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一词的简称。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励。”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苏南地区作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科教繁荣,社会文明进步,已经接受到了知识经济的辐射。我们的教育事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职工教育事业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迎接这一现实性挑战,一如既往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飞速 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无论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学者认为数学教育在提高人才素质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数学教育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 (尤其是高新科学 )水平的推进和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四个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敏锐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他再次动员和号召“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并强调:“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些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的动员令,标志着我国科教兴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实现这个伟大复兴,就要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  相似文献   

4.
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更要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办成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相似文献   

5.
论创造教育     
新技术革命以其对生产力的巨大冲击和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研究,并及时提出对策,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教育。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中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人才培养的竞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造力开发的竞争。我们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关键,就在于发扬创造精神,建立创造体制,形成创造环境,开发创造能力。大量造就创造型人才,用创造性劳动产生创造成果。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宁:创造。而这一切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取决于教育质量和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像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把创新教育列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美国还在各地普遍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又掀起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浪潮。这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乘这个浪潮,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是一味靠技术引进,那么将永远处于技术落后的局面。在职业技能教育中,应把教学目标定住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上,以适应和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9.
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培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1.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知识已经被认为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知识经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要使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就必须掌握知识经济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抓住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结合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世纪,如何根据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新发展、新要求,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探讨的共同课题和面临的基本任务.面对知识经济提出的严峻挑战,大学教育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引言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认识形势,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兴起,加剧了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形成了新一轮竞争的态势。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从有形的产品竞争转向无形的知识竞争。科技的占有程度、创新能力,将成为竞争的基础,决胜的关键。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悄然兴起。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关键环节。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这一重要的指示,进一步阐明了思政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基础性和统帅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因此,在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的核心又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靠创新教育。而今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导,国际间经济实力的较量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我国为迎接二十一世纪全球知识经济的竞争和挑战,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这项伟大的战略充分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确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是培养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深刻分析的:"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1]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日新月异,我国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管理,不失时机地赶超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发展教育的关系,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如何在高校中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在“依靠”和“面向”的结合点上做文章;②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建立有效机制;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以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宣传工作面地机遇和挑战,唯有创新,才能发展。本文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出发,紧密结合宣传工作的实际,阐明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和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和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