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MPPM软判决方案及其在超宽带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位置调制(PPM)是一种非常适用于超宽带通信的调制方式,现有的对于M元脉冲位置调制(MPPM)译码都是通过硬判决进行的.软判决充分利用了接收信号信息,因而能更有效地实现信号解调.理论推导出了脉冲位置调制的软判决实现方法.仿真结果显示了在AWGN信道中,基于该方法的软译码误码性能比传统的硬译码性能有很大的优势,该方案可用于超宽带通信.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非冗余纠错差分检测在软判决译码时的应用.结合π/4-DQPSK差分解调,着重研究了非冗余纠错在软判决译码时的应用,给出了具体系统实现时的软件流程图.用计算机仿真了该算法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信道和Rician信道中的性能.仿真表明,相对于软判决译码时传统的差分解调,该算法在误比特率BER为10-4时在AWGN信道中有1.4dB的性能改善,在Rician信道中同样有显著的性能改善.考虑到了实现损耗,实际系统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这使得NEC能够在普遍采用软判决译码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应用,拓展了NEC只能用于硬判决的局限,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Reed-Solomon码的纠错性能,分析并给出了能提高Reed-Solomon码纠错能力的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的译码流程,讨论了译码中需要的软信息的计算方法,推导了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的译码成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并对改进算法的运算量和译码时延进行了分析.算法针对推导的译码成功条件,通过改变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中插值算法的选择输出准则,更有效地利用了接收端的软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在译码时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提出的算法比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提供更多的译码增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提高激光传输指令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技术; 方法 用软判决方法实现同步捕获;选用(24,12)扩展Golay 码并用软判决方法译码;设计了一种能模拟激光传输信道干扰特性和指令传输过程的试验装置;结果 仿真试验得到的平均误码率较小; 结论所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激光传输指令系统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靠性译码的ChaseⅡ算法实现了Golay码的软判决译码,获得了比代数硬判决译码更优的纠错性能,也因此提高了译码的复杂度,增加了译码延时.基于此,引入最优性条件,以快速终止Chase译码.通过VC6.0仿真,结果表明,在BER=10-5时,代数软判决相比硬判决有1.7 dB的性能增益,加入最优性条件以后,总的仿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用有限几何中的点线构造而成的LDPC码的结构特征,同时分析了它的译码方 法,并比较了三种不同构造的LDPC码在同一种译码方法下的误比特率.最后把性能良好的 LDPC应用到CDMA通信系统中,从而提高了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  相似文献   

7.
Turbo码译码是迭代译码,译码所带来的延时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运用动态的迭代译码算法.基于文献[1]提出来的迭代停止判决的思想,根据信道条件的好坏的情况下,提出了CRC-SDR迭代停止判决.并对所提出的CRC-SDR停止迭代判决进行了仿真,与其他译码迭代停止判决的仿真结果相比,所提出的CRC-SDR的译码平均迭代次数明显降低,且译码性能没有下降,故提出来的CRC-SDR改进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有限状态Markov信道,提出一种改进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译码算法,并给出其因子图表示.该译码算法包括相互迭代的标准和积译码算法和前向后向算法两个部分.在标准和积译码算法每次迭代后,得到噪声比特的软判决;前向后向算法利用噪声比特的软判决,重新估计发送比特的信道似然比.标准和积译码算法用此重新估计的信道似然比,进行下一次迭代.考虑到因子图中Markov信道节点的引入会引起图中圈个数的增加,进一步提出用基于概率的消息传递策略来更新译码过程中的消息.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不仅远好于标准的和积译码算法,而且优于采用噪声硬判决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神经网络与纠错编码之间的关系,将神经网络引入分组码软判决译码中.通过映射变换α→(Q-1)-2α,建立了分组码软判决译码与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线性分组码软判决最小距离译码等效于寻找对应的神经网络能量函数最大值,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可用于分组码软判决译码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软判决反馈迭代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一种基于软判决反馈迭代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案.此方案可以不通过扩展频带来提高通信系统在瑞利信道中的编码增益,有效抵抗无线信道噪声、衰落等干扰.仿真结果表明,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接收性能.  相似文献   

11.
具有很大带宽的超宽带(UWB)技术可组成高容量的个人区域网。该技术无线链路的某些特性可有效提高UWB网络的性能,且这些特性是其他无线技术所不具备的,如精确定位、较长的同步时间和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伪随机码来实现不同传送速率的能力。利用这些特性提出并组建了UWB环形网,推导出网络传送延迟的表达式,并利用队列理论和拉格朗日函数求出最小延迟时的最大网络容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MIMO-OFDM系统中基于Walsh的同步训练序列结构。利用该结构可以在有效完成符号 同步的同时准确估计MIMO-OFDM系统中不同信道的载波频偏。在2×2的MIMO-OFDM系统下的仿真结果表 明,使用本训练序列可以获得较好的符号同步和载波频偏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3.
DSSS扩频技术能提高DSSS扩频系统的信号检测能力和抗干扰性能。本文将DSSS扩频技术引入非DSSS扩频系统,提出了将独特码序列成组重复发送,并通过解扩频来检测独特码序列的方法,分析了瑞利衰落信道下,采用新方法进行一次检测、多次检测和多次累积后期检验的检测性能,给出了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使系统同步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若采用多次累积后基检验的检测方法,系统的帧同步性能还能进一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数字有线电视系统中的一种用于包同步提取和错误检测的方法,此方法基于一类线性分组码,其一致校验结构源于本原多项式产生的PN伪随机序列,其一致校验运算可以用FIR滤波器简单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物理上分布在各地的企业内部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库共享和数据的同步越来越重要,结合XML和Web Services技术的各自优点和特点,提出了利用XML和Web Services实现数据库同步的策略,使用Web Services技术为数据库的同步提供了信息传输和互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利用CwDM(粗波分复用)实现包括视频信号、网络信号和多路数据信号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其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多路数据信号传输的设计及实现方法,包括其编/解码原理和利用CPLD来实现同步码的生成与提取过程.此系统已经应用于科研项目中,而且较好地实现了多路信号的传输,工作状态一直很稳定.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9涡卷超混沌吸引子的同步问题.首先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可以用3变量反馈实现两个9涡卷超混沌吸引子的同步,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然后用主动-被动法,相互耦合法及单变量反馈法实现了同步,最后,对这些同步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0IntroductionCahdaeoss[ 1h]a.sI bne e1n9 6i3nt ,en Lsiovreelnyz sftouudniedd t ihne t fhires tla scta ntohnrieceal d eact--tractor[2 ,3].In 1999 , Chen,et alfound another si milar buttopologically not equivalent chaotic attractor[4 ,5]. In 2002 ,Lu,et alfound a chaotic system[6],bearing the name of theLu system.In the second year , Chen and Lu introduced thenotion of generalized Lorenz canonical form(GLCF) , whichcontains the Lorenz system(τ∈(0,∞))and Chen system(τ∈(-1,0))as two ext…  相似文献   

19.
直序扩频系统的PN码同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序扩频(DSSS)系统中,需精确伪码(PN码)同步这一难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及结果分析,证明该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扩频通信中的精确伪码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Avanti Ketkar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给出了有限域上的另一类类似BCH码的经典码,并证明与该经典码相对应的[[N,K,D]]q量子码和[[N+1,K-1,D+1]]q(q≥2)扩展量子码都存在.在二元域上构造扩展量子码的过程主要采用了偶校验,其运算在内积上进行;在非二元域上构造扩展量子码的过程主要采用了使得行向量各个元素相加为0的方法,并借助了有限域上本原元的性质,其运算在Hermitian内积上进行.研究结论扩展了利用经典码构建量子码的范围,证明了扩展量子码的最小距离为D+1,并给出了有关经典非二元码校验位的构造及其相关纯量子码存在的构造性证明方法.分析表明,[[N+1,K-1,D+1]]q扩展量子码比[[N,K,D]]q量子码更适宜于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