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河口治理措施分析 黄河口是以径流为主的河口,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黄河口又属于弱潮陆相河口,潮差一般1米左右,潮区界距河口不过20-30公里。每年12亿吨泥沙进入河口,只有4亿吨进入深海区,8亿吨淤积在滨海区,填海造陆,造成河口流路不断淤积延伸,使同流量下的洪水位不断抬高,当延伸到一定程度,入海流路就会出现摆动。为了稳定流路,自1976年改道清水沟流路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滩泥韵     
黄河以泥沙含量大而闻名于世,它的含沙量在世界大河中是首屈一指的,在我国古代就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泥沙状况。据统计,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平均为16亿吨。这16亿吨泥沙,约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内,另外12亿吨,淤积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及滨海地区。如果把这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尤其是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调水调沙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它会从黄土高原带走16亿吨的黄沙,但其中有4亿吨泥沙不会流入大海,而在水库和下流河道中沉积下来,下游河床由此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调水调沙”就是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  相似文献   

4.
张爱 《甘肃科技》2006,22(3):32-34
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加之中上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大量泥沙淤积,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中,使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洪灾威胁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2003年国家决定投资830.6亿元全面启动淤地坝工程建设,但对利用路桥和在大支流上筑坝均未立项,深感不足。如果全国都利用路桥改修淤地坝,将很快减少江河泥沙和泥石流之害,淤出很多土地,且节省投资以数百亿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黄河入海口拉深河床,从而形成上游拦,下游冲,使黄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七彩万花筒     
《小学科技》2012,(8):10-11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其含沙量居世界各大河流之冠,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其长度可绕地球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一位外国朋友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王么佳)  相似文献   

6.
清水出,黄河宁:谈用生态环境地质规律根治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景星 《科技潮》1999,(12):62-65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震撼世界的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是养育着9000多万人口的世界级大河。人们还记得,黄河在1997年一年内竟断流226天,断流河道长达700公里,330天无水流入渤海,全世界为之震惊。黄河从黄土高原倾泻而下,闯出孟津关,踏进了华北大平原,像一位跑到了终点的马拉松冠军一下子瘫软了,把它所携带的19.7亿吨泥沙,卸落在河床上,抛撒在渤海边,制造了一条河床比地面高出5~20米(郑州新乡)的世界第一悬河。黄河养育着它的亿万子民,也抛下了无数的灾难,我们如何以科学创新的精神去治理黄河,来建树21世纪更加辉煌的治黄业绩,这是中华民族、学子们处心积虑地思索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1991,(2)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是黄河挟沙(在河流和渤海潮流相互作用下)淤积而成的包括陆上和水下的整个沉积体.这个沉积体的发育成长受特定的沉积机制控制,认识和掌握其发育的条件和特点,对三角洲的定向控制和三角洲地区全面开发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黄河三角洲的范围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发生泛滥、决口和改道,其中大规模的游移改道有九次,每次改道都曾在河口地区冲积成规模不等的三角洲.现在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大柳树水库位于横跨甘、宁两省区的黑山峡峡谷出口处,总库容110亿m~3,是黄河干流规划中百亿立方米以上库容的五大水库之一。坝址上距河源2470hm,下距河口2994km。控制流域面积25.4万km~2,占全河的1/3;多年平均过境水量331亿m~3,约占干流天然水量的57%;多年平均沙量1.7亿吨,仅占下游花园口断面沙量的10.6%。大柳树水库在黄河开发利用规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黄河上游可能修建高坝大库的最后一个坝址。大柳树坝址周围气候干旱,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稀缺的地区,但却拥有广阔的待开发的土地资源和国内罕见的地下煤海。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开发能源满足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我国21世纪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因此,无论从开发黄河,还是从振兴  相似文献   

9.
(一) 本文所讨论的黄河三角洲,是指1855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复入渤海后所形成的现代三角洲。它大致以宁海为顶点,北至徒骇河,南至小清河,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在行政区域上,它属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市面积7400平方公里,以利津为顶点。所以,在行政上和经济上,现代黄河三角洲也可以认为即是东营市的范围(见图1)。在我国沿海的三大三角洲(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开发最晚,而且目前在经济上也是最落后的。直到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它还基本上是一片寥无人烟的盐碱荒地。6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也  相似文献   

10.
一、黄淮海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黄淮海平原地跨冀、鲁、豫、苏、皖五省和京津两市,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2.7亿亩,人口近2亿。这地区的地理特点是:(1)气候属半湿润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0~15℃,每年无霜期175~225天;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光照充足。春季干旱,蒸发强烈;夏季东南湿暖气团和北来高压冷气团相遇,或沿太行山麓抬升幅合,形成暴雨。(2)黄河挟沙浓厚,历史上北行时淤塞了海河尾闾,南行时则祸害淮河。因此平原在孟津以下,北至天津,南至淮阴,不是一个凹面的汇水流域,而是一个隆凸的圆锥形三角洲,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黄河在两堤挟持下形成高悬之脊岭,南  相似文献   

11.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是一具有重大资源潜力和环境效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国入海河流众多。河流携带的泥沙每年可达20亿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地下水超采也影响海岸沉降,这些因素引起了河口海岸的环境的变异。但由于长期以来不舍理地开发利用,环境变异积聚导致了中国河口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海岸侵蚀及河口淤积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河口资源势在必行。章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许多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位于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是由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夹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处沉积而成的淤积滩洲,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曾几何时,那里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和众多的生物物种共同构成了一处完整的东亚中纬度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和沼泽,丰富的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资源为鸟类的繁衍生息、迁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1991,(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们赞颂黄河,因为它的中、下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文化的摇篮.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历史,都与黄河息息相关.然而,眼下的黄河已成了我国最大的"忧患"!它的含沙量每立方米就达37.6公斤,洪水期每立方米竟达651公斤.每年除了沿途泄滞10多亿吨泥沙之外,还携带泥沙入渤海9.3亿吨.河床目前已高出地面3-10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而今黄河之水全靠两岸数  相似文献   

14.
许考云  张其军  杨健 《科技信息》2009,(31):J0367-J0367,J0383
孤东海堤是为孤东油田开发而于1985-1988年建设。近20余年,由于黄河水沙量减少和海洋动力的双向作用,致使孤东海堤建成后堤外岸滩不断被冲蚀掏深,至2002年岸滩高程由原来的0.5m变为-4.5m,海堤防护难度越来越大。利用北汊河可将黄河泥沙输送到海堤附近落淤,相对抬高海底工程,减小堤顶与海底的高差,提高海堤的稳定性。这也是缓解河口地区防洪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利用北汊河流路淤积造陆为河口滩海油田的勘探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估算我国河流每年向海输沙达22亿吨左右,其中渤海容纳总量的66.5%,东海27.7%,南海5.5%,黄海0.3%。黄河输沙约占一半,小于4φ的颗粒达80—90%,泥沙扩散较远,从而对我国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和浅海水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沿岸各地貌的类型,规模和特点明显地受到各河流入海泥沙的数量和性状的影响,而河流输沙口,即河口的迁移则制约了地貌发育的态势。当输沙口向海延伸或向陆退缩时,以三角洲为核心的地貌组合发生整体迂移,可造成新、老地貌组合互相叠加现象,这是一种渐变过程。当河流输沙口在较大范围内摆动时,就导致了入海泥沙在空间上的突然转换,原河口附近的堆积地貌组合因受侵蚀而退化,而在新河口处开始发育新的堆积地貌组合,其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西北,缺水的宝地大西北,通常给人的印象是,风沙蔽日,戈壁大漠,古道驼铃,民族众多。但在科学家眼里,它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地。仅占全国人口8%的新、青、甘、蒙、宁、陕六省区土地面积就有40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面积的42%以上。区内有水就有地。塔里木、柴达木和黄河上中游地区,未利用的土地一望无垠,是下世纪缓解我国粮食、肉类供需矛盾和东部人口过密的有效出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后劲所在。西北煤炭预测储量2万亿吨,居全国之首;探明储量1600亿吨,是目前全国年开采量的160倍。石油资源相当可观,仅据我国与美国合作对塔里木盆地进行的地震勘测分析,油气资源在300亿吨以  相似文献   

17.
 造成”小水大灾“的原因近年来, 随着清水资源的优先开发, 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投入运用, 及上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的增长, 黄河下游的问题更加突出。龙、刘水库汛期的最大蓄水量可达100亿m3,使得汛期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小, 含沙量增加, 洪峰流量减小, 洪水的造床作用减弱, 河槽严重淤积并萎缩, 平滩流量减小, 二级悬河进一步发展, 几乎年年出现长时间断流, 防洪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更加突出 [1].1.河槽严重淤积, 平滩流量减小黄河是多沙河流, 小水挟带的泥沙在河床中的大量淤积, 是造成洪水位逐年抬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河自花园口至河口常称为下游, 自古以来历经多次大改道。每次改道后, 由于黄河流域来沙多, 随着堤防的建成和泛滥受到限制, 大量泥沙在堤间堆积, 使河道比降增大, 最终形成地上河或悬河。又由于河道尾闾注入的黄海或渤海都是弱潮海域, 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落淤, 使河口不断延伸, 引起溯源淤积, 导致河床淤高, 从而形成今日不断抬升的悬河。如果河口不外延, 则流域来沙大量在下游淤积, 最终将形成平衡纵剖面而不再淤积抬升。据张仁和谢树楠的研究[1], 从30年代到70年代, 黄河下游的纵剖面即已接近平衡。因此, 今天黄河不断抬升的主因应是口门的外延。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口三角洲演变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经验模型、分析模型和最小功率方法研究河口三角洲演变过程,根据黄河河口三角洲资料,利用三个模型计算了河口三角洲岸线或沙咀宽度及岸线的平均延伸情况及对河口近口段河道水位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计算结果,提出了模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实施洪水资源化策略,为黄河下游增水冲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黄河下游增水的新途径黄河下游河道从小浪底至河口全长约850km。由于逐年累月严重的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升高,迫使不断加高两岸河堤。如今河道滩面普遍高出背河地面4~6m,部分区段超过10m。黄河下游是水少沙多的“地上悬河”,也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孤河”。人们担心它因断流而沦为内陆河,同时也担心它的河堤被冲决而造成不堪设想的洪灾。黄河下游自1986年以来的水沙过程变异与河道严重淤积的状况应引起更多的关注。这种状态导致下游河道萎缩,行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出现了“小水大灾”的严峻局面。为不使下游河床继续抬高,就必须减少淤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