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万德 《甘肃科技》2014,30(19):87-89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方式、速度、路径、曲线和计算方法、内容表达等都是不同的。数学表达与数学模型,也不一样,各自有阶段性的表达形式,均描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利用河南省2000-2012年的经济数据,采用平均指数分析法,分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业人口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河南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经济增长速度.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空间差异现象较明显;由于自然禀赋不同,发展不均衡等原因,各地市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的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根据各地市的发展现状,确定经济增长的四种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的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明确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助于相关政策的制订和实施。针对现有文献中结论不一致的现状,通过纳入更多的样本和使用Meta分析方法,探索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关系的综合性结论,并分析二者关系在时间、空间和规制类型上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我国整体上表现为正相关;在时间异质性上,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前期阶段表现为负相关,在后期阶段表现为正相关;在空间异质性上,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在中西部地区表现为负相关;在规制类型异质性上,所有类型的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均为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一。因此,我国应坚持实施环境规制相关政策,但在不同地区实施环境规制时应确立不同的主要目标,使用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时也应有不同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87个县域1991—2005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空间趋同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时间上表现为向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2端趋同,形成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4个俱乐部;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空间集群,形成河西和陇中南2个明显的集群中心.高收入和低收入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且连片扩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区域与其邻居区域之间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致使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基础和投入,也依赖于其他区域的增长轨迹.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构成和来源进行分解,定量揭示出不同的经济区域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程度,给出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建设来促进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4,(21):14-20
<正>时隔13年,中国再次作为东道主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太地区"大"——APEC人口、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40%、60%和50%,而且世界经济的"三巨头"汇集于此;亚太地区经济"多样"——经济体资源禀赋各异,经济结构相差较大,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有差异,等等,但这也彰显出亚太区域经济较强的互补性,从而使区域经济合作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道路并不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201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产业集聚、环境污染、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程度、环境污染强度、非农产业比重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但是,在不同地区这些影响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与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带动了区域物流的发展.本文将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对1978~2010年福建省的经济指标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探讨福建GDP、物流产值、货物周转量、物流里程的协整关系,从而得出福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效应.本文发现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对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社会保障、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失业保障支出和医疗保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养老保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水平显著地增强了失业保障和医疗保障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减弱了养老保障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科技创新的调节下,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失业保障投入,维持医疗保障投入,增加养老保障投入。  相似文献   

10.
2 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性分析 我们知道,资源是区域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动力,产业结构则决定区域财富增长的能力高低,二者是区域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相适应、相协调,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势头,产业结构才能优化升级。区域经济落后有两个典型特征:产业结构低下与人力资本匮乏,二者不仅是低水平经济的表现,而且其相互作用也是经济陷入“低水平陷阱”不能自拔的内在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缓慢地趋于优化,人力资本存量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并基于东部11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的SUR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但存在区域差异;②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影响,经济增长不仅受资本投入总量的影响也受到投入结构的影响;③以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认为能源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能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是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创新水平设为门槛变量,检验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不同创新水平会导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门槛效应,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双门槛U型结构.3)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差异很大,"高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可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处于"低创新水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为例,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A)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A)对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优劣程度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的幅度,甘肃省各市州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将14个市州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分析了4个典型市州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缩小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从要素贡献度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由资本拉动和劳动供给构成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偏低,但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偏低的原因并不相同。在供给侧改革下,中国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对三大经济区域采取不同策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0—2016年度相关数据,建立了广西入境旅游、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矢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并给出了相关统计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广西入境旅游、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短期内入境旅游受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约束;给出了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和方差分解分析,分析结果不仅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旅游导向型经济增长假说(TLGH)在广西地区的有效性,也表明了入境旅游、金融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有长期的贡献;建议当地政府应坚持发展入境旅游,维护金融稳定,为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9年28个省(区、市)省级面板数,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系统探讨孵化器创新效率、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解决面板数据回归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效率的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以通过提高地区技术进步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鄱阳湖水资源利用及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江流域典型县域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典型县域水资源系统与其他系统协调性增强,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未出现超载状况;不同产业结构背景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存在差异,其中,贵溪市由于经济结构不同,比万年县和东乡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更强,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增长空间更大。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反映经济结构调整下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正确认识R&D活动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辽宁省R&D活动投入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旨在为研究制定辽宁省R&D活动相关政策,提高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