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既面临着教育者权威、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挑战,但也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开拓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视野,也为教育工作者带去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高校应重塑思政教育观念,创新思政教育理论与内容,革新思政教育方法,构建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在分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就高校如何创新改革思政教育工作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茜  李娜 《皖西学院学报》2023,(3):24-27+32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传统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微思政”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立足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微思政”工作的具体实践,通过对其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工作理念、工作阵地、工作产品、工作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与改进策略,以期推动“微思政”工作进一步发展,提升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影响和挑战,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移动互联网特性和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角度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抢先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现实困境,"互联网+"思维及技术为该项工作带了新的机遇,"微思政"模式是其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该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微思政"模式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原住民——95后、00后步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高校的重视。该文简单回顾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和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以及思政教育内容创新等方面教育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优化发展,高校经管类专业更加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开展,以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经管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基于此,在简要解读“课程思政”的基础上,从必要性、基本内容和育人目标三方面对经管类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进行梳理,并基于传统文化传承观念与互联网思维,对高校经管类课程的思政改革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来工作范围更广泛和工作对象更具体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大学生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和网络成瘾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需将互联网思维加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也在挑战中不断的革新,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综合利用现有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简化工作流程,融入网络流行元素,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网络时代信息繁杂,难以鉴别取舍的弊端,如何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完成思政教育的革新,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该文结合当代大学生行为特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和互联网技术,提出了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提出了基于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在测绘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索.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色建设具有专业教育、爱国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解决课堂"课程思政"和网络"课程思政"教学的辩证关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升"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