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得主的特大丰收之年。2009年,是诺贝尔奖女得主的丰收之年.一共有5位女性获奖:以色列的阿达·约纳特,美国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她的学生卡萝尔·格雷德,美国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德国的赫塔·米勒。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布莱克本(E.H.Blackbur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德(C.W.Greider)以及哈佛医学院的绍斯塔克(J.W.Szostak)三位科学家,肯定他们在发现端粒以及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末端机制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09,(12):17-18
因在端粒和端粒酶研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lder,下图)等3人被授予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纵观诺贝尔奖历史,只有8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前没有3位女性一齐被授予同一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纪录。为此,《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弗斯(Claudia Dreifus)专程采访了格雷德,就其从事的端粒酶研究以及未来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因在端粒和端粒酶研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下图)等3人被授予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纵观诺贝尔奖历史,只有8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前没有3位女性一齐被授予同一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纪录.为此,<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弗斯(Claudia Dreifus)专程采访了格雷德,就其从事的端粒酶研究以及未来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6.
金桃 《世界科学》2012,(1):51-52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授予了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端粒酶研究领域的成果。绍斯塔克,1952年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他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并于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绍斯塔克自197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是马萨诸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时任职于美国霍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虽然绍斯塔克因端粒酶获得诺奖,但他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探索生命起源。最近,《纽约时报》记者在波士顿采访了绍斯塔克,以进一步了解他的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1,(12):32-35
●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在今年林道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中,介绍了她获得诺贝尔奖的端粒研究。众所周知,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保护帽",能够起到某种抗癌作用,并与人体衰老现象有所联系,但其完整的生物学上的机理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8.
10月5目上午,当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宣布后,伊丽莎白·布菜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本年度该奖项的3名获奖者之一。之后,诺贝尔奖网站总编辑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即刻对布莱克本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来自埃及卢克索帝王谷(国王家族集中埋葬地)KV21号墓的两具女性木乃伊和此墓外的一具男性木乃伊被送往位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科学家希望通过电脑断层扫描和DNA测试查明这些死者的身份。这具男性木乃伊是在法老塞提一世(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194年在位)的陵墓外发现的。这两具女性木乃伊则具有明显的“王后姿势”(埋葬王后时特许的姿势):  相似文献   

10.
游战洪  刘钝 《科学》2005,57(5):24-27
在现代科学与国际政治纠缠的历史上,1955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坐标。这一年有三个著名的科学家宣言相继发表。4月12日,18位联邦德国的原子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哥廷根宣言》。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7月15日,5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德国博登湖畔联名发表《迈瑙宣言》。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13,(12):F0003-F0003
自1951年确立了诺贝尔奖得主大会(简称“林道会议”)以来,环绕德国林道岛的康士坦茨湖,每年都吸引着科学大师与年轻学子在此聚会。化学是今年林道会议的主题,有3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25名年轻学子与会,前者精彩的演讲深深吸引了与会者,之后的讨论和对话更是促进了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详见本期“林道会议”专题)。  相似文献   

12.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09,(11):21-22,15
10月5目上午,当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宣布后,伊丽莎白&#183;布菜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本年度该奖项的3名获奖者之一。之后,诺贝尔奖网站总编辑亚当&#183;史密斯(Adam Smith)即刻对布莱克本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命的基本规律是生老病死,人类的最大福祉是健康长寿。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生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从而揭秘出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真谛.为人类益寿延年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杨慧敏 《世界科学》2004,(11):43-44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6日宣布,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名以色列科学家和一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有关蛋白质死亡机制的研究工作。 这三位得主分别是现年57岁的阿龙·切哈诺沃(AaronCiechanover)博士和67岁的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博士,两人均为以色列工学院的生化教授;以及78岁的欧文·罗斯(IrwinRose),目前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他们将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15.
6月28日,2009年诺贝尔奖得主大会在德国小镇林道(Lindau)开幕,来自67个国家的580名才华横溢的科研新秀在为期一周的时阿里与23位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化学,涵盖生命细胞的生物化学、表面反应分析以及合成新战略,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也作为大会的重点展开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生理医学奖“断裂主因”(Splitgene)的两位发现者成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得主,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现在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的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Roberts)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菲力浦·夏普(Philip A.Sharp). 早在1977年6月的一次冷泉港会议上,这两位科学家就独立报告了单一的腺病毒信使RNA分子对应  相似文献   

17.
10月5日上午,当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宣布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本年度该奖项的3名获奖者之一.之后,诺贝尔奖网站总编辑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即刻对布莱克本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奖:预测和发现希格斯粒子 他是否会获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准备宣布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前,任何对此事稍有兴趣的人心中都在揣测.结果是,他真的获得了这一奖项.在预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格斯粒子存在的半个世纪之后,爱丁堡大学的彼得·希格斯(PeterHiggs)终于获得了这项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另一个更大的谜是谁会与他一起分享这一殊荣?在两次推迟宣布后(对于一向守时的瑞典人来说,这一情况是非常罕见的),这位共享者的身份终于揭晓,他就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  相似文献   

19.
6月6日,人类白细胞抗原发现者、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法国免疫学家让·多塞(Jean Dausset)于西班牙马略卡辞世,享年92岁。 让·多塞基金会的人类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心公布了这条令人悲痛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书写了这段历史。尽管招致其他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抗议,他的《双螺旋》一书还是于1968年出版,这是一部令人激动的、漫谈式的自述。书中,沃森对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持有惊人的性别歧视(后者在DNA结构的发现中起了关键作用)。沃森坦承,在他几乎不认识她时就为其外表着迷。"她不是没有吸引力,"他这么说,"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