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鹏 《科技咨询导报》2008,(27):185-185
现代的女学生大多数对形态美比较重视,片面认为形体训练就是跳健美操,瘦身即美。其实,形体美的塑造,不仅要塑造形态美,更应加强姿态的美和气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介绍中专女学生塑造形态美.姿态美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以及培养气质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影响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性格.从而在增强审美意识中接受教育,在提高审美能力中接受教育,在树立审美理想中接受教育.当代大学生向往美,追求美,但更要不懈地创造美,永远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心灵美和仪表美的有机统一,以美的形象,美的品质,美的精神呈现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周冰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6):100-102
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的发展.拥有健康的体魄,美的形体越加显得重要.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强身健体,培养终身锻炼的思想,更应该针对构成形体美的三大要素--体格、体态、姿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相应的健美练习、姿态练习和协调练习,对大学生身体进行必要的塑造.本文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形体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美的内涵及其教学渗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法,对体育美的内涵进行探讨,认为体育中的美不仅体现在人体美、人格美和艺术美等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而且还充满着对“真”的体现和“善”的弘扬,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设计等教学环节,结合自身仪表和人格等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审美教育.旨在为加深人们对体育美的理解和发挥体育在“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逻辑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对健美操套路创编的美学进行研究,从人体美、力量美、结构美、造型美、节奏美、独创美等方面探究健美操套路创编中特有的美感.研究结果表明:1美学原理的运用,对健美操套路创编有提高艺术效果的作用.2人体美、力量美、造型美的运用,可从整体上提升健美操套路创编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给人和谐的美感.3结构美、节奏美、独创美的运用,使健美操套路中无论是单个动作还是组合动作给人新颖别致、独具风彩的感觉,增加了健美操套路创编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6.
李双俊  李燕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25-126,136
姿态美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类运动时正确的技术动作和优美身体姿态的综合表现.在现代艺术体操教学中,姿态是影响动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培养现代艺术体操教学中姿态美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对现代艺术体操教学中学生姿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培养姿态美的方法,并对现代艺术体操教学中姿态美的培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现代艺术体操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之处,丰富了现代艺术体操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体操教学具有鲜明的艺术性,“体育”与“美育”并重,既健身又健心,才体现培养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一现代学校体育观念。体操教学的艺术性,源自于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体操运动美,即技术动作美和形体姿态美。体操教学是挖掘、开采、塑造美的工程,要加强形体姿态美、心灵美、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大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的发展。拥有健康的体魄,美的形体越加显得重要。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强身健体,培养终身锻炼的思想,更应该针对构成形体美的三大要素——体格、体态、姿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相应的健美练习、姿态练习和协调练习,对大学生身体进行必要的塑造。本文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形体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哲学、美学、文化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象形武术的"模仿美、物我合一"之美的哲学渊源进行剖析,认为象形武术的美是中国古代美在身体文化上的表现,"以形取势、借形显意、以意传神"的特征是象形武术的美的追求.美的象形武术更能折射古代文化的和谐美(自然美、人体美、艺术美)在今天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人体美是人类直观自身、直接欣赏自已的美.人体艺术以其直观可视的真实形象表现人体的美,是以人体为素材表视作者对人性的肯定与对肉体的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