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学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原理。本文针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特征,对四川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出了一些生态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近八年来黑龙江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体实践取得的工作经验、体会和感受,给出了工程优化对策与技术措施,对当前开展的“建生态市、创园林城”活动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是全国六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之一,工程实施期限为10年,10年内全国总退耕还林面积4.8亿亩,国家总投入资金3000亿元。2002年经国家批准,我县开始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在全县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了全县上下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回顾总结2002年至今退耕还林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下步工作方案和措施,对我们今后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恢复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总结了五年来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完成情况,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系统演变规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和通过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体实践取得的工作经验、体会和感受,给出了工程优化对策与质量提高技术措施,对当前开展的“建生态市、创园林城”活动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贾维兰 《科技信息》2011,(26):71-71
延川县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发起县,从1999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6.53万亩。近年来路过延川的人从210国道跨入延川就进入了绿色长廊,眼前所呈现的是绿的海洋。全县广大山区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较好地恢复了林草植被,十年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是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多年未见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17.85%提高到45.7%,沟壑两岸的荒草地变成了刺槐、侧柏防护林,川道两侧的坡耕地变成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恢复生态系统和改善农户生计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两大核心目标,作为世界上财政投入最大、涉及农村人口最多的生态恢复工程之一,不同农户可否平等地分享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利用包括6省区、15县市的952个样本农户的1995—2016年的长期大样本平衡面板数据,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和心理...  相似文献   

8.
岩溶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分析岩溶山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退耕还林(草)工程使该区林地和草地增加2 192.45hm2。旱地转向林地比例最大,呈现出旱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林地旱地转向草地未利用地转向草地的特点;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 536.2×104元。从贡献率看,旱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草地旱地转向草地;从生态服务类型看,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条子泥一期围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程前后近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及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围垦前后的生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围垦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及生物密度有所增加,且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垦区附近浮游动物种类增多,优势种发生变化;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仍以甲壳动物为主,相对于围垦前的均匀分布,围垦后仅在部分站位监测到;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减少,但仍以四角蛤蜊等经济贝类为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较小。围垦改变生态环境中水动力、悬浮物、沉积物特性等多种环境因子,造成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使用博弈论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的承包现象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承包户与种植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出:(1)承包过程中,承包农户与种植农户形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关系;(2)在承包活动中,承包农户是主体;(3)若想博弈的均衡存在,承包农户应该提高承包费用。  相似文献   

11.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评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基于PT-JPL模型的区域尺度实际蒸散发(ET)的模拟结果,结合黄土高原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黄土高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CMIP6对未来3种情景下黄土高原的ET、GPP和WUE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显著增加,GPP和ET分别以每年3.59 g C·m-2和4.39 mm的速率增加。WUE在72.68%的地区呈增加趋势,区域增长率为0.003 g C·mm-1·m-2·a-1。在2015—2100年的3种情景中,ET均呈增加趋势,而GPP和WUE在SSP126中变化不大,在SSP245、SSP370情景中显著增加,WUE随着GPP的增加而增加。WUE结合了水资源的"消耗"和"利用"来阐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成效,植被恢复虽然增加了区域耗水量,但是显著改善了植被覆盖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整个黄土高原植被的抗旱能力在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分析不同树种的WUE,筛选出抗旱性更高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利用Weblogic中间件,Oracle10g数据库,基于Structs2+Spring+Hibernate设计模式的J2EE技术,设计并实现广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实现广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六大专项的统一化、信息化管理,能够成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个应用于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思想和试用情况分析。这个程序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方便性和安全性。软件设计使该程序不仅完全适合一个不懂计算机的用户使用而且可以避免用户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操作失误。该程序解决了森林统计表过宽难打印的问题,使表格可一次打出,不必两次打印再粘贴。文中还介绍了这一软件在克什克腾旗森林资源统计中应用后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当前原子物理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之间严重脱节的现状 ,提出使两者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为制定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提供科学的依据,收集了中国46个地区3256例正常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八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1.429,P=0.000〈0.01).本文用向后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由此若已知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计算出该地的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并且依据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八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