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3株抗灰霉病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云南永胜、中甸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3株放线菌菌株YIM31658,YIM31679,YIM31777.具有很强的抗灰霉病活性,防效均达到100%.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等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分属链霉菌属和链孢囊菌属.  相似文献   

2.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采用刚果红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到一株降解纤维素的细菌L1,L1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在pH值为7-11的范围内能够产生纤维素酶。为了确定L1的分类地位,PCR扩增后测定其16Sr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并与一些同源性较高的细菌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将菌株L1鉴定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strain L1)。菌株L1产生的碱性纤维素酶在工业领域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5种新分离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和比较了5种新分离细菌的16Sr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F5771和A5608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的2个新种;LCDC89055是1种放线菌,与Actinomycespyogenes遗传距离较近;而LCDC87080和CDCgroupANF1like则分别为Aneui和Turicelaotitidis菌的不同菌株.  相似文献   

4.
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单株植物叶和茎切段做外植体,体外分离并培养内生真菌,研究菌落和分生孢子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对培养出的内生真菌的5.8SrDNA/ITS区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序列输入GenBank并与已发表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MegAlign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研究推测内生真菌所属类群.结果显示:11株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菌落和分生孢子的微生物形态特征与埃里砖格孢属真菌Embellisiasp.L12特征一致;小花棘豆内生真菌间ITS1和5.8SrDNA区序列相同,与Embellisiasp.L12相比只有一个变异位点,位于5.8SrDNA区,在ITS2区另有两个变异位点.推测小花棘豆内生真菌应与埃里砖格孢属亲缘关系密切,对其物种种属分类地位还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深海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以多氯连苯(PCBs)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 命名为pdi. 该菌在含有PCBs 7.5 mg/L的150 mL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 用GC MS检测其对PCBs的降解率达95.38%. 以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pdi基因组进行PCR扩增, 得到~1 500 bp的片段. 经纯化, 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该菌与Pseudomonsa spTS1138同源性达100%, 初步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 对pdi基因组进一步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基因分型, 获得了稳定的DNA 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6.
以常见几种中国栽培灵芝菌株为研究材料,运用RAPD、18SrDNA和ITS 3种分子标记来分析各灵芝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比较3种分析结果,探索适于灵芝属研究的技术方法。RAPD分析结果表明,6种菌株在相似性系数为0.584的水平上聚为3类:Ganodermaluidun、GanodermaluidumHG、Ganodermasinenses和Ganodermaatrum为一类;Xuezhi和Coriolusversicolor各单归为一类。ITS分析结果显示,灵芝菌株间相似性较低(43.8%~88.0%),其中Ganodermasinenses和Xuezhi的相似性为43.8%,在较低相似性水平上,Ganodermaluidun和Ganodermasinenses归为一类,Coriolusversicolor和Xuezhi各单归为一类,这与RAPD分析结果一致,也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18SrDNA分子标记显示的结果与前两种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说明18SrDNA分子标记并不适合灵芝属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云南洱源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链霉菌YIM31249TT.该菌株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份以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其为链霉菌属的一个亚种,我们将其命名为生黑孢链霉菌洱源亚种(Streptomycesmelanosporofacienssubsperyuanensis).菌株YIM31249T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均很丰富,孢子链较长且为螺旋状,部分孢子链螺旋成假孢囊,孢子表面粗糙不带刺,基丝不断裂.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河口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稀有放线菌YIM30243T.该菌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活性.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为诺卡氏菌属的1个新种,我们将其命名为白色诺卡氏菌(Nocardiaalba sp.nov.).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呈黄白色至粉红白色,基内菌丝黄白至黄褐色.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均呈不规则断裂.  相似文献   

9.
从健康土鸡盲肠中筛选出具有益生潜力的菌株Y31,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16SrRNA进行PCR扩增,得到1460bp的片段,该PCR产物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较,通过Mega3.1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同时,选择兽医临床上常用的15种抗生素,对菌株Y31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31的16SrR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rRNA序列的相似性为99.6%,在系统发育树中,它们在同一分支,且遗传距离最短,确定菌株Y31为枯草芽孢杆菌;Y31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及诺氟沙星有很强的耐药性,对链霉素中度敏感,而对试验中的其它抗生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两株银杉根际土壤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分离,得到了形态上很相似的两株真菌F-1和F-2.在基于形态特征鉴定困难的情况之下,对真菌F-1和F-2的r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真菌F-1和F-2的ITS序列与来自于10个属30个种的不同真菌的ITS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真菌F-1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F-2属于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结果表明,基于分子水平的鉴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高效等特点,在真菌鉴定分类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硝基苯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硝基苯对莱茵衣藻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明显降低光合色素的含量、光能转换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净光合速率(Pn)等方面;硝基苯对莱茵衣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色素合成,降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从而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引起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一株产脂肪酶蜡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湖生活用水排污口取样,利用橄榄油培养基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革兰染色结果为革兰氏阳性杆状菌;16SrDNA序列显示,该菌为蜡状芽孢杆菌;并从生理生化特征上进一步证实了是蜡状芽孢杆菌;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其生长规律与模式菌株大肠杆菌基本相同。对蜡状芽孢杆菌脂肪酶分解不同类型油脂的能力进行了评估,该菌脂肪酶对猪油分解能力强,橄榄油及花生油次之,对牛油分解能力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莱茵衣藻的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考察了葡萄糖对莱茵衣藻生长及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ris Acetate Phosphate (TAP)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莱茵衣藻生长有利,最佳葡萄糖浓度为03g/L,藻细胞数和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了12.8%和16.4%。在产氢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莱茵衣藻产氢也有促进作用,氢气产量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14.
根据真菌18S rDNA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灰黄霉素高产突变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F208与出发菌株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3.5190的18S rRNA进行克隆测序及对比分析,并登录GenBank(序列号为EF608151和EF607282).依据18S rDNA建立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突变株F208与出发菌株3.5190的遗传距离较远,而与Penicillium urticae亲缘关系最近.出发菌株3.5190与Penicillium commune亲缘关系最近.18SrDNA作为分子标记可有效地鉴别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高产与低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通过珠磨法将衣藻表达载体pSP108转入到莱茵衣藻细胞壁缺陷型CC-400藻株中,经抗性筛选及PCR鉴定,获得了24个转化藻株.在抗性基因ble编码序列的中间部位和末端部位分别设计两对不同的探针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藻株进行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转化藻株外源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同一转化藻株两对探针引物,外源基因的转录水平也存在差异.说明莱茵衣藻在转化过程中,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上的片段数量及片段长度和完整性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衣藻和微囊藻的混合培养来模拟水体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群落,研究了pb2 不同质量浓度对水体生态系统中衣藻和微囊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优势种随pb2 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而在乙酸铅高质量浓度下衣藻变为优势种.测定了pb2 不同质量浓度对衣藻和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以及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污染下生长速度较快,而衣藻对Pb2 高质量浓度污染的耐受能力较微囊藻高,这可能是导致衣藻和微囊藻混合培养的培养体系结构随环境Pb2 污染强度而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控制熟制鲍鱼残留的细菌污染,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技术对烘制加工后鲍鱼中残留的主要菌群进行分离,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分析和16S rDNA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残留在烘制加工后鲍鱼的主要菌群有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库特氏杆菌属、海洋类香菌、蜡样芽抱杆菌、肠杆菌属、彭氏变形杆菌等.  相似文献   

18.
一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培养,从一株来自民间的“藏灵菇”(kefir粒)中成功分离出一株生长好、耐热、遗传稳定的酵母菌株;通过形态特性观察、DNA序列分析、生化特性试验对其作出了菌种鉴定,证明其为一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在实验室特定的培养基、pH、温度条件下,应用常规技术对该菌进行了培养生长周期的观察,描述了其不同生长周期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制高效生物增温剂和生产高温纤维酶制剂,试验采用CMC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从猪粪和麦秸秆自然堆肥中分离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和滤纸酶活(FPase)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18S rRNA基因分析.结果表明HZ2菌株CMCase,Fpase都较高,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发现HZ2...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体棘阿米巴角膜炎分离株的形态特征和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首次发现的两例人体棘阿米巴角膜炎样品在作者所在实验室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分析和致病性实验。这两个分离株(L和W)的形态特征极基相似,滋养体平均长度为2.5μm,平均宽度为21.0μm,包囊的平均直径为13.60μm,外囊贴近内囊,内囊呈多边形,但趋近圆形,内九为5-7;蛋白银染色显示不存在网状结构。两虫株对小鼠均和病力。根据以上特征;作者将这两个中国人体致病性虫株初步鉴定为棘阿米巴在群2中的A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