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从东川乌头块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去甲二萜生物碱,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分别为:印乌碱(Ⅰ)、粗茎乌碱(Ⅱ),尾毛乌头碱宁(Ⅲ),滇乌碱(Ⅳ),其中(Ⅰ)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川南地不容(Stephaniaebracteata)的块根中分离出4种生物碱.根据其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L-四氢巴马亭(L-tetrahydropalmatine,Ⅰ),荷苞牡丹碱(dicentrine,Ⅱ),青藤碱(sinomenine,Ⅲ),巴马亭(palmatine,Ⅳ).  相似文献   

3.
黄花棘豆的毒性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柱层析方法,从宁夏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Bunge)茎叶的总生物碱成份中,首次分得四种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同属喹诺里西啶(quinolizidine)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华碱(thermopsinc,I)、臭豆碱(anagyrine,Ⅱ)、白羽扇豆减(lupenine,Ⅲ)和鹰爪豆碱(sparteine,Ⅳ).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与4苯基2丁酮和芳香醛的Mannich反应.在无水乙醇中,上述反应物经盐酸催化,可于6~26℃直接发生Mannich反应,生成1芳基1(4乙氧甲酰苯氨基)5苯基3戊酮,收率40%~82%.实验所得7个Mannich碱的结构得到了IR,MS,HNMR和元素分析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对丽江紫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二萜生物碱:查斯曼宁(chasmanineⅠ),塔拉萨敏(talatizamine Ⅱ),草乌甲素(crassicauline A Ⅲ),丽江乌头碱(foresaconitine Ⅳ),acoforestinine(Ⅴ),滇乌碱(yunaconitine Ⅵ).其中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苄叉丙酮与芳香胺和芳香醛在0~25℃和少量浓盐酸催化下能直接进行Mannich反应,生成了相应的Mannich碱(Ⅰ)———5芳基5芳胺基1苯基1戊烯3酮,产率为54%~93%,共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和MS证实.还讨论了反应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地产西伯利亚乌头(Aconitum barbatum var.hispidom DC.)根进行性状,组织及薄层层析鉴别,实验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乌头与川乌、草鸟有明显的差异;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川乌、草乌,且主含新乌头碱。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体质量60~70g的幼年鲤鱼(Cyprinuscarpio),每kg体质量以200mg的剂量体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R)或载体溶液200mg,观察鲤鱼生长、血糖、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水平的变化.注射STR的鱼生长速率比对照组显著减慢.在第15天和第30天实验组鲤鱼血糖水平以及血清GH水平皆无明显变化.在注射STR后的第15天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第30天两组鱼肝组织IGFⅠmRNA含量则无明显差异.注射STR后鲤鱼出现胰岛遭受破坏的症状.实验结果提示STR可能通过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Ins)分泌下降,而后者则可能通过GH受体水平或GH受体以后水平的某种机制导致鲤鱼肝组织IGFⅠmRNA表达的下降,进而引起鲤鱼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省玉溪地区通海县产黄花苦参中分离出四个化合物,根据它们的物理化学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为黄叶槐碱(Mamanine)(Ⅰ),羽扇豆醇(Lupeol)(Ⅱ),表-羽扇豆醇(epi-Lupeol)(Ⅲ),八角枫二醇(Alangidiol)(Ⅳ)。其中八角枫二醇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N-亚水杨基甘氨酸Schiff碱与硫酸钕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钕与N亚水杨基甘氨酸Schif碱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钕的Schif碱配合物Nd2(SalGly)2SO4·2H2O(Sal=亚水杨基,Gly=甘氨酸),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 Pfitzinger 喹啉合成法在卓艹 酚酮领域中的首次应用. 3乙酰基卓艹酚酮(Ⅰ)在氢氧化钾存在下与靛红反应,得到了喹啉基取代的卓艹 酚酮化合物 3[(4′羧基)2′喹啉基]卓艹 酚酮(Ⅱ);化合物Ⅱ的溴化反应得到双溴代产物 5,7二溴3[(4′羧基)2′喹啉基]卓艹 酚酮(Ⅲ);化合物Ⅱ的偶氮偶联反应得到 5 位偶氮偶联产物5苯偶氮基3[(4′羧基)2′喹啉基]卓艹 酚酮(Ⅳ).化合物Ⅱ、Ⅲ、Ⅳ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已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以满江红鱼腥藻(Aac)提取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其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上游区.经酶切得到409bp的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BluescriptⅡks+上测序.将测序结果与Anabaena7120调控序列比较,有982%的同源性.在上游调控中也具有niflike和E.colilike启动子,值得注意的是,调节蛋白VF1的结合位点正好位于niflike启动子上.所克隆的片段不但对蓝藻固氮、泌氨的基因调控研究具有意义,也对表达载体的构建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北分布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采自秦皇岛市的3种1变型河北分布记录植物,它们是中华鳞毛蕨Dryopterischinensis(Baker)koidz.辽东乌头AconitumliaotungenseNakai,株果紫堇Corydalispallida(Thunb.)Pers.和宽翅茶rapellasinensisf.antenifera(Lev.)kita。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andmainresultsConsiderthetwopointboundaryvalueproblem-u″=u+g(u)-h(x)u(0)=u(π)=0(1)whereg∈C(R,R)andh∈L2(0,π).Thesolvabilityofproblem(1)hasbeenstudiedbymanyauthers.Therearesomewellknownsufficientconditions,suchastheLandesmanLazertypecon…  相似文献   

15.
3,4二氢2H吡喃5醛与脂肪二胺在水溶剂中,在冰浴下反应48h,得到2,9二羟丙基4,7二氮杂2,8癸二烯二醛(Ⅰ)和2,10二羟丙基4,8二氮杂2,9十一碳二烯二醛(Ⅱ),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证实其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用硫酸钕与N-亚水杨基甘氨酸Schiff碱在水溶中反应,合成了钕的Schiff碱d2(Sal-Gly)2SO4.2H2O(Sal=亚水杨基,Gly=afd rnpvsgct)ua et fqgxwvsr,yssrqiu jn nf tffuvg sf  相似文献   

17.
川黄柏叶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柱层析和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川黄柏(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叶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Ⅰ、Ⅱ、Ⅲ).即槲皮素-3-0-β-D半乳糖甙(Ⅰ),又名金丝桃甙(Hyperoside)、双氢山奈酚(Ⅱ)(Dihydrokaempferol)和5’-异戊烯基双氢山奈酚-7-O-β-D葡萄糖(Ⅲ),命名为黄柏新甙A(PhellochininA).其中Ⅲ是新化合物,Ⅱ是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在25只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到顶盖Ⅲ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55个,观察了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GABA)及其拮抗剂以及电刺激Ⅱa~f亚层对Ⅲ层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作用显示:脑片灌流GABA(10-6mol/L,3min)后,16/21个单位(占76.2%)放电频率减少,1/21个单位(占4.8%)放电频率增加,4/21个单位(占19.6%)放电频率无变化.GABA的这种减频作用可被10-6mol/L荷包牡丹碱(bicuculine,BIC)逆转.14个被Ⅱa~f亚层刺激传入减频的Ⅲ层神经元,其中11个单位(占78.6%)的减频作用可被BIC阻断,另3个单位则不产生阻遏作用.上述药物的作用具有可逆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家鸽顶盖Ⅲ层中可能有GABA能纤维的到达,Ⅲ层内存在GABA敏感神经元.顶盖Ⅱa~f亚层与Ⅲ层神经元间的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中有GABA及其相应的GABAA型受体参与  相似文献   

19.
N2O2型Sc hiff碱配体和锰(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8 个水杨醛及邻香草醛与二胺缩合生成的Schiff碱与锰(Ⅲ)的配合物:[Mn(salpn)Cl],[Mn(salipn)Cl],[Mn(vanipn)Cl],[Mn(salen)(H2O)]ClO4,[Mn(vanen)(H2O)2]2(ClO4)2(H2O)2,[Mn(vanipn)(H2O)2]2(ClO4)2(H2O)2,[Mn(salen)(NCS)],[{Mn(osalphen)(NCS)}{Mn(salphen)(NCS)(DMF)}](其中sal为水杨醛,van 为邻香草醛,en 为乙二胺,pn 为1,3丙二胺,ipn 为1,2丙二胺,ophen 为邻苯二胺).对所有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对配合物中的ν(C= N),δ1(CH3,CH2),δ2(CH3,CH2),ν(C- N),ν(C= C),ν(Mn- O)以及DMF和ClO-4 、NCS- 的振动吸收进行了归属.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中存在着芳环的π→π,金属到配体的CT电荷转移跃迁,C= N的π→π以及d→π跃迁.磁距测定表明,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d4 锰(Ⅲ)高自旋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附子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一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1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二胺,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40mn,柱温30℃。结果表明: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子根、茎秆、叶、须根和母根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5.53,3.81,14.77,8.87和4.58mg/g;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顺序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该研究可为附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