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系统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沁水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构造聚煤盆地,也是国内首个实现煤系天然气商业化开采的区块。盆地内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目前产能已超过2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以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构造演化、埋藏史和热演化、沉积体系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沁水盆地两期生气都是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煤系赋存状态为印支、燕山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断裂及陷落柱发育区含气量低;区内煤层埋深呈现北部深南部浅,中部深东西部浅的特点,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煤系天然气含量大;沉积体系影响煤层的空间展布;水文地质条件关系着煤系天然气的形成和保存,弱水动力区为煤系天然气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窑街煤田侏罗系的沉积环境和古构造分析入手,研究其沉积、构造的演化历史,从而探讨煤系、煤层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为该区的外围找煤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窑街煤田中侏罗世窑街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以往著作多认为该煤田是山间谷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由冲积环境演变为湖泊环境。本文根据沉积学、岩石学、重矿物,古流向等多种测试资料,确认该盆地是由基底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断坳型盆地。沉积环境是由湖泊浊流开始,径湖滨沼泽,深水湖泊向三角州,河流环境演变的。泥炭化作用直接与湖泊的演化有关。在泥炭层和煤系的发育过程中,缓慢而长期发育的 NNW 向和 NE 向两组同(沉积)期断裂构造起着明显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蔚县煤田的两个子区的卫星遥感图象的多种方案数字图象处理结果的分析、解译和野外验证,不仅对煤田区内已查明的地质构造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而且还发现了几条断裂构造,尤其是确定了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的壶流河断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带油气远距离运聚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油气分布规律基础上,对西部弧形带区域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油气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第四纪中期之前,西部弧形带自东向西持续升高的构造脊提供了油气向西运移的动力,砂体、不整合面及断裂组成的输导体系良好配置,在油气成藏时期提供了油气自东向西运移的高效输导通道,且油源充足,具备油气远距离运移的条件;油气运聚过程主要有2期,即白垩纪末期—早第三纪和早第三纪末—第四纪早期,早期运聚过程以煤系油大规模侧向长距离运移为主,晚期以湖相油小规模侧向运移和早期油藏煤系油垂向调整为主;火焰山断裂形成时间较晚,对于西部弧形带地区早期的油气运移没有影响,但阻止了晚期油气向西运移。  相似文献   

5.
木里煤田位于中祁连断隆带,是祁连山含煤区的主体,盆地构造演化与中生代以来整个祁连地区构造事件紧密相关。依据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煤田地质勘查报告以及钻孔等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的沉降史及构造演化特征。沉降史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缓慢沉降,至早白垩世快速大幅沉降,燕山运动导致晚白垩世整体隆升,转为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以来,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而快速隆升剥蚀,随后新近纪以来又快速沉降;构造运动形成的差异性升降是沉降-隆升及煤系遭受改造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控煤构造及煤系赋存特征表现为,煤系形成之后受断裂控制呈不对称向斜或单斜状,分布于逆冲断裂下盘;向斜核部及较缓翼地层受构造破坏较小,煤系赋存稳定,为有利的赋煤区。  相似文献   

6.
宿县、临涣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主要产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煤系形成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一套矿区特有的构造组合。  相似文献   

7.
选取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野外地质踏勘系统研究了区内北西向断裂特征,并对典型断裂建立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首次在研究区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晚侏罗世-早始新世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进行反演恢复,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为其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际变形支持。构造物理模拟结果显示,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和古新世-早始新世3个阶段,构造应力场强度经历了较强—强—弱的演化过程。其中,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是研究区大规模北东-南西向伸展的时期,北西向断裂多形成于此阶段。形成机制上,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与晚侏罗世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发展演化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及郯庐断裂带、沧东-兰聊断裂带的走滑活动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1984~1986年间接受上级下达的任务,由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安徽省煤田勘探公司、淮北矿务局地测处和淮南矿务局地测处四个单位合作,进行了安徽两淮煤田天然气资源评价的研究工作。对两淮煤田古生代以来的地层发育;石炭三叠系形成环境;煤层及煤系中分散有机质的类型、丰度和热演化程度;产气规模;煤田构造形成机制;天然气藏形成条件;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资源等,业已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煤系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的煤层聚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有两套,分别为下侏罗统大西沟组和中侏罗统窑街组,其中以中侏罗统窑街组最发育、最重要。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活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从古近纪以来,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起着破坏作用,对现今煤盆地中煤系地层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从大地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来看,木里煤田中生代侏罗系坳陷带北部的冬库、默勒位于同一聚煤带上;中部弧山、阿仓河南、江仓矿区、热水矿区位于同一条聚煤带上;南部聚乎更、曲吓尼日位于同一条聚煤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第三段煤系古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其演变研究,了解龙永煤田范围内各区段煤系沉积厚度在空间、时间及含煤性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的关系,对指导今后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第三段煤系古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其演变研究,了解龙永煤田范围内各区段煤系沉积厚度在空间、时间及含煤性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的关系,对指导今后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动力学模拟方法,判识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气能力,建立煤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动态模拟生气过程。研究认为,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属于中—好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具有煤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主要经历早三叠期和侏罗—白垩系二次生气高峰期,新生界沉积后基本没有生烃发生;煤成气藏未来的勘探重点在曲堤潜山构造带的东北部构造高点部分和局部高点部位、王判镇潜山带小而丰的甜点型气藏、济阳地堑东部的白桥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和西南缓坡带的靠近曲堤地堑一侧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邵云  唐晓敏 《科技信息》2011,(12):I0364-I0364
新疆伊吾县淖毛湖煤田英格库勒一井田区内煤系地层为弱富水性-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各含水层间虽有隔水性能较好的隔水层,但本区西北部发育有多条断裂构造,破坏了含水层的连续性,为各含水层之间沟通创造了通道。将本区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定为孔隙裂隙类中等型。  相似文献   

14.
饶南煤田二迭纪龙谭煤系沉积之后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每期构造运动都在相应的构造层中留下了正(隆起等)、负(坳陷等)相间以及受断裂割切的构造形迹,本文通过分析它们相互迭加和干扰后的综合效应,讨论了饶南煤田龙谭煤系现今赋存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断裂、北东向—北东东向正断层、北北西向逆冲断层、北北西向褶皱、北东向褶皱、北东东向褶皱等多组构造形迹.除北东向褶皱为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的产物,其它构造形迹均形成于断陷期.断陷期地层内发育的3个不整合被解释为断陷期构造幕式渐进变形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的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压扭应力场控制,其中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育的左旋斜列低角度边界正断层控制了2个箕状断凹的形成,分隔这两个断凹的断凸的形成则与边界断裂的倾滑作用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盆地是华北陆块西部大型沉积盆地,其西缘,南缘均为中国大陆板块内部重要的地质分界线,由于古生代一中、新生代以来华北陆块与其相邻的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拼贴作用,致使盆地内先后经历了至少四期迭加的构造活动,它们是1)早—中元古代的北北东向构造;2)古生代—中三迭世的近东西向构造;3)晚三迭世的近南北向构造和4)中侏罗世以来的整体掀斜构造。这四期构造活动依次迭加、改造,控制了不同时代和地区油气的生成、迁移和聚集条件。对这些条件的正确认识,将对区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系是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按照其成煤时代、煤系特色和煤田分布,我国可分为六大聚煤区。对资源最丰富的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煤系的类型和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的组成,探讨了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地层特征,对华北地区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塔西南山前地区在早—中侏罗世的沉积过程,实测了区内奥依塔克剖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中—下侏罗统沉积序列、沉积物特征、沉积时区域构造环境和古地形特征、沉积相展布等信息.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期间,塔西南山前地区的古地形,不仅在垂直造山带方向上存在数排隆起,而且在平行造山带方向上也是系列隆起,沉积物受古地形特征的影响,在这2个方向上扩展,侏罗纪前形成的系列断陷盆地在此期间被”填平补齐”.早侏罗世早期,燕山I幕的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沉积局限于靠近断裂的区域;早侏罗世后期,燕山II幕的活动强度相对强,沉积物将小型凹地(断陷盆地)充填,并开始相互连通相邻凹地;中侏罗世,延续了之前的构造环境,各相邻凹地大规模连通.早—中侏罗世,研究区经历了沉积范围由局限到广泛、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沉积凹地由独立到相通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用煤岩学的方法对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气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组成和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因素以及煤中与油气生成有关的次生显微组分及超微构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煤系沉积相模式的研究,可以重建成煤环境,对煤层预测,寻找煤气田,煤田,煤田地质勘探方案的部署,地上资源的开发及矿产的综合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应用Г·А·伊万诺夫教授的相一大地构造的方法,联系我国煤田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对不同沉积环境的煤系形成过程及其地壳运动作用的变化关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例如对滨海煤层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序的形成和特征;滨海煤层石灰岩顶板形成模式及地质作用控制下的动态分析;滨海煤层的分叉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综合动态分析;大陆及滨海大陆相的成煤地质作用及其对煤层原生构造变化的影响等的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煤层变化的一定规律,并进行煤层分叉的生因分类,为煤田预测,地质勘探部署以及对煤炭资源的最终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