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OK”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说“OK”,也都知道“OK”的意思。但是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早在1565年,在英国人的遗嘱中就出现这个词。有人说,它起源于美国内战时期,讲德语的美国人说“OK”表示“OBER KOMMANPO”(最高统帅),当时美国有过这一军衔。有人说,某个德国新闻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城里人会在脑海中把黧黑沧桑的脸庞、粗砺龟裂的手、木讷呆滞的表情与“农民”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在中国,里人甚至在相互调侃时常用一个词——农民,用以嘲笑对方的愚昧”、“呆傻”或不合时宜。 可是,你如果把脑海中的那些形象与联系“移植”到美国,受嘲笑的人就会是你了。美国农民也种地,但是他们运用高科技种,而且广泛收集信息适应市场,假借期货手段规避风险,把种地作人生的一大快乐与追求。 在美国是没有“农民意识”这一概念的,美国人不认为存在种由农民这一群体所专有、代表“落后”、值得批判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你对艺术的看法怎样?”“哦,我不思索它,我只购买它……”高尔基在一篇题为《共和国的一个大王》的访美印象记中,曾经用这样短短的两句对话,讽刺过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对于艺术的态度和艺术在美国的遭遇。把艺术当作任意买卖的商品和投机发财的工具,这正是金元帝国文明的一个特征。不久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了美国正在盛行的“艺术”投机狂的情形。这家杂志写道: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对艺术进行大量的投资,就像购买股票和证券一样,“艺术已经成为一桩生意兴隆的大买卖”了。在华盛顿、纽约和  相似文献   

4.
信息、能量和物质,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卫星、电视、广播、电话、报刊等传播媒介日益现代化,尤其是已深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巨型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标志着以信息为主.带动和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正在造就着一个新时代——以信息咨询业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影响力的崭新时代。中国正步入信息社会,以人才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成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凭借信息咨询业的发展水平.而这正是中国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信息咨询业层次偏低,手段落后,又各自为战,协调不力。虽然全国已约有各类信息咨询机构近万家.从业人员10余万,但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人们市场观念、信息意识淡薄等影响.还有一哄而上的信息咨询机构人员素质不高.更有“信息倒爷”投机于做无本生意的参入,又如何能靠此成就中国的信息咨询业。  相似文献   

5.
为“游说”正名“游说”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作了这样的解释:“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叫做游说。”又解释说:“政客,指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权术,谋取私利的人。”因此,今天许多中国人对于“游说”和“说客”常常不...  相似文献   

6.
所谓“中国威胁”(Chinathreat),在美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所谓“中国威胁论”,则是在冷战结束、中国成为美国国内保守派眼中的“战略竞争者”后才正式出炉。后冷战时代,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先后经历五次高潮,虽然每次内容各有差异,但对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显而易见。“中国威胁”的雏形所谓“中国威胁”,最初主要是美国社会对华人的“不信任”和“恐惧”。19世纪中叶,大批华工和移民来到美国。由于踏实能干、工资要求低,华人受到雇主的欢迎,但却对当地人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此外,由于语言、生活习俗等差异也使双方误解不断,部分…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已进入千家万户。世界上吃过快餐的人,大多熟知麦克唐纳这个名字,但他们与其说知其为人名,不如说是将其视为“快餐”的代名词。他们更不可能知道的是,“快餐”早已不姓麦克唐纳了。快餐始于美国,但美国人与中国人对待快餐的态度,似乎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往往是把快餐当作早点吃,或是当成旅行食品,总之不算“正式”吃饭。而美国人吃饭却不追求正式,大人、小孩的嘴里  相似文献   

8.
某报记者从美国发回的一篇报道称,在知识经济方面“干”得最棒的美国人对知识经济“谈”得可不太好;一是有关知识经济的理论阐述很少,二是“知识经济”的提法在经济界也不普及。读了这条消息,一方面觉得美国人的确很实干,但另一方面却也感到本期推出“知识经济扑面而来”这组文章似乎有某种嫌疑——“干”得不怎么样的人却要在此“理论”一番。但细一想,中国在经济上处于追赶者的位置,而作为追赶者,是不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追赶的到底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在编辑这组文章时,将重点放在了有关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论述上,同时也联系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9.
喜欢美式脱口秀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让所有人都有了开玩笑、写段子、“吐槽”的平台,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段子被广泛传播,人们的笑点也被磨练得越来越高。罗永浩为脱口秀明星黄西的自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写下了这样的推荐词:“一个中国边疆的农村孩子通过努力奋斗成为美国的生物学博士,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故事;一个中国移民的生物学博士操着口音浓重的英语在美国成为一个走红的脱口秀演员,这可能是史上最邪门儿的美国梦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千千万万个“发迹”的企业家中,艾伦·保尔森可算是走了一条单纯的路,在一般人眼中,发财特别是发横财必然伴随着无数次惊险的投机,而象保尔森那样只能去当科学家的人却发了财,其中确有些不同寻常的奥秘。放牛娃的梦想保尔森1917年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9年到1933年,正当少年保尔森求学时,经济大萧条象飓风一样摧毁了他的学业,保尔森不得不辍学,开始走向艰难的生活道路。好在美国是个“笑懒不笑贫”的国家,保尔森坚信家境贫寒决不意  相似文献   

11.
点滴     
“可疑的”词句美国第一军出版了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名称是“怎样侦察共产党人”。它说,任何人使用如“和平”、“反动”、“迫害”、“殖民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类词(?),就可以把他作为共产党人而加以严密的监视。 6月19日美国“聖路易邮电报”发表了一个美国人的演说中的某些语錄,里面充满了那本小册子认为是“可疑的”语言。但这个讲演的人显然是和共产党毫无关系的——他是艾森豪(?)尔。“已故名人”的纪念像一艘邮轮驶进了纽约港口。甲板上有一个法国旅客沉思地注视着这著名的法国自由神雕像。一个美国旅客自豪地指着雕像对他说: “看,我们这里也有已故名人的纪念像……”对莎士比亚的估价一个美国人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没有读到一半的时候,他讚赏地对他妻子说: “告诉你,这个小伙子写的可真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用“禽兽不如”一词来形容某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个恶贯满盈的败类。但事实上“禽”与“兽”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糟糕,有些禽兽甚至比人类更为有情有义,甚至情深义重。美国南部地方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些发生在当地的动物趣闻,其中的一刖是一对麻雀夫妻和另一双大鸟同时相中了一户人家的房檐做巢。而它们不吵不斗居然十分默契地共同筑起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发展快,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多。这就使中国学者面临着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增信释疑,尽量打消美国各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担心。摆事实,讲道理,终归能取得效果。这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美国官员、学者、媒体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但笔者也感到,无论我们的增信释疑,还是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总还是由浅入深。在比较浅的层次,双方容易达成一致;越深入,沟通就越困难。在沟通达到一定深度后,笔者甚至感到,沟通几乎变得不可能。比如说“和平崛起”。对“崛起”这个客观层面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有了越来越准确的认识。绝大多数美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历史上的“西部”最初是指从阿巴拉契亚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带,习惯上称为“旧西部”:后随着美国领土向西的扩张,又把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之间的地带称之为“新西部”;把落基山脉到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地带称之为“远西部”。美国开发西部的过程中,有两个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时期,一个是1860~1890年之间。这一时期开发西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皮货贸易、土地投机以及奴隶主庄园的扩张。这30年间,美国人占据了1.74亿公顷土地,耕种了其中的0.91亿公顷,并且在西部土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用所学的外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定的语文代表和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反过来,特定的文化背景又构成不同的语言形式。语言的差异给外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拟从分析中西方两种语言的差异入手,找出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所犯错误,并提出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措施。 一、词义及词的用法对比 在语言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词汇文化意义或联想意义的不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贬义的词项,在美国文化中中能具有褒义。如“野心”一词在汉语中是贬义的,但其英译ambition在英语中还有“进取心”一说,则是褒义的。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在中国,龙Q:lraanrl是吉祥高贵的象征,皇帝是“龙体”,平民百姓“望子成龙”。而在酉方国家,龙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此外,有些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如汉语中的“节气”,在英语里就没有确切的对应词。 不同语言,词的用法也不尽相同。英语多有其复数形式的变化,在单数词后加“s”或加“es”。还有的名词有不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中美“撞机事件”还没有完结。此事是由美方引起,责任是非世人皆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是不言自明。美国军用侦察机此次撞毁中国军用飞机,最直接的后果,一是进一步损害了美国在中国人民中间的形象,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到美国当局确实蛮横、无理;二是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美国人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是最宝贵的。而在中国人看来,人当然是最宝贵的,而人心也是无价的,美国此次伤害的是12亿多中国人对美国的人心和感情。美国当局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不改变这种做法,在这世界上伤害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反美  相似文献   

17.
老早就听说过王维嘉,知道他是一敢想、敢闯、敢冒险还能次次成功的奇人。记得有次圈里朋友告诉我:“这哥们是美国斯坦福的博士,学无线电的,倍儿牲。”“牲”是北京土话,就是说一个人智力超群、意志顽强,优秀得简直不像人。北京的年轻人羡慕某人前途好得没挡时也常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3,(22):34-37
实际上,在搜索工具中输入“美国人不爱读书”、“法国人不爱读书”,发现不仅是在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在感叹本国人阅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造作”、“做作”辨正──兼谈“做作”音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作与造作在现代汉语里是一对同义词,均含有“故意装出某种表情或神态”之义。造作通常只是在成语“矫揉造作”里出现,人们一般用做作,如“他的表演太做作了,一点也不自然”、“礼多人不怪,但运用时应适可而止,不要显得油腔滑调,虚伪做作”。由于造作、做作二词有一个共同的词尾语素,造与做声母、声调又相同,从而使人感觉二者似乎同出一源;可能有人还会说:造作、做作本来就一个词嘛,只是各地人发音稍有不同而写法相异罢了。《现代汉语词典》①对造作一词的释义即是“做作”,别无它言,似乎也能印证上述观点。那么造作与做作是…  相似文献   

20.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这个词在中国流行已久。最著名的应该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意思很明白,咱们打仗归打仗,你 不能把我送信的人给干掉,所以,那年美 国人朝我们大使馆丢炸弹的时候,中国 人的情绪就特别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