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普通话的"着"是一个多音多义词,玉林话的"着"也有多种意义,但只有一个读音(■21)。玉林话的"着"作为语素与普通话有同有异,构成的词语也有同有异。在词义方面,玉林话的"着"大部分与普通话不同,却与其他方言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奔 男,汉族, 1964年12月生,广西北流市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玉林师范学院语委副主任,广西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主讲现代汉语、普通话、形式逻辑等课程。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学术论坛》、《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汉语同素反序词源流初探》、《“被”字句用于非遭受义的考察》、《玉林方言与玉林地域文化》等多篇论文。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玉林话词法,有不同于普通话的构词形式:“中心语+定语”;小称形式有小称变调,也有小称变音;名词词缀以及动词、形容词重叠式,与普通话相比有同也有异。  相似文献   

5.
比较详细地列举玉林话的亲属称谓词语,并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从词汇的角度探讨玉林话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浮梁方言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被动标记词的,句法形式与主动句没有区别,我们称为意念上的被动,如“衣裳洗个”。另一类是有被动标记词“来”,我们称为“来”字句,如“我家哩个狗来别人打死个”。本文通过浮梁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来说明“来”字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龙岩话的“有”字句在语法上有其独特之处,文章根据“有”的后续成分的语法功能来分类,分析“有”在句中所反映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孝感话的“把”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产经部,属楚语区。孝感话与普通话较接近,但他存在一些差异,如“把”,在孝感话里用法广泛,可用为动词,介词,作介词用于工具语,处置式,被动向,与普通话与有很大的不同,在普通话中有不同的对应形式。这些用法同出一源,孝感话“把”的特点,显示了“把”在地域上的共域上的共时差异,反映了语言历史演变的轨迹,研究孝感话“把”的用法,有助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北邢台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差别不大,句式方面的差异更小,但还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把”字句、“被”字句、比较句、疑问句和可能补语句中。  相似文献   

10.
把与普通话不同的由尤溪话、福州话词素“头”构成的词语,按其结构分类对译,从结构与词义、词形与词义的比较中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南流江流域的方言即是玉林市的方言。其民系的形成保留了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地方特色,并具五彩缤纷的地理格局。玉林白话和客话既自成一体,又互相交融,既体现了古汉语的语音语法系统又有客家大县的方音。两种方言还具有丰富的方言文化。体现了玉林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量词是汉语语法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个体量词又是汉语量词系统的重要成分。文章主要通过对洞口方言和普通话中的个体量词进行统计和对比后,得出洞口方言中特有的个体量词,并对洞口方言中特有的个体量词加以描述,也对它们在形式、表达及使用上的特点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壮语里t-(t‘-)>s-的音变现象是存在的,不论是汉语,或者是壮语,它们的内部或两者之间都存在着s-与t-(t‘-)对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萍乡城关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萍乡方言语音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通过对萍乡城关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揭示萍乡城关话的语音特点,找出其与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川方言区的教师在使用普通话授课时存在方言的问题,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区别与联系,阐明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普通话辨音及习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邳州话的否定副词与普通话的否定副词同中有异。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了邳州话中的两类否定副词:一类是普通话中没有的特色否定副词;一类为普通话中有,但在句法、语义或语用功能上有区别的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7.
孝感方言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副词和语气助词.“在“用作语气助词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表示对动作持续状态的肯定语气,它对应于普通话中表示陈述语气的“呢“,来源于近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