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运动对线粒体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力竭游泳大鼠为运动疲劳模型,观察了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发现运行后即刻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果提示,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内源自由基生成增加而消除能力下降可能是线粒体膜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枸杞对小鼠急性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只昆明种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1),急性运动组(G2),急性运动+枸杞组(G3),力竭运动组(G4),力竭运动+枸杞组(G5)。对实验运动喂养2周后进行负重游泳,测定血液和线粒体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枸杞有增加小鼠游泳耐力时间的作用(P<0.01);急性运动后G3组RBC及心肌线粒体GSH-Px活力明显高于G2组(P<0.05);力竭24小时后,G5组RBC及心肌线粒体、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G4组(P<0.05)。结果表明,枸杞可以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对抗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热敏灸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和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运动组、运动+普通悬灸组和运动+热敏灸组,采用14 d递增大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和生物化学的方法,观察热敏灸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和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运动+热敏灸组大鼠疲劳相关症状显著改善,跑台力竭时间显著高于运动+普通悬灸组和单纯运动组。运动+热敏灸组大鼠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高于单纯运动组、运动+普通悬灸组,心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骨骼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DA含量低于单纯运动组和运动+普通悬灸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热敏灸足三里穴具有明显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机理与热敏灸降低过度运动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作为名贵药材“牛黄”主要成份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以脑、心脏、血液中含量为多。可以说,牛磺酸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在促进大脑发育。维持机网膜的生理机能、调节神经传导、增进心脏、肝脏及内分泌机能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体内牛磷酸含量约占体重的干分之一,它对婴幼儿的脑、神经。内脏等的发育以及对脂肪、维生素的吸收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可从母乳中得到所需牛磺酸。婴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体内代谢合成的牛磷酸量很少,而普通奶制品中的蛋白含量较多,牛磺酸的含量仅为母乳的回G。在不…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明几种常见海洋经济水产品的牛磺酸含量,特别是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中牛磺酸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杂色蛤为原料,制备牛磺酸并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牛磺酸的纯度.结果发现,几种常见海洋经济水产品中,杂色蛤体内的牛磺酸含量最高,达8.22 g/kg.以此为原料可制备纯度达92.92%的天然牛磺酸.杂色蛤中牛磺酸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1—4月牛磺酸含量逐渐升高,4—8月逐渐下降,至8月份达最低点,9月后又逐渐回升,牛磺酸含量介于1784.57~2519.74μg/m L之间.而且,牛磺酸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基本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对小鼠的抗缺氧作用和红细胞保护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密闭缺氧及化学性缺氧模型,研究了牛磺酸对小鼠的抗缺氧作用,并测定了牛磺酸对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的影响,同时就牛磺酸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作用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牛磺酸能显著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但不能延长氰化钾、亚硝酸钠中毒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牛磺酸对小鼠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数均无影响,但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拟过度训练大鼠模型,观察了大鼠心肌线粒体的MDA、巯基(-SH)、还原型谷胱苷肽(GSH)、磷脂A2(PLA2)、游离钙(Fca2+)等指标,结果表明: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与对照组相比,-SH含量和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PLA2活性显著增加(P〈0.01);MDA、Fca2+含量明显升高(P〈0.01).本文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运动时机体产生的活性氧的氧化过程与过度训练后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变化以及游离钙之间的关系,提出过度训练后PLA2活性增加可能是其发生机制的关键指标,通过对这一指标的进一步观察能更好地了解过度训练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对力竭运动小鼠抗疲劳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小鼠力竭运动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牛磺酸进行运动实验,实验结束后取样检测小鼠体内SOD活性和MDA浓度.结果表明:同对照组比较,添加牛磺酸能使小鼠力竭性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延长趋势与牛磺酸的添加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小鼠体内抗氧化指标测定表明,牛磺酸的添加浓度为800 mg/L时抗氧化效果最好,力竭运动使小鼠体内自由基显著升高,添加牛磺酸能明显阻止其升高趋势.提示牛磺酸既能提高抗疲劳能力,又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毛蕊花苷和马蒂苷对递增大强度运动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运动组、运动+毛蕊花苷组和运动+马蒂苷组.观察毛蕊花苷和马蒂苷对运动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 SOD 酶活性和 MDA 含量的影响.结果运动+毛蕊花苷组和运动+马蒂苷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明显高于单纯运动组(P<0.01);而MDA含量明显低于单纯运动组(P<0.01).运动+毛蕊花苷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MDA含量低于运动+马蒂苷组(P<0.01);而SOD酶活性与运动+马蒂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低于运动+毛蕊花苷组(P<0.01);与运动+马蒂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DA含量明显高于运动+毛蕊花苷组和运动+马蒂苷组(P<0.01).运动+毛蕊花苷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高于运动+马蒂苷组(P<0.05);而MDA含量明显低于运动+马蒂苷组(P<0.01).结论毛蕊花苷和马蒂苷具有提高跑台运动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促进其自由基清除的作用.且毛蕊花苷的作用强于马蒂苷.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离子强度对牛磺酸/OH-体系在阴离子树脂D290上离子交换平衡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离子强度下牛磺酸在碱式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平衡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升高,阴离子树脂对牛磺酸的平衡交换吸附容量逐渐降低,牛磺酸在树脂上的分配系数λTau逐渐下降;(2)随着溶液离子强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液相的pH值升高,溶液中牛磺酸阴离子Tau±含量迅速增加,而牛磺酸两性离子Tau±含量迅速降低;(3)在一定的牛磺酸浓度范围内,溶液离子强度增大,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牛磺酸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训练加力竭运动组.前组在安静时,后两组跑台力竭运动后,即刻取股四头肌测定红、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1)安静时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较红肌的高;(2)力竭运动使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降低,红肌的则升高;(3)5周的递增负荷训练对白肌肌纤维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红肌的几乎没什么影响.此结果提示了递增负荷训练中可能慢运动单位较少参与运动,所以该训练方式可能只对白肌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运动对心肌细胞中调控基因Bcl-2、Bax和p53的影响以探讨凋亡调控基因对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大鼠中等运动强度训练、一次性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为运动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了大鼠心肌细胞中调控基因Bcl-2、Bax和p53mRNA的表达。长期中等强度的运动可造成大鼠心肌细胞中凋亡调控基冈Bcl-2mRNA表达明显增加,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可引起心肌细胞中Bcl-2mRNA表达下降和调控基冈Bax、p53mRNA表达显著升高以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可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中凋亡调控基冈Bcl-2、Bax和p53在不同运动后的不同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乙醇胺法合成牛磺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改进和研究。实验选取乙醇胺和浓H2SO4作为原料,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同时对产品纯化的工艺条件也进行了研究。通过工艺改进和反应条件优化,得到牛磺酸总收率为78.3%。该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力竭运动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7次力竭运动后,小鼠肝内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肾上腺皮质及髓质细胞呈现了高度的可变性.提示力竭运动后,小鼠体内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增加,进而可导致细胞膜系及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牛磺酸降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不同剂量的牛磺酸侧脑室灌注对家兔体温的影响。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家兔分为4组,分别静脉注射ET和NS后侧脑室灌注牛磺酸和人工脑脊液,测定家兔的直肠温度。结果:家兔侧脑室灌注小剂量牛磺酸(003mmol/kg)后,可以明显降低ET引起的体温上升,但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用大剂量牛磺酸(006mmol/kg)灌注侧脑室,不仅完全阻断家兔的ET性发热,而且可以使家兔的正常体温降低。结论:牛磺酸脑室灌注具有降低家兔ET性发热和正常体温的作用,其降温效应与给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中,研究了牛磺酸对封闭体系中的B-Z振荡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的浓度在4×10-6-4×10-1 mol/L范围内振幅变化值(ΔE)与牛磺酸浓度(c)的关系符合方程:ΔE=14.062c0.126,R2=0.990 1,最低检测限达10-6 mol/L.  相似文献   

17.
运用陶瓷膜和超滤膜组合技术对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蒸煮汤汁中的牛磺酸进行分离纯化,再经浓缩、醇沉、结晶、重结晶等步骤获得高纯度天然牛磺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磺酸纯度,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截留孔径为0.2 μm的陶瓷膜在平均压力0.24 MPa、平均温度 30 ℃、自然pH值下运行120 min后,平均膜通量为32.86 L /(m2·h),牛磺酸损失率为4.99%;截留分子质量为 100 ku 的超滤膜在平均压力 0.84 MPa、平均温度 30 ℃、自然pH值下运行 210 min后,平均膜通量为19.97 L /(m2·h),牛磺酸损失率为 5.51%。再经浓缩、醇沉、结晶处理后,可从10 L杂色蛤蒸煮汤汁中获得纯度为 84%的天然牛磺酸 18.87 g,重结晶后得纯度为98.7%的天然牛磺酸。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显示,天然牛磺酸晶体形态为长针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天然牛磺酸的 LD50>10 g/kg,属于实际无毒或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