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技术消费是技术创新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技术价值的惟一手段,是技术创新的首要目的,它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败,因此,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就必须从技术消费的角度解决好其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符号消费是现代技术发展引发的新的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从STS视角揭示和剖析符号消费的本质及其社会后果,可以为建构现代技术发展与大众消费活动的合理关系提供一种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技术人工物”本质规定性的探讨,历经了“二重性”“三重性”“意向性”和“系统性”等多个阶段。日益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广义的“功能”“意向”或“合目的性”也是技术人工物的本质规定性。霾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地域性。城市霾是一种技术人工物,具体表现为:技术产物作为其主要来源;技术工具和方法作为其监测和检测手段以及分析方法;技术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以及技术进步作为治理城市霾的主要力量。作为技术人工物的城市霾的资本化,是通过与之伴生的空气净化器这类技术人工物来间接实现的。人们对城市霾的“间接消费”反映出其消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掩藏于这种片面性和局限性背后的生态危机和生活方式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4.
技术消费是技术哲学、传媒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边缘产生的概念。消费技术视野中的传媒教育是对以商品符号的增值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消费社会的描述以及试图在物的消费中建立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的学说引起的技术消费的积极思考和技术消费下的传媒教育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发展伦理学的价值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只有动力机制而缺少评价和规范机制的发展模式。它在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相当成功,而在解决“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的问题上却是失败的。发展伦理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是对社会发展本身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怀,在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上,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的片面性,合理解决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与“环境价值”,“存在性价值”与“消费性价值”的内在冲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的,伦理的基础,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消费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背离,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消费方式和消费观的革命,把人类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规范社会发展的提高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勇义  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52-55,F0004
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没有将意向性结构运用到对技术创新的追问中去:考察了意向性概念的变化,提出它在技术创新的现象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考察技术创新是揭示技术本质的方式之一。技术创新是现代技术得以显现其自身的前提和地平线(horizon);技术具有清晰的意向性或存在论的结构,即技术“在——技术创新中——存在”。  相似文献   

7.
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与生产一样,也对技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表现在需求层次的提升,具体的狭义消费方式,对于商品的产权关系,以及获得商品的方式等方面。如果说生产在于创造人工自然,那么消费就在于超越之。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引导和推动技术继续发展,也就是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构筑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关于消费的哲学考察,就是将消费的本质和功能等问题,放进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加以考察,研究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及其价值评价标准等问题,研究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和人的观念行为所具有的哲学和人学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消费哲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消费的哲学研究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根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关于“创新”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目前使用“创新概念的泛化倾向,在《关于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思考》拙文的基础上,对创新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与知识经济“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环境社会技术对自然技术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绿色编码”作用。主体之“要”与客体之“是”构成了“绿色编码”何以可能的理据;强制、商谈、博弈及其“语言转换”构成了“绿色编码”的主要路径;目标、设计、试验及其“绿色嵌入”构成了“绿色编码”的一般机理。上述研究,对于“恰当设计”环境社会技术、合理建构其与自然技术的互动模式、提高环境绩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技术困境及其超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技术困境日渐突出,呈现为技术开发、技术效应、技术风险、对立技术、工具理性等类型,使现代人的自由与主动性丧失、生存压力激增、精神家园衰败。校正技术发展方向,实现技术的科学化、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是摆脱技术困境的客观基础;重铸灵魂、教化德行、倡导新禁欲主义、力求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是超越技术困境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技创新理论体系化建构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和建构科技创新理论体系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创新理论支撑。在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把对科技创新理论体系的研究暂时命名为——《科技创新理论概述》。它作为一门新设定的学科或研究方向,有其自身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它涉及到科技创新的特点和类型、程序和模式、方向和途径;它还包括科技创新的要素构成、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以及科技创新成果怎样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内容;同时,研究科技创新的信息化问题以及科技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也是不客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后进国在技术发展战略的选择中面临着是按照后发优势进行技术引进与模仿还是走自主创新路径的抉择,但不论何种路径都离不开企业进行大量的RD投资。由于RD固有的市场失灵,导致了政府需要进行RD干预。对于技术后进国而言,要打破技术模仿的发展路径,突破技术引进的路径"闭锁",政府RD资助具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论争,无论其逻辑起点如何,都步入了一个技术思辨误区。实际上,虚拟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嵌入到人类生活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带来了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此,虚拟世界研究的方法论应该从技术思辨转向社会哲学,即在实证基础上对虚拟世界进行形而上的建构。从社会哲学的视野来审视虚拟世界中的一些哲学问题,是有待拓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技术观的演进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技术现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与国家政治气候及体制变化密切相关,是不同历史阶段意识形态的反映,影响着该历吏时期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规模与速度。通过对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农本主义传统技术观对工业化思想的影响、国家领导人技术思想的作用、国家意识形态对技术现的影响,以及技术专家与工农群众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可以对新中国技术现变化的原因做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以航空英语为例,采用信息检索领域常用的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对四种常用的专业技术词汇识别方法(使用专业词典、借助语境线索、分类排除法和主题词分析法)的识别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上述几种方法的平均识别率均不高,完全依靠某一种方法来识别专业技术词汇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或缺陷,建议开展多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作为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生、形成与发展的.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从本质论、演进律、价值观、体制说与人才学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根本属性、巨大功能与产生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我国科学技术决策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与研究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进步道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技术价值评价是技术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对此问题的阐释直接关涉到对技术本质观、技术发展观和技术伦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技术价值评价的原则和尺度是技术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技术价值评价原则和尺度的分歧决定着对技术价值的理解与认知的差异。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域中,生存论的原则以及历史的和人性的尺度才是技术价值评价的根本原则和尺度。  相似文献   

19.
技术伦理的效应限度因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技术伦理与技术的张力域,技术伦理“匡正技术”的效应的极其有限性的原因,可理解向技术“事实”的不确定性、技术伦理的滞后性、技术伦理理论间的冲突性、“物的依赖”社会的技术的利润本性等,以及其间的非线性整合。期望技术伦理成为技术的“伦理剃刀”仅仅是一种奢望,对技术“匡正”效应的极其有限性是技术伦理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