泡膜中第Ⅰ类哑铃畴(I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VBL)的稳定性.发现,室温时在Hb和Hip的共同作用下,当Hb>H′sb时,ID的剩余率将在某一面内场Hip下迅速下降,即ID畴壁内VBL在某一Hip迅速丢失.随着Hb上升这种下降的趋势越容易发生,并变得更剧烈.通过观察证实,这种下降的趋势与ID的自收缩有关.由此可知,在Hip和Hb的共同作用下ID畴壁中的VBLs丢失的过程中,自收缩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的三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给药方式所致的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disease,HD)亚急性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4只SD大鼠连续给药和间断给药方式进行比较,连续给药组3-NP 15 mg/kg/d连续5 d腹腔注射;间断给药组给予3-NP 15 mg/kg/d腹腔连续注射2 d后,间隔2 d,再连续注射3 d。结果改良的间断给药方式可明显降低动物死亡率(25%);并且通过Fluro-Jade B染色,可迅速特异地检测到纹状体变性的神经元。结论三硝基丙酸间断给药方式可有效建立H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面内场对第Ⅰ类哑铃畴"切尾"后畴壁内 VBLs解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直流偏场(Hb)和面内场(Hip)联合作用下,液相外延石榴石磁泡薄膜中第Ⅰ类哑铃畴(I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VBL)的解体.通过实验得到了3个重要的面内场H(1)ip,H*ip和H(2)ip.通过"切尾"实验可以证明面内场对垂直布洛赫线链(VBLs)的丢失有影响;而VBLs的丢失又影响到了ID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比较IFG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Ⅱ型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眼LECs中TGF-β1 mRNA表达;探讨TGF—β1在IFG阶段时对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60例(6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根据血糖浓度分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21人(21只眼),IFG伴白内障组19人(19只眼),Ⅱ型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20人(20只眼),术中取晶状体前囊膜(LECs),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样本LECs中TGF-β1 mRNA表达;凝胶成像并作半定量灰度分析。结果表示:IFG伴白内障患者及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LECs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伴白内障患者与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LECs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IFG患者TGF-β1表达水平异常,可能加速晶状体混浊,影响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为研究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模型组大鼠首次按3.0 mg/(kg.d)腹腔注射ISO连续3 d,观察4周,第5周按2.0 mg/(kg.d)继续给药2 d,观察1周,第6周再按3.0 mg/(kg.d)给药2 d,1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血管紧张素Ⅱ(AngII)水平等测定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左室收缩最大速率降低25.2%,左室舒张最大速率绝对值降低了33.7%,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cTn-Ⅰ和AngII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采用大鼠间断性腹腔反复注射一定剂量ISO制备慢性心衰模型方法稳定、可靠、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Rulkov神经元产生锥形簇放电、方形簇放电及峰放电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尤其是锥形簇放电的放电规律和动力学特征。指出产生锥形簇放电的关键在于鞍结点分岔和flip分岔,属于fold/flip型簇放电;而锥形簇放电的持续距离随着控制参数的增加而增大。首次给出了单个神经元产生各种簇放电的参数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寇氏法测定彼得异蝎蝎毒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致死量。方法:取7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2)g,随机分成7组。腹腔一次注射0.2ml/20gN同浓度的蝎毒溶液,观察小鼠的行为表现,并计算蝎毒的半致死量及95%可信区间。结果:半数致死量为164.63mg/kg,95%可信区间为(164.63±27.95)mg/kg。结论:该蝎毒毒性低,小于马氏正钳蝎,不会对人构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