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今世界创伤依旧是时代烙印。美国杰出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以战时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创伤小说《五号屠场》,以唤起人们对遭受战争创伤群体的关注。从创伤艺术的视角出发,解析冯内古特如何用叙事这一方式来消除创伤性记忆,以期为读者阅读本小说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2.
为了号召“迷惘的一代”,也为了自己寻求信心与勇气,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独具一格的文体和写作风格创作了《老人与海》。从作家生活的背景和历史情形,我们获取了厄内斯特·海明威创作这篇文稿的两个动机。  相似文献   

3.
王新春  李丽 《科技信息》2008,(7):191-191
虚无主义由来已久,但当进入二十世纪,虚无主义愈加浓重的包围着这个世界。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从标题到主题,从情节安排、人物命运到整个作品的基调,都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浸染着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海明威笔下的世界因为战争而痛苦,因为痛苦而变得虚无,又因为无边的虚无而变得愈加的痛苦。本文主要探讨虚无主义在《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体现和海明威的虚无主义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管姗姗 《科技信息》2007,(11):171-171
本文从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入手,分析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与作者心灵世界的关系,提出早期海明威的作品中已经反映出所谓“硬汉精神”。同时,结合海明威的家庭教育背景分析他“悲剧性格”的产生根源以及这种性格是如何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太阳照样升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揭示了迷惘的一代这一深刻主题,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由于心灵空虚,没有人生目标,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精神迷惘的生活实际。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幸福和理想。爱情是美好的,但在战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没有真情实感的爱情只不过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  相似文献   

6.
孙静 《科技信息》2011,(25):I0229-I0230
海明威,20世纪的一位知名美国作家,其小说多围绕个人经历和情感展开铺垫。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者之一,他无法适应战后美国的社会,因而引入准则英雄这种新的人物角色。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准则英雄们以悲剧的性格弱点与环境相抗争。文章着重分析了海明威的准则英雄的特点以及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围绕一群从一战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放浪形骸的生活展开,反映了一战后迷惘一代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通过对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经历的分析,可知此小说是以存在主义主题揭示杰克在困境中运用自由意志支撑个人尊严、勇敢面对伤痛面对明天的。  相似文献   

8.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一般认为是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而实际上<西线无战事>比其更具代表性,因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鲜明深刻地表现了"迷惘的一代"的两个主题:迷惘与厌战情绪.它不仅深刻地表现了青年士兵的迷惘情绪,而且展示了其形成的动态过程,并抓住年龄等因素深入分析了青年迷惘的原因;小说还通过对战场残酷景象的自然主义描绘,从人"生"的本能以及人道主义的立场等多个角度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不合理性,表达了极度的厌战情绪.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永别了,武器》为切入点,分析海明威对战争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旨在揭示海明威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中的色彩、气味、声音、物体和人名都有其象征意义,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意蕴及人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12.
海明威:异化世界中英雄神话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海明威式英雄的塑造,成为英雄缺席的20世纪西方文学中英雄神话的精神守望者。置身于异己世界中的海明威式英雄,以超人的勇气和顽强的生命意志,激越地抗争异化,反叛死亡,所谓“打不败的精神”乃是海明威式英雄最好的哲学注脚。海明威式英雄于重压下仍保持优雅的风度,不仅给人以力量,而且给人以美感。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战后小说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作者从狂欢理论、人格理论、偏执妄想狂病理特征、异化等角度多样性地描述"疯狂"的形象和本质,表述了理想主义者反对战争、反对权力和人格异化、追求人性的愿望,以及试图改造现实和理想破灭带来的绝望。精神疾病已超越病理学、美学和道德范畴,进入政治和种族领域,被符号化、功能化、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最顺手的修辞学工具。小说中疯狂成为隐喻意象,表现为嗜血狂、双重人格、偏执妄想狂以及人格异化,各种疯狂形态都隐含着尼采的非理性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内外学者重新评价了“江桥抗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其中有些问题尚待商榷。对江桥抗战的历史地位、张学良在江桥抗战中的作用,以及马占山将军在江桥抗战后为何与伪府合作四十天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中国文人的集体隐逸精神乌托邦,引发无数文人墨客遐思。从虚构与想象理论诠释《桃花源记》并诗引起的想象混乱,阐明其政治影射和隐逸精神乌托邦建构的用意,对全新理解《桃花源记》并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