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正近日,巴以爆发七年来最严重的冲突。5月7日,以色列军警驱赶了一批居住在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住民,双方开始有小规模骚乱。5月10日,由于以色列军警限制阿拉伯人进出圣殿山,骚乱升级为导致300多人受伤的大冲突,耶路撒冷陷入混乱。此后,控制加沙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大举介入,扬言誓死捍卫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一项有关耶路撒冷圣地的决议,引发了以色列和世界犹太人组织的一致声讨。据报道,该决议由巴勒斯坦同埃及、黎巴嫩等国一道推动,并获得通过。这项决议认为,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圣洁之地,但以色列认为其在措辞上却认定圣殿山仅对穆斯林有神圣性,对于犹太教的意义只字未提,此举是在无视犹太人与圣殿山和西墙的历史联系。这表现在,决议在提到犹太人所称的圣殿山时,仅给出该地的穆斯林称呼"谢里夫圣  相似文献   

3.
文化播报     
<正>以色列重新开放阿克萨清真寺以色列警方7月16日下午逐步开放耶路撒冷老城内阿克萨清真寺及其所在的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同时强化该区域的安保力度。但是,相关安保措施遭到宗教设施管理机构的抵制。据报道,以色列警方在通往圣殿山的入口以及阿克萨清真寺门口加装金属探测器,并将在该区域加设摄像头。负责管理阿克萨清真寺等宗教设施的伊斯兰宗教基金会以以色列警方此举导致"现状发生改变"为由,拒绝向警方开放阿克萨清真寺大门。阿克萨清真寺负  相似文献   

4.
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以来,中东和平进程一直蹒跚而行。前不久以色列传出的一连串爆炸声,再次将这一地区出现的良好和平势头推向危机。血案震撼以色列2月25日至3月4日,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先后在耶路撒冷、阿什凯隆和特拉维夫制造了4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61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哈马斯在随后发表的公报中表示对其中三起爆炸事件负责,并宣称,这是对易卜拉辛清真寺惨案和以色列特工杀害哈马斯  相似文献   

5.
在耶路撒冷,往往是巴勒斯坦人今天在自己土地上盖起了房屋,第二天就被以色列推土机推倒。而在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东区,一座座用政府的钱为犹太人建造的定居点接二连三地拔地而起。据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一位前以色列女委员沙拉统计,在1980—94年期间,东耶路撒冷有300幢巴勒斯坦人建造的房屋被以色列推土机夷为平地。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报道》指出,自1993年9月巴解同以色列签署巴—杰自治协议以来,以色列当局以要建立军事隔离区为由,共没收了约1.115万  相似文献   

6.
9月28日沙龙“参观”圣殿山,引发了巴以之间的大规模冲突。然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赴沙姆沙伊赫参加首脑会议前接受美国《时代》杂志独家采访时却说:“我不认为沙龙参观圣殿山是个好主意,但这并不是引发冲突的真正原因……沙龙去参观那些地方没有违反任何和平协议,这是以色列人的权利。”后来沙姆沙伊赫首脑会议发表主席声明,认为巴勒斯坦方面应立即收缴非法武器,重新逮捕冲突期间  相似文献   

7.
正自3月30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边境发动"回归大游行"以来,已有13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约1.2万人受伤。这是2014年7月以色列在加沙开展"护刃行动"以来,巴以之间爆发的最激烈冲突,也是巴勒斯坦方面遭受的最严重伤亡。此次冲突主要发生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地区,但在约旦河西岸的一些地区也爆发了抗议示威和流血冲突。巴方处于最不利、最虚弱的时刻巴以局势的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关注。6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科威  相似文献   

8.
半月新闻     
10月2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临时和平协议。2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临时和平协议。6日耶路撒冷发生汽车爆炸事件,死3人,伤21人。以色列内阁宣布无限期推迟审议巴以和平协议。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与联合国在伊斯兰堡签署安全保障协议,为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返回阿富汗工作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巴以问题而言,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自特朗普政府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以来,巴以冲突掀起了新的高潮。一边是欢欣鼓舞的以色列人,与美国政要喜迎开馆仪式;另一边是愤怒的巴勒斯坦抗议人群,与以色列安全部队爆发血腥冲突。不仅中东,整个世界也为之震荡,支持者有之,漠视者有之,中立者有之,谴责者有之……  相似文献   

10.
在青年时代,我就听说耶路撒冷城内有一面“哭墙”,犹太教徒每逢节日都要到那里号淘大哭一番,哭二千年来亡国之苦。不久前,应纽约犹太人社区关系委员会之邀,笔者与一批美国人一起访问了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逗留时适逢犹太人度安息日,城内西墙所见盛况,至今难忘。这次到以色列,从所见书面材料和导游的口头解说中,只知有“西墙”而没有“哭墙”。原来,“哭墙”是英国人的叫法,犹太人只称“西墙”,“哭墙”这一叫法对他们来说大概有些贬意吧。犹太人的安息日从星期五傍晚日落起一直到星期六天黑为止。星  相似文献   

11.
正内塔尼亚胡政府正站在以色列前所未有的全球高度释放以色列的国家能力,改善以色列的内外处境。这种新战略对巴以问题、中东局势是喜是忧,值得思考与评估。近一段时期以来,以色列外交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方面,今年7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  相似文献   

12.
时事概览     
正美国迁馆激化巴以矛盾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正式在耶路撒冷开馆。此举激化了巴以矛盾,给巴以冲突的解决制造了新障碍,也给地区紧张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开馆仪式上,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视频发表致辞称,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是一件早就该做的事。他宣称,美国仍"致力于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持久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9月爆发巴以冲突以来,和平的希望渐趋暗淡。在沙龙政府的铁血高压下,激进分子的自杀爆炸事件接连不断。下面记录的是伤亡人数较多的自杀爆炸事件。2000年11月2日,耶路撒冷耶胡达市场附近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2人死亡,10人受伤。11月22日,在哈代拉市的主街上,一枚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在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时爆炸,2人死亡,60人受伤。2001年2月14日,一名巴勒斯坦人驾驶一辆公共汽车,冲入在特拉维夫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等车的以色列士兵和平民之中,造成8人死亡,25人受伤。5月18日,一名巴勒斯坦自杀性爆炸袭击者穿着装有爆炸物…  相似文献   

14.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7,(24):8-8
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至耶路撒冷的搬迁进程。在前一日的12月5日晚,就有3名美国匿名高级别官员透露了这个消息。他们表示,此举主要是对"现实的认可",也是兑现特朗普竞选时的承诺。但新使馆选址是否位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夺焦点东耶路撒冷区域,还不可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这一决定是对所有为实现和平而付出的努力的"蓄意破坏",标志着美国已完全放弃其过去数十年在中东和平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欧  相似文献   

15.
正7月上旬,埃及外长舒凯里到访耶路撒冷,会见以色列总理兼外长内塔尼亚胡,后者还在推特上大秀亲密,称和妻子在家里招待舒凯里,一起观看了2016年欧洲杯决赛。舒凯里此访是近十年来埃及外长首访以色列,并相对罕见地访问了耶路撒冷而非不太敏感的特拉维夫,其目的在于推动埃及总统塞西今年5月提出的重启巴以和平进程、构建以色列与埃及"暖和  相似文献   

16.
正巴以冲突的战火让我想起20年前在洛杉矶国际电影节上观看的首映纪录片《许诺》(Promises,又译《美丽天堂》)。该片对住在耶路撒冷地区的七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儿童进行跟踪拍摄,发人深省。七名小主人公分别为出生在以色列的双胞胎兄弟雅各布和丹尼尔,他们的祖辈从波兰逃到西耶路撒冷;笃信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小男孩马穆,他住在巴勒斯坦区的东耶路撒冷;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男孩斯洛莫;居住在耶路撒冷城外犹太老城难民区的巴勒斯坦男孩法拉和女孩姗娜宝;住在紧邻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的以占屯垦区的以色列男孩莫许。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9日,以色列议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一项备受争议的法案——《犹太民族国家法》。该法全名为《基本法:以色列是犹太人的民族国家》,称以色列是"犹太民族的国家",并规定七枝烛台(犹太教象征)为以色列国徽,耶路撒冷为以首都,兴建犹太人定居点为国家利益;希伯来语为以色列唯一官方语言,阿拉伯语被降为"特殊地位"的语言。尽管该法案暂时未引发巴以局势大规模动荡,但国际舆论大都严厉批评以政坛,认为此举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17,(24):8-8
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至耶路撒冷的搬迁进程。在前一日的12月5日晚,就有3名美国匿名高级男Ⅱ官员透露了这个消息。他们表示,此举主要是对“现实的认可“,也是兑现特朗普竞选时的承诺。但新使馆选址是否位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夺焦点东耶路撒冷区域,还不可知。  相似文献   

19.
正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问题不仅攸关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牵涉全世界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宗教情感。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和约旦分别占据耶路撒冷西部和东部。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控制了整个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议会通过《基本法:耶路撒冷》,以法律形式将其定性为以色列"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并将议  相似文献   

20.
正对沙龙的爱憎在不同群体之间判然分明,生前如此,身后亦是如此。以色列人称他为战争英雄,而他的敌人则管他叫战犯。1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在特拉维夫一家医院逝世,而他于2006年因中风陷入昏迷,处于植物人状态已有8年。这位在战火中征战一生的以色列前国家领导人,结束了他85岁的传奇生涯。铁腕强人这是阿里埃勒·沙龙留给世人最经典的一幅印象:笨重的身躯在一排警卫的身后一起一伏地向前挪动,这位退役的将军带着队伍一步一步登上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庄严地宣称以色列入是这片圣地的主人——这片自阿以战争伊始,就从未停止过争议的土地。巴勒斯坦人的暴动回应了这一切,中东和平旋即跌入冰点。五年之后,沙龙再次掀起波澜。他无视犹太极端分子的人身威胁,义无反顾地按自己的计划强行撤出加沙地带,同时迁出生活在那里的约8500名犹太人定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