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王维水墨山水画,分析王维水墨山水画的技巧及王维对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新石器时代产生到魏晋时期山水画都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六朝以后逐渐独立出来,到唐中叶产生了水墨山水画,两宋时期水墨山水画达到高潮,元代在着色上又出现浅峰山水,明清时期传统山水画在对前人成就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以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中国山水画向现代风格的转折过程中,出现了数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为中国山水画走上现代性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以黄宾虹和林风眠为代表,无论是前者"浑厚华滋"的艺术创新,还是后者"借西兴中"的调和探索,都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探索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阶段,在现代艺术发展的今天,究意如何发扬中国山水画这一古老的画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山水画中教学中临摹教学与传授传统技法的必然关系。临摹教学作为中国山水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不可替代的。指出了临摹教学与弘扬和发展中国山水画之密切关系,它是学习、掌握山水画基本知识的必由之路。由此而涉及到中国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自晋代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的嬗变,已成了技法完善,意境深邃、风格多样,并能承载中国人文精神的画种。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渗透,使得今天中国山水画的样式与流派丰富异常,多彩多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山水画现代发展中,图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水画图式作为心灵的外显,是彰显个性的载体。本文分别选取中国现代山水画家男性、女性代表就其图式应用进行研究,简要分析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图式个性化”重要现象及特点,进一步引发有关中国山水画现代发展和自身创作实践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长卷溯源──兼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杜巽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由何朝何代从人物故事画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画种,古今美术理论家已有诸多论述;作为山水画中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长卷,究竟源于何代何人,似鲜有求索者。近重读顾消之《画云台山记》,并...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及画论以一种独立的形态正式登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舞台。这种绘画思潮的出现与这个时代自然审美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关系。魏晋山水画及画论把自然山水本身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摆脱了传统儒家的自然比德观。同时,它们的产生标志着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而存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宗炳和王微两位山水画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开端,为后世山水画及其绘画理论提供了创作理论基础和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审美追求,它给予画家进行山水画创作的自由,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传统主流。  相似文献   

10.
董源,是中国绘画史上对元代绘画,继又对明清绘画乃至民国山水画有着深远影响的画家之一.明代晚期董其昌将董源推崇至山水画南宗的宗师地位.董源的山水画是文人山水画图式的来源,董源画中的点皴渲染等具有表现性的形式因素,得到后世文人画的继承和发展,为以写意、表现为特征的文人画提供了一个有力标杆.  相似文献   

11.
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处理,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侧重于完整地,整体地把握客观对象,以繁复的,“全景式”的构图,显示一种雄浑,博大的气象,南宋山水画,则以少取胜,强调对景物的大胆剪裁,以简约的,“边角式”的布局,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诗一般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艺术载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并存着.西方风景油画强调客观而忠实地再现自然,中国山水画追求意象造型,更注重画家主观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传统山水画写意、传神的创作理念,计白当黑、追求意境的构图方式,注重笔墨、以线造型和皴擦结合的造型特点,随类赋彩、以墨代色的赋色方法都给了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以鲜活的启示.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为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绘画语言的演变来观照,山水画发展达到的几个高峰同样符合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文章以唐末至宋初、元代、清末民初三个代表性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当时主要山水画家的笔墨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与特殊性,旨在探讨山水画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山水画艺术创作也应该尊重规律,在继承中积累与逐步突破,不宜盲目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中国画家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不再是单纯的以国画山水为主,油画的传入使得油画风景也成为中国画家表现风景的手段之一,而对于绘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的探讨也为油画风景和山水画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同样是以风景为题材,中、西绘画却作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解,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绘画存在的意义的理解不同,“意境”作为绘画作品的精神存在,让我们理解了油画风景和山水画的分歧所在,因而理解了油画风景和山水画中的“意境”则有助于我们把握油画风景和山水画融合的“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作为以祖国山川河流为主题的中国民族绘画,从早期的人物画衬景发展到独当一面的山水画科,在其间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及与其产生发展相适应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宋代山水,这一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以魏晋时期山水诗和山水画产生为契机,论述进仕无门而“性好山水”的士人在玄学影响下生成的独具超世情怀;阐述此类画家寄情于山水诗、画,为山水画追求诗意表达所提供的必然条件,并通过对王维、苏轼、郭若虚和石涛等人诗与画相互感发的脉络梳理,以古代诗论画论为依据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8.
孙冰 《科技资讯》2007,(34):156-156
任何事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探索中循序发展,文化如此,艺术亦如此.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发展也遵循一定规律.本文通过对比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研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探索推动中国山水画构图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工艺美术创作往往以美的形象、美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山水画亦是如此。山水画是人们依照大自然的山水奇美秀丽为基础而创作成的,给予人们无限的美感。然而,陶瓷山水画不仅将山水画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加入了陶瓷这一特色,使之具有极强的美感和装饰性。如今陶瓷山水画的创作更加需要借鉴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手法,结合陶瓷装饰的工艺特点使其美感和装饰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创作需要将自然景观转换成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基于黑龙江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以此为素材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已形成明显的个人风格。从黑龙江省自然景观向山水画转变的线与皴的艺术表现、墨与色表现、意象与心象的艺术表现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及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