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治愈率与死亡率是反映结核病疫情的流行病学指标。随着高效抗痨药物不断出现和对肺结核病人进行正规统一化疗管理,从而使结核病人治愈率提高,死亡率下降,现对我省8年来的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与死亡率的资料来源于病人管理卡片及全省结核病防治1987——1994年的年报统计报表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81-1995年间收治的2340例肺结核治疗中,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69例进行观察,共发生率为2.95%,黄殖发生率为0.64%;有肝病史75例中出现肝损害为14.67%,HBsAg(+)110例为8.18%,有饮酒史220例为7.27%;轻度肝损害与59.42%,中度和重度者分别为31.88%和8.70%;RFP致肝损害与84.06%,iNH占8.70%,PAS占4,35%,PZA占2.90%,症状以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等分别占75.36%、40.58%、47.83%、56.52%;ALT升高占96.65%。尽管本文资料偏低于文献报道,但仍可揭示:抗结核化疗前检肝功能很的必要;对于有肝病史、HBsAg(+)和有饮酒史老用机结核药应密切监视;首次应用抗结核药出现肝损害反应时,恢复后不可再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的静脉保护2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89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的静脉保护,化疗前的准备工作对静脉保护极为重要.同时,掌握好给药顺序,选择好静脉,加强巡视,及时排除输液中的故障,严格无菌操作,对化疗中的静脉炎及药物外漏起到了预防作用.并对3例静脉炎及5例药物外漏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无局部组织溃疡、坏死等并发症,从而顺利完成了老年恶性肿瘤病人的全程静脉化疗,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包伟 《海峡科学》2003,(4):54-54
临床上,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较为常见,成为医师治疗结核病的一大难点和结核病人顺利康复的障碍.葵花牌护肝片用于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活动性结核病例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情况变化和应用护肝片的疗效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抗肿癌药物均有较强的毒性。一旦化疗药物外渗漏损伤的发生,既给病人造成痛苦,又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据资料估计,化疗渗漏率为0.1%-6%,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表阿霉素是一种抗癌药物,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理学表明表阿霉素毒系能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初治肺结核因有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复治性病例则对各种常用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致使病情反复。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力康结核片并用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32例复治性肺结核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近期疗效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选例均为复治徐阻肺结核病人,以往除用过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半年以上外,未用过氧氛沙星,吡嗪酰胺等药物,并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无糖尿病及肺外结核合并症者。二、化疗方案:开始每日给药利福平0.45g/d,空腹顿服;吡嗪酰胺0.5g/次,每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选择30例ASAI-Ⅱ级手术病人,手术种类包括:胸腹部手术26例,脊椎手术2例,下肢手术2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5例。A组镇痛药配方:0.5%罗哌卡因20ml 0.9%生理盐水78ml 0.005%芬太尼2ml,B组0.5%布比卡因20ml 0.9%生理盐水78ml 0.005%芬太尼2ml。两组基础注药速率(持续背景剂量)均为3ml/h,病人自控给药剂量(PCA)为2ml。锁定时间为30分钟,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低浓度罗哌卡因术后PCEA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有一定优势。结论 罗哌卡因是PCEA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钟细涛 《天津科技》2009,36(5):119-120
为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指出还原型GSH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痨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患者62例,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组30例(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2例(对照组),完成2个治疗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3.3%,对照组为40.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治疗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行环形封闭治疗后,实验组联合运用湿润烧伤膏加冰敷,对照组联合运用3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治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局部红肿消退时间小于5d的为30例(93.8%),疼痛明显减轻者实验组24例(75%),对照组为20例(71.4%)与19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出现局部溃疡、坏死继发瘢痕形成l例(3.1%),对照组7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局部封闭加冰敷能明显改善化疗后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症状,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保障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是治疗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肿瘤,常规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局部药物高浓度的刺激,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为了避免中心静脉穿刺所带来的危险及并发症,邵逸夫医院肿瘤科对70例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注入化疗药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护理要点⒈插管前的宣教对第一次接受化疗的病人,介绍PICC,宣教PICC的优点,带PICC不影响病人带管肢体的活动,可以带管回家。PICC一次性置管,…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向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晚期肺癌70例造影者中,65例有粗大血管供血,其中单支55例、多支10例,约80%病人均能显示肿块大小、轮廓,其余边界不清.结论: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2~4周后复查肿瘤大部分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联合化疗全身用药加局部照射可提高其疗效。方法:对12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为60例。两组照射方法相同DT50-70GY/5-7周。化疗使用FD方案,化疗在放疗前后各行一次。结果:1、2、3年生存率,化疗加放疗组为70.0%,53.3%,31.7%。单纯放疗组为46.7%,36.7%,20.0%。两组1、2、3年生存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位生存期,化疗加放疗组明显高于单放组。  相似文献   

14.
化疗为恶性肿瘤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化疗的同时,病人会出现较严重的化疗反应.正确使用化疗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致地临床护理能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5-氟脲嘧啶(5-Fu)为模型药,壳聚糖(cs)为包覆材料,纳米四氧化三铁(Fe,O。)作为磁核,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反相微乳液制备5-Fu磁性靶向纳米微粒。最佳实验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8%(v/v),壳聚糖浓度为1.5%(w/w),Fe3O4/CS为0.6(w/w),复合乳化剂的HLB值为6,5-Fu/CS为0.4(w/w),油水体积比为3:1,反应温度为55℃。磁性靶向药物的产率为83.06%、载药率为13.90%、包封率达到56.67%。通过模拟胃液(pH=1.8)和肠液(pH=7.6)做体外药物缓释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介质中,27小时内药物释放累积释药量分别为11.90%和10.23%,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缓释、延长药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抗球虫药地克珠利(0.5mg/kg饲料)、马杜拉霉素(2.5mg/kg饲料)分别与中药(5g/kg饲料)联合用药,对鸡球虫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抗球虫指数分别为202.4和189.5,比单独使用中药(5g/kg饲料)、地克珠利(1.0mg/kg饲料)、马杜拉霉素(5mg/kg饲料)分别提高了23.34%,11.89%,21.93%;15.48%,4.75%,14.16%。表明联合用药是一种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化学药物用量,延长药物效用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惠  李建成  李静  张正艳 《科技信息》2012,(28):456-45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选43例胃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应用化疗(多西紫杉醇、奥沙得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组22例,采用黄芪注射液加化疗(同上)。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毒副作用显著降低。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提高胃癌病人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结核病的致病菌,MTB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为筛选新的抗MTB药物提供了可能.鉴于前人所做的工作,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与MTB细胞壁的合成相关的酶类,尤其是与脂肪酸合成和降解相关的酶类,是筛选抗结核杆菌药物的理想靶标.选取与脂肪酸合成、分解、转运相关的187个基因,分析blast结果,剔除与人和其他生物(如大肠杆菌等)蛋白序列相似性大于60%的基因.利用相关生物软件挑选出至少有一个糖基位点且具有溶剂可及性的抗原基因9个.本研究为以后分析药靶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利用现有的生物技术和有关的化合物对候选药靶进行功能研究、在细胞水平加以验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抗结核药联合应用情况,笔者对我院门诊诊治的200例患者的结核病药物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本院2005年12月门诊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共200例,男103例(51.5%),女97例(48.5%),年龄1~80岁。其中肺结核80例,淋巴结核16例,肺结核伴感染34例,结核性胸膜炎31例,肺外结核39例。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药物中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其发生机理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乙肝病毒携带、个体免疫状态、既往肝病史等均是影响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因素.为避免结核病人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治疗前须先检测乙肝标志物,并密切观察其肝功能的变化,以减轻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