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仅是众多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还不是决定劳动者货币收入的惟一依据。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还远没有实现马克思阐明的按劳分配原则。从根本上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才能够为我们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科学有效、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劳动者不得食与按劳分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大家已经谈得很多,本文准备着重探讨一下两者的区别。(一)列宁在谈到一旦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按劳分配时写道:“‘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社会主义原则已经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个社会主义原则也已经实现了。”(《列宁选集》第3卷第252页)列宁在这里把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分解为两个原则:“不劳动者不得食”和“等量  相似文献   

3.
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按劳分配的弊端,从分配主体、分配尺度、分配客体等方面发展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根本依据。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曾经把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概括为一个公式:“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据此,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分配原则,就是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央在分析过去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曾指出,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方面,长期没有重大突破。致使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压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指出: “要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各个工商企业要这样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按劳分配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今天,我们捧读《邓小平文选》有关按劳分配的论述倍感情切。它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国亿万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有着非常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的“劳”?有人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个“劳”应该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时间”。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说过,劳动证书是“证明”“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似是实非的。只要我们把马克思这两句话的前后的话连起来读,就会看出,他在这两处提到的“劳动时间”,都是物化为“联合体的总产品”、“社会产品”的“劳动时间”,或“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说的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劳动时间进行分配,实质上就是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即按照他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各尽所能”这个词本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个术语。它的原意是指:在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应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这里,我们撇开其经济的内容,赋于其新的含义。则所谓文科教学中的各尽所能原则,概括地讲,是指在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要利用价值规律,把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彻底贯穿于按劳分配之中,即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原则.同时,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即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个别或局部劳动,较之社会必要劳动存在着或相等或低于或高于的状况,彻底按劳分配必然导致相等状况下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低于状况下的“少劳多得“;高于状况下的“多劳少得“.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原则,真正体现十六大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联产计酬应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形式任何一种社会化生产,都需要有严格的责任制。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人们还不十分习惯于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把责任制与劳动报酬联系起来,与劳动者的物质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激发起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增强其责任心,保证社会经济各个环节上的有关组织和人员,对他们承担的任务全面负责。上述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已经为人们所公认。但按劳分配是按什么样的“劳”,劳动量如何测定,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百多年来,它经历了从设想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本文试图从历史的本来面貌出发,概述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理与实践的统一和差距,研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模式的演变和改革,以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价格体系的不合理,是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两个十分突出的弊病。全面地落实按劳分配的原则,积极而慎重地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是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解决的两大任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要完成这两个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仅就按劳分配和价格改革两者的关系,而且着重从价格问题对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的影响来说明全面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必须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工资政策首先和主要地是一个如何更好地遵循按劳分配规律的问题,但又并非完全地局限在这一点上。即以我国工资方面所存在的低、平、乱、死四大弊病而言,它们就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而非仅仅由于违背按劳分配规律所引起。低,指工资水平低。工资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来,取决于可供分配的消费品数量。恩格斯说:“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5页)。可供分配的消费品数量,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又取决于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计划规律所决定的积累和  相似文献   

14.
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四年的光辉历程。我国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也经受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严峻的考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关系,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与“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挣脱羁绊,日益显示出它的客观必然性和巨大的能动性,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用雇佣思想和平均主义的态度对待“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很有必要在当前结合各个方面的改革,正确宣传和坚决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继续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反对雇佣思想和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教育,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发生了变化,即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也应随之改变。但只是改变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而不是改变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消费品价值仍然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同时说明了现阶段收入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对社会上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应采取的必要的对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在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只对个人消费品或工资部分进行分配,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相吻合的。而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在量上既包括工资,又包括一部分利润,这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客观经济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各国的社会主义并非共着一个模式。由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存在各不相同的特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的设想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时,应当把这种普遍真理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承认按劳分配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所有制问题上实现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但在分配理论方面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方面,我们虽然逐步摒弃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纠正了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但另一方面,在把收入分配市场化的过程中又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背离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在十七大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明确初次分配在坚持按要素贡献分配时,要侧重对劳动要素产权的保护和倾斜,体现了市场经济要求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坚持保障原则的基础上,引入共享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从而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点,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科技、知识、信息和管理在劳动价值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且,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在价值形成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财富分配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不仅创造价值的劳动要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1.1 分配实践中尚存的问题工资作为我们国家和企业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形式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其社会结构与内部结构。目前我国工资的社会结构是二元的:企业采取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为主要方式,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结构工资制。企业工资的内部结构是多样化的。有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挂钩的;有工资总额与最终产品的销量挂钩的;有工资总额与运距,运量挂钩的(如运输企业);有工资总额与营业额,上交税率挂钩的(如商业);有工资总额与减亏幅度挂钩的(如一些存在政策性亏损的企业);有工资总额采取包干制的(如建筑行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煤炭行业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