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又名“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级”。它属于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类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生存至今的最大两栖类动物——大鲵,以其超脱世外的生物秉性而稍显神秘。两栖动物学界广泛地认为,大鲵已在地球存在3.5亿年。走过侏罗纪,游历宇宙漫漫的演化长河,大鲵保持着它们的水陆两栖生活方式,偏安一隅——执着地坚守在山溪,潜伏在其中清澈的水底,聆听流水叮咚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大鲵     
《知识就是力量》2009,(7):F0003-F0003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它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相似文献   

4.
大鲵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 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 Amphibia 有尾目 Vrodela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大鲵GIANT SALAMANDER 自中生代以来曾经繁盛一时,尔后,因自然条件变迁而逐渐走向没落和消亡。其最早的化石见于欧洲第三纪上渐新统和中新统地层。迄今,世界上仅存三种,除中国大鲵外,还有日本大鲵 Megalobatrachus japonicus(Temminck),俗称大山椒鱼和美国的隐鳃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 Daudin.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合作拍摄的《中国珍稀动物系列之中国大鲵》于5月28日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起,上海科技馆开始筹备拍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系列选取了中国大鲵、扬子鳄、岩羊、震旦鸦雀、文昌鱼、金丝猴、藏狐等数十种珍贵的濒危动物,经科普传播者和专业影视机构的艺术加工呈现给观众,从独特的科学和人文角度讲述中国珍稀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濒危现状,让广大观众切身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提高民众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目前,《中国大鲵》、《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文昌鱼》已先后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7.
两栖动物是一种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它们皮肤的腺体发育,而缺少其他四足动物特征性的鳞片、羽毛和毛发等表皮结构。其实,两栖动物的名称就说明了这类动物的特点,它们的英文名称“amphib-ian”,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有两种生活的动物”。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像鱼一样  相似文献   

8.
最近,“保护国际”组织的科学考察人员在哥伦比亚深山中发现了两栖动物的10个新物种.其中9种奇特的青蛙和1种鲵。“保护国际”组织的两栖动物专家罗宾·摩尔表示,因为全球将近1/3的两栖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这一发现令人兴奋。  相似文献   

9.
科技发现     
《科学之友》2006,(6):14-15
科学家为两栖动物绘制新家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达罗福洛斯特和他的同事们为两栖动物绘制了新的家谱,从而为科学界提供了有关两栖类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新起点。新的生命树建立在522种两栖物种的DNA和其他资料基础上。新的分类法命名了33个新组和2个新的种族家庭,还包括  相似文献   

10.
蛙类和蟾蜍是不饮水的。两个美国研究者已进一步证实了动物专家关于蛙类和蟾蜍通过皮肤吸收液体的怀疑。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的某些时候,作为一种陆上生活的适应性,逐渐形成了口喝和饮水的本能。在陆地上通向水源的通道是分散的,动物第一次冒着脱水干燥濒于死亡的危险。问题是,什么时候和怎样进化的?第一批上陆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其中某些两栖动物经常生活在十分干燥的环境中。它们饮水吗?  相似文献   

11.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能适应陆地生活,又能适应水生生活.蝾螈是一种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们也是上佳的观赏动物,有些被人们当成宠物来养. 红蝾螈是一种砖红色陆栖北美蝾螈,栖息于北美东部林地.红蝾螈在水中孵化并繁殖,但是在陆地上度过其生命的幼年阶段.它们身上明亮的橙色或红色图案警告捕食者它们的皮肤有毒,这样当它们寻找食物时,会使天敌离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两栖动物评估>一文,全球两栖动物多达1/3已濒临绝种,地球正面临第六波的"大规模生物灭绝".工业文明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物质享受,却也破坏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学者发出警告,如果不加节制,人类将自食恶果,面临生态与气候持续恶化所带来的"自然界大反扑".  相似文献   

13.
晨曦 《科学之友》2005,(6):47-47
根据《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两栖动物评估》一文,全球两栖动物多达1/3已濒临绝种,地球正面临第六波的“大规模生物灭绝”。工业文明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物质享受,却也破坏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学者发出警告,如果不加节制,人类将自食恶果,面临生态与气候持续恶化所带来的“自然界大反扑”。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1,(9):5-5
一种五彩毒蟾蜍最近在东南亚山林中被发现(下图),人们上一次见到这种蟾蜍是在87年以前(1924年)。这种两栖动物名为三发溪蟾蜍或婆罗洲彩虹蟾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可见光线下,普通南美树蛙看起来没有一点特别之处,只不过是一只浅绿色的小动物,背上带有一些红色的圆点图案。但在紫外灯下,它就变身成一只两栖动物的迪斯科舞池球灯,从身上发出荧光来。  相似文献   

16.
潜水的时间久了之后,虽然我对很多常见海洋生物的习性还不是非常了解,但是它们对我的吸引力不知不觉的下降了,因为不容易见到的习性也很难被作为普通潜水客的我们幸运地捕捉到,而常常见到的,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于是,我选择潜水目的地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能否看到没有见过的生物,菲律宾的阿尼洛—号称“娃娃鱼天堂”的潜水地,就成了我这次的落脚地。一说起“娃娃鱼”,你一定会以为是生长在溪流中,会发出婴儿啼哭声的大鲵吧。这次我想见的,不是属于两栖类的大鲵,而是生活在海洋世界的硬骨鱼纲—目的(读音同“毕”)鱼科(Antennariidae)的家庭成…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20日,4只迷你(微型)青蛙在美国史密森科学院管理的国家动物园出生。这些小家伙都是所罗门岛叶蛙,它们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跳过蝌蚪阶段、直接变成成年蛙的两栖动物之一。所罗门岛叶蛙只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潮湿的低矮林地,由于环境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18.
不少科学家相信,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在人类未曾踏足的角落,存在很多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坦桑尼亚的不少热带雨林就是一些未被研究人员踏足的地区。最近。意大利生物学家在坦桑尼亚的恩古卢拨地的森林中发现了17种生命新物种,其中大部分是一些珍贵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9.
百问百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4,(4):96-96,F0003
Q动物也分左右手吗? 我们知道,人类拥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明显更喜欢使用右手,这两点都是由左半脑控制的。那么,动物也分左右手吗?科学家认为,不论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还是鸟类,它们也和人类一样,具有不对称的大脑。  相似文献   

20.
温血鱼之谜     
我们都知道,人类、狮子、老鼠、鲸鱼都是温血动物,而两栖动物、鱼类等则是冷血动物。近日,美国的海洋科学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海湾的马哈鲨具有温热的肌肉,较其鳞片皮肤,其热乎乎的肌肉更像哺乳动物的肌肉。难道地球上真有像温血动物一样能保持体温的鱼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