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当地面附近的风能正在逐步得以开发之时,科学家已经不满足于在地面上获得的这些成绩了。近年来,一些能源科学家开始尝试高空风力发电。最近,纽约的风力发电工程师准备在高空设置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2.
U—2高空侦察机在世界上是一种知名度最高的军用飞机。1960年5月1日,在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的苏军防空导弹部队,用萨姆型地空导弹击落了一架U—2,美国中央情报局驾驶员鲍尔斯被俘,轰动了世界。中国空军部队先后击落了5架U—2,迫使台湾空军从此停止在大陆上空使用U—2侦察飞行。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一次伊拉克战争前,联合国的武器核查人员,也曾使用U—2对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标进行空中监视。对飞机感兴趣的人会问:难道这架U—2是44年前的U—2吗?如果是,它怎么能服役如此长久?如果不是,它又是哪一种U—2呢?答:此U—2的确…  相似文献   

3.
当飞机接近水面时,都需要在一定的高度飞行,否则就有坠机的危险。然而,在澳大利亚的一些海面上,最近出现了一种相貌古怪、名为"里海怪物"的飞行器,它们可以紧贴水面飞行,而且不用担心它们会坠入水中发生危险,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浮在水面上航行的游艇。这种游艇还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它们以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不会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人已不满足于在公园、风景区赏花娱乐,而要把大自然的绿色引入家中,用绿色植物丰富日常生活、休闲人生。  相似文献   

5.
小小昆虫无处不在,可以说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有昆虫的身影。在现知的100多万种昆虫中,据不完全统计,能够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而备受青睐。长期以来,大自然光合作用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叶绿体色素在光电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可见光和光电转换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7.
它们以固体形式匿藏深海。它们是未来最有开发价值的清洁能源,而且储量惊人。但是,它们还可能危害地球,毁灭人类——  相似文献   

8.
未来城市人将居住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人们将如何解决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枯竭、饮用水短缺等问题呢?未来新型城市已遥遥在望,阿联酋沙漠绿洲城马斯达尔、英国伦敦的绿色环保城、中国上海东滩生态城将为我们一展未来城市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数学大师伯努瓦·曼德尔布罗特(Benoit Mandelbrot,下图)在他的拓荒之作《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中写道:“云朵不是球形的,山峦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圆形的,树皮不是光滑的,闪电也不是一条直线。”他认为,这些天然以及人造产物的形状是很“粗糙的”,并根据这些不规则的形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并将其称为“分形几何”——与我们在学校中所了解的欧几里得几何大相径庭。在以下的访谈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这位分形几何之父为什么蔑视规则,以及为什么在名声鹊起之时放弃了对分形的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学大师伯努瓦·曼德尔布罗特(Benoit Mandelbrot,下图)在他的拓荒之作《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中写道:“云朵不是球形的,山峦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圆形的,树皮不是光滑的,闪电也不是一条直线。”他认为,这些天然以及人造产物的形状是很“粗糙的”,并根据这些不规则的形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并将其称为“分形几何”——与我们在学校中所了解的欧几里得几何大相径庭。在以下的访谈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这位分形几何之父为什么蔑视规则,以及为什么在名声鹊起之时放弃了对分形的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很多天字一号的纪录让国人引以为自豪,比如世界最多的人口、世界最高的山峰以及世界最长的城墙等。但是,还有一项我们并不希望的世界纪录:我国是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们正在向这个不光彩的世界第一靠近。  相似文献   

12.
●欧盟委员会20/20/20计划声称,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削减20%,可再生能源使用和能源效率将增加20%。去年,丹麦议会通过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要满足整个丹麦总能源需求的35%,并在2050年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00%需求。这一目标真的能达到吗?  相似文献   

13.
<正>本期介绍的启明星——李魁山(见图)博士,来自建筑节能领域,一开始我看介绍他是从事"城市微气候、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研究的,这和我对建筑节能的想象比较吻合,但真正接触后才知道他的研究兴趣其实还远不止这些,这次访问使我有机会认识一位优秀的年轻人,而且也令我长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14.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10,32(4):246-248
1610年5月的一天,来华传教已28年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许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几天后他就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